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餐饮企业如何管理-中国吃网

餐饮问答详情

小型餐饮企业如何管理

营销策划 浏览: 1次 发布时间: 2011-09-16 11:30

如何管理一个小型餐饮企业?求专家赐教!

共有 6 个回答

回答者: loka 2015-10-30 03:23

从管理的视角来看,餐厅的管理机制一般有三种形式:直线制、直线职能制、职能制。不同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餐厅,在机制的选择上应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如何选择管理机制。
一、直线制
   直线制是由经营者直接或者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辅助管理到每一个基层员工的垂直管理形式。这种管理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不设职能部门,从属关系简单。经营者可以全方位地直接处理经营问题和内部事务,决策方便迅速。这种机制即使设有厨师长、领班等职位,也只是协助经营者管理,不直接决定大的问题。
   小型餐厅和大型餐厅在起步的时候,宜于采用直线制的管理形式。小型餐厅切忌设置职能部门,增加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和人员,这样会加大费用,并且妨碍经营者及时地处理问题。但是这种管理机制就需要经营者全身心、全天候地投入,并且精明强干,才能将餐厅搞活。大型餐饮企业在起步阶段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也是必要的。按照日本企业家的说法,经营者在创业初期主要是管事,在发展阶段就要从以管事为主转换成以管人为主的角色了。开始起步的时候,经营者往往对下属人员的情况不大了解,自己对业务也不是很熟悉。在对事情定性定量不准的情况下,贸然授权他人,就会出现管理上的重大失误。
二、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又叫直线责任制。它是以经营者直线管理为主体,同时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协调、参谋、指导、管理作用的一种机制。
   按照“管理跨度说”的原则,一个人最有效的管理人数是六个,超出这个范围就要“借力”了,即借助他人、借助职能部门、借助制度来协助。直线职能制就是在管理跨度增大以后,经营者借助职能部门和制度来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在这种机制中,职能部门只是按照经营者的授权去管理一些日常事务。总经理一般只管大事,只管部门的责任人,但必要时也要管一些小事,有时也要直接管到基层员工。总之无论大小事务,一经总经理拍板,就可最后决定。部门负责人的决定如果与总经理的决定有冲突,员工也要按照总经理的决定去办。这就是直线职能制的特点。
   这种机制虽然弥补了直线制的不足,保证了一个企业决策的权威性、迅速性,但是仍然难以充分调动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况且,如果是连锁餐饮企业,或者特大餐饮企业,再采取这样的机制就很难有效地去管理了。
三、职能制
   职能制即部门负责制和分店责任制——餐饮企业将经济指标、工作计划、工作量、工作责任等下达给部门负责人或分店负责人,由他们进行全权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职能制是泰罗首先提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管理目标明确,容易较好地调动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大大地减轻总经理的事务性工作负担,使之将主要精力用于战略决策。日本大多数大型企业都采用了职能制的管理模式。他们的总经理一般只做三件事:资金运作和战略投资,高层的公关活动,干部的任命和管理。工作计划、工作检查、监督都由职能部门负责,部门和分店责任人完全按计划、目标、岗位职责去工作。总经理只看效果、数据,根本不操心具体事务。
   麦当劳、肯德基等世界级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管理机制上的科学化。它们都实现了总部、分店、配送中心的各司其职,专业化分工。这样既分工又合作,调动了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群体的优势。

回答者: 木棉花 2015-10-30 03:30

小饭馆嘛
第一、节约;各种调料和菜尽量够用就行不要多买,多了过期了,不新鲜了.
第二、卫生,不干净谁都不来
第三、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说 弄些实惠的政策丫  满15元送个奖品什么的 (奖品既便宜有实用)
第四、服务要周到,客人吃完了要给递餐巾纸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要便宜、实惠.

回答者: Grace1 2015-10-30 08:26
回答者: 宋强 2015-11-07 17:23

人员配置精炼干、少、、厨房操作精细化、量化、、口味化。永远记住小企业做产品、、中企业做品牌、大企业做文化

回答者: 邹景波 2015-11-12 06:25

不管是大餐厅,还是小餐馆,现代人都是吃卫生、吃安全、吃健康……

回答者: 390041927 2015-11-21 02:09

你好。你提问到的关于企业的管理现答复如下

 

想要管好一个企业。要先做一名合格和优秀的管理者才可以管好一个企业,企业没有分大小。只要是企业就要有严格和精细的管理。企业管理知识,你要知道有多,让理念成为习惯;压力,要成为员工的榜样;顺势,给员工成长的空间;人才,可遇而不可求着四个方面做了阐述。

