餐饮团购有哪些猫腻-中国吃网

餐饮问答详情

餐饮团购有哪些猫腻

营销策划 浏览: 1次 发布时间: 2011-03-07 10:52

  相关报道称,超低折扣 餐饮店靠团购只为赚人气

  消费顾客称,服务缩水 7000人团只有十张桌子

  在你的生活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团”过吗,“团”到实惠吗,“团”进陷阱吗,继续“团”吗?……餐饮团购,都有哪些猫腻?

共有 5 个回答

回答者: hpjd 2015-04-20 06:36

  投诉激增 消费者不满服务缩水

  团购餐饮高举“低价”大旗,一时间在社会上风生水起。然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兼顾企业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并非每家企业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随着团购餐饮队伍的壮大,一些矛盾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团来的券,团了一肚子气,消费者王先生现在提起团购就闹心。他告诉记者,前不久自己在某团购网站花72元团了一家餐饮会所原价252元的双人套餐。结果到店才发现,店家把所有用券的顾客全都集中到一起,给定制的小份。“一盘也就一口,根本不值70多元。”王先生不够吃,花原价再买一份,分量比刚才吃的大了好几倍。“卖的时候可没说是给微缩的。”王先生认为,既然团购网页上标明了原价,就应该按照原价同样的标准上菜。如果早知道这么小的菜量,估计就不会有人购买了。

  一位欢欢喜喜团购了烧烤套餐的网友却为一直订不上座位而发愁。据他介绍,自己购买了原价464元的京城某食府特色烧烤4人套餐,却始终无法订上座位。由于是4人套餐,因此大家预订时间都集中在周末。此前,他已经多次打电话预订,但该店一直满座无法预订,后来干脆连电话都打不进去了。眼看团购券就要到期,他只好向团购网站申请退款。他气愤地表示,该店同时开展了多个团购活动,仅自己所在的网站就卖出了1200多份,再加上其他团购,如何能够订上座位?

  记者联系多家参与团购的餐饮企业后发现,几乎每家都为团购顾客设有一定的门槛。一家四星级酒店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餐只有20多张桌子是留给团购顾客的,团购顾客必须提前两天预约好座位才能去消费。一家知名的海鲜自助餐厅不仅要求提前预约,而且规定团购顾客只能在晚上7点以后才能到店消费,而该店自助晚餐实际上从下午5点就开始供应。还有的店家规定,团购菜品不能打包,只有另外花钱购买的原价菜品才允许打包。

  根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网络团购的投诉正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今年1-6月份网络团购投诉仅为30宗,而从7月份至今已经超过了800宗。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认为,团购餐饮以其经济实惠,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如果商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在价格打折的同时服务也打折,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抱怨,最终很可能落得“人财两空”的尴尬结局。

  鱼龙混杂 团购亟待规范提升

  实际上,团购餐饮暴露出的问题并非独有,而在网络团购中普遍存在。商业专家张鹏分析认为,团购网站较低的掌控力和经营者有限的承载力,是诱发矛盾的关键。

  团购网站只是一个销售的渠道,自己并不提供服务。目前,其盈利主要靠与供应商分成,以及那些团购了但未消费的沉淀资金。因此对团购网站来说,它希望卖得越多越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上游供应商只能承担几十人就餐,那么一下子订出上千份,超出了企业的承载能力,那么带来的必然是一场灾难。据悉,劲松地区一家香辣锅店就曾发生过团购顾客与老板动手的事件。在团购券兑换的最后一天,大批消费者前往该店集中消费,非就餐时间队伍排出老长。尽管老板、服务员全都忙碌疲倦,但还是难以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因双方交涉时出言不逊而相互推搡。

  专家认为,好的团购网站应该站在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来策划每一个团购项目。一方面,要准确估算出商家服务的接待能力和接单能力,抑制接大单的冲动。同时,也要针对团购顾客消费的时间特点,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提前短信提醒等,来引导客流,做好削峰填谷工作,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显示,从今年3月国内第一家团购网站上线,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已达1215家,增长速度每月超过100家。如果算上小型团购网站,估计总体数量将达到3000家左右,难怪有人用“疯狂”来形容当前急剧增长的中国团购市场。投入低、盈利快、易复制……诞生于美国的Groupon团购模式的三大特点,似乎在一夜之间就燃起了国内众多企业、个人、投资者的“淘金梦”。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当前团购网站门槛之低令人瞠目:花500元就能买到团购网站的程序源代码,注册一个网络域名就可以开始做团购业务。为了拉拢客户,团购的低价大战愈演愈烈,有的商家甚至推出1折以下项目。当年旅游企业“零团费”引发的各种问题,极有可能在今天的团购餐饮当中再次重演。更为可怕的是,低价还可能引发菜品质量问题,而直接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不能不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回答者: 蓝冰月 2015-04-20 06:41

以次充好,找托等等。
 

回答者: 粉红色的回忆 2015-04-20 06:44
        团购猫腻大揭密


  看起来红红火火的团购市场,却也非常容易滋生消费纠纷。这和部分团购网站和商家为了争夺市场而采取的各种不诚信、不规范的销售手法不无关系。

  单品团购的超低折扣的确十分诱人,但如果没在团购前做足功课,一不小心还是很容易掉进不良团购网站给你预设的各种团购消费陷阱中。

  经不起推销的数字游戏

  根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对其自动抓取的团购交易数据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场19家交易量最大的团购网站的单个团购活动平均参与人数约为1200人,平均价在413元,而团购活动现价则只需89元。而在平均折扣方面,在19家团购网站的观察组中,有8家的折扣区间落在25%-30%,有6家在30%-35%之间,最低的团宝网的平均团购折扣仅有1.6折。

  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单个团购参与者1200人的数据与他们对市场实际情况的了解有较大出入,可见在激烈竞争的团购市场中,的确有不少团购网站为了吸引人气进行数据造假。另外折扣也不是越低越好,线下商家采取的挥泪大甩卖,“原价一万八,现在破盘价只要998!”的促销噱头也会市场出现在一些不诚信的团购网站上。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团购商品时,不能单看网站自己公布的销售数字和折扣率。更不能因为看到“已成交892人,还剩108个名额”和“还有2小时15分23秒结束”就不假思索点击购买。

  挂羊头卖狗肉的变相倾销

  统计还显示,团购活动可谓包罗万象,从最开始的餐饮美食到现在安全套都可以团购了。其中占团购市场份额最高的依次:餐饮美食、生活娱乐、网购商品和美容美体。为什么团购网站里的网购商品能排到第三呢?实际上,国内的团购网站把美国Groupon所创造的“地面商家?8?1网络预购”新商业模式又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不少国内团购网站并不全是线下实体商户的活动,而是混杂着许多类似淘宝上的秒杀型网购促销活动,甚至某些团购网站完全成了网购商品的打折倾销渠道,只不过从过去的“秒杀”“抢拍”变成了“限量”、“限时”。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团购模式,消费者尤其要小心,由于这些快递商品一般都能在淘宝等网购商城找到,消费者团购前一定要货比三家,一比较下来,某些不良团购网站就会露出原型了。

  负1元抢购的陷阱


  此外,还有许多当下团购网站惯用的促销伎俩是消费者要特别留意的。比如不少网站在开张时会采取免费抽奖还倒贴1元的活动,抽奖是否有公信力暂且不说,只不过那赠送的1元钱并不能提现,而是你今后团购时可以抵扣,如果你因为舍不得浪费这1元钱而硬着头皮购买了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需要的东西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最典型的莫过于一家名为“我要漂亮”的团购网站开张前高调宣布“注册就送50元现金”,结果几天里就吸引了超过两万人注册,然而让人大失所望的是,开团至今,这家网站的团购商品清一色是号称原价2000-5000元不等,现价均为258元的法国原单爱马仕真丝大方巾。在BBS讨论区充斥着声讨网站“骗人”、“大忽悠”的帖子,还有极少数参与团购的网友直接发帖表示“这是假货”,“质量真差”“连商标都掉了一半”。

  隐性消费 忽悠没商量

  在团购引发的诸多纠纷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糯米网北京站上线时推出的40元享两张耀莱国际影城电影票+可乐+爆米花+冰激凌的团购活动,如此优惠的价格在两天里吸引了15万人抢购。然而由于销量太多,影院根本无力接待,结果那几天电影院门口天天排着100多米的长龙。而且据现场消费者表示,两杯可乐不但量少还兑了一半水,爆米花和冰激淋的量更少得可怜。更气人的事,该优惠券只能看60元以下的影片,但几乎所有影片票价都在70元,意味着使用优惠券还要补交20元才能看电影,一时之间,声讨糯米网忽悠用户的帖子充斥着各大论坛。

  对于这种容易产生附加隐性消费的团购,消费者在团购前一定要仔细查看网站承诺的服务内容,如有疑议,要在团购前咨询网站客服,在得到肯定明确的答复后再购买。
回答者: 匿名用户 2015-04-20 10:24

等你真正去消费的时候就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给你少上两个菜的

回答者: 秋风冷雨 2015-04-20 12:21

看到网友们的解答了解了很多,谢谢了! 

 

我要回答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