  有人说,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一般都是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如何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这些你不可不知的企业管理知识,你都落实到实际的管理中才行?
  企业,让理念成为习惯
  在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中,要明确团队的核心不是某个人,而是企业理念。历尽万般磨难,唐僧团队取得了真经,靠的不是“刘关张团队”式的意气,也不是金钱,而是理念,是发自内心、要取得真经的理念与共同目标。因此,企业团队要有力量,要靠理念来凝聚人心。
  这还不够,要使理念成为现实,就要让它成为一种企业的习惯。怎样成为习惯?功夫在经营之外:持续不断的、充满理念主题的员工活动。或许很务虚,也可能很繁琐,且大多数时候见不到当下的成果。但其实最实的力量,无不由这个“虚”中产生。
  酒店管理知识二、压力,要成为员工的榜样
  企业管理,实际上,乃是面对人的心灵的工作,包括客人,也包括员工。
  应急处理也不是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根本,而是应深入到员工和客人的心灵之中,那就是寻找理念、文化与灵魂。企业管理者们需要知道,只要你心中有“佛”——客人与员工,那么,每位客人都是财富缔造者,每位员工都是人才;反过来,若你心中只有“狗屎”,那么,客人、员工将永远一无是处。
企业管理知识三、顺势,给员工成长的空间
  如同孙悟空从“弼马瘟”到“蟠桃园主管”,到成佛所经历的五个阶段一样,酒店员工的成长也应分成五个阶段。
  员工一进企业,工作都很努力,这是培训和学习的阶段,很重要。同时,要关注员工争取一个好的职位的基本要求。为此,企业设置了让他们感到有进步空间的职位,如果这时行政职位只有一个,那技术职位可以设多个,这个办法使很多员工获得成长。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作用——讲求实际,要获取功名,要一官半职。这是第一阶段。
  随着员工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他们开始期望突破制度、规范的约束,要求创新与自由,就像孙悟空被送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所达成的自由自在一样,大家开始追求放飞身心。这是中国道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就应顺势而为,调整职位,组织学习及丰富多彩活动,让员工发挥能量,愉快工作,奖励做得好的员工,让他们炼成火眼金睛。在这个阶段,应帮助员工感到跟上级经理、同事的确有东西可学,能学到东西,这非常关键,否则就只能混日子,或走人。于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培训都不可少。为此,好多企业每年要投入数十万元用于外出学习和请名师讲课,包括服务技能。营销课程等等。
  员工的成长,由此进入第三阶段。此间,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活动,企业理念获得培养与巩固,围绕着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最高议事日程,亦如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心一样。这如来佛手心,就是企业文化,就是理念,当它们进一步成为大家共同的习惯之后,员工的成长,便进入第四阶段即自觉阶段。
  企业这时需要进行员工的心灵工作,要善于鼓励和培养员工修养,包括心态、精神、微笑与社会责任感。这个阶段是在实践、发扬、扩展理念,永无止尽。
  最后,员工取得成就的时候,就如孙悟空成佛一样,头上的紧箍咒自然就没有了。就是说,企业的制度对取得成就的员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
企业管理知识四、人才,可遇而不可求。
  企业人才短缺不单是酒店业面临问题,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实。招聘人才成为各企业最迫切的、也最头疼的难题。
  招聘人才之前,企业先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那就是不是你想招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许多人在面试时表现优秀,让人感到相见恨晚,感觉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但一放到岗位上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不光因为面试也有许多虚的东西,更在于一个人是否为人才,取决于他的长处能否与岗位要求相适应。适应了,人才就诞生了,不适应,任你才高八斗也只能长叹生不逢时。所以,不要相信招到人才的神话,人才不是招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人才可遇而不可求。大凡在员工身上抠得老板不见得把企业做得怎么样,中国酒店业走了这么多年,员工一直处于劣势,还得屈服于酒店利益和客人的要求。使得大多人在无奈中选择了酒店,进进出出,身心疲惫,继而对行业产生厌倦和说些“干什么也别干酒店”之类的说辞。
 
  大凡在员工身上抠得老板不见得把企业做得怎么样,餐饮业走了这么多年,员工一直处于劣势,还得屈服于企业利益和客人的要求。使得大多人在无奈中选择了餐饮行业,进进出出,身心疲惫,继而对行业产生厌倦和说些“干什么也别干餐饮”之类的说辞。因此,归根究底,就看老板的观念能否跳出传统!敢不敢把员工和顾客一样当上帝看!
  餐饮企业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 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根据员工的性格去管理。从而达到“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并逐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己,逐步而适当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2、民主 这刚好是家长式管理的反而。当一个管理者非常民主地让员工参与决策,会使他们的被尊重权得到认可,会使员工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3、自主 让员工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做好本职工作,充分让员工有发挥的余地。
  4、文化 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用人性化的文化来管理员工思想,就等于在管理员工的行为。
  在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是餐饮企业人性化的基本点,它符合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要实现这些要紧过五个步骤:
  第一 要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树立起来,让员工学会独立思考餐饮政策的转型,即自身与顾客同等重要,以餐饮对自己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去服务顾客。
  第二 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奖励,少惩罚。现在有许多管理者到人力资源部跟我讲,现在的娃们要“哄”着管理,原来的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和家长式管理行不通了,不然他们就不干。
  第三 重视员工培训。适当的培训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贯穿人性化管理!说白了会直接和营业额及利润挂钩!
  第四 情感投资。人是有感情的,当一个企业连对员工情感关心都做不到的话,会让大部分员工感觉到制度和领导的冷漠与无情,因而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甚至离职!
  第五 把文化建设放在首位。人都需要有品位和文化素养,且要不断地提高,餐饮企业当然也不例外了。在人性化管理的趋势下,文化建设更应该处处“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育才并为我所用!
  所以,在餐饮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立即应用人性化管理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企业的真正强势,在于能让新进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为企业改变自己,适应企业,从而创造成才的条件。”这个强势是什么?是有核心,有主心骨。这个核心不是总经理,而是企业理念、目标,只有核心理念与目标,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团队,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是有力量的团队,就像《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团队”,那是一个“用心”的团队,是一个有灵魂的团队。
  从这些企业管理知识中,我们不难发现,想要成功的管理一家企业,就要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理念,并且要让这个理念在管理中得到落实。服务行业接触的是人,管理的也是人,所以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去管理,而不是去管理一个制度。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求贤若渴,只是,我们不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所以也别求天上掉下个人才,培养一个人才还是比较可能的。

 通过以上的管理模式,相信你的企业会成功。越做越大。

我要回答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