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文化 火锅的历史由来?-中国吃网

餐饮问答详情

火锅文化 火锅的历史由来?

经营管理 浏览: 1次 发布时间: 2011-10-26 10:27

知道火锅,但不知道为什么叫火锅?有时候有些故意刁难的客人会问起,所以还是知道一些火锅的历史由来好。

共有 3 个回答

回答者: 956057719 2015-12-09 01:55

  一、火锅的含义

  “火锅”,究竟什么叫火锅呢?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名词,其内涵极为丰富,它可以是一种食品,是一种炊具,也可以说是一种烹饪方法。

  1、食品(菜肴):有毛肚火锅、海鲜火锅、药膳火锅等。

  2、炊具:是随锅带火上桌,由食者自烫自食的一种炊餐结合的器皿。

  3、烹饪方法:如吃火锅、烫火锅等。

  综上所述: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讲呢,可以说是只要底部有火,上有锅子,就是火锅了;也可以说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

  即:火+锅=火锅

  至于使用何种锅?何种燃料?自古以来的演变,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火锅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火锅的历史演变

  说起火锅的起源呢,就比较复杂,目前尚无定论。反正就是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发明了一种容器"鼎",在当时是用生铁铸成,那就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锅子了,它有三足或四足的。在当时,要进行"祭祀"或"庆典"时,就要"击钟列鼎",将牛、羊肉(反正是能吃的食物以肉类为主)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再分食,这就算是最早的火锅了(即火锅的荫芽)。不过我们仔细一想,当时就只有所谓的盐,也没有调味料,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会好吃吗?加上鼎太大,不易移动,只能固定陈列在一个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于是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西周时代,就发明了一种用陶瓷做“斗”,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温食,这就跟我们现在的砂锅有点相似了。后来因为这种"斗"传热太慢,在北齐的时候,老祖宗又发明了"铜鼎"(它是大口宽腹,既薄又轻,易于煮熟),这就方便多了。

  火锅的发展亦如同餐饮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完全是依据当时的器皿、社会的需求与原料的发现引进,而加以变化的。就像没有使用"花椒"、"辣椒"之前,又怎么会调和出麻辣味呢?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王熟釜",就是锅中分五格,调和五种不同的味道,也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类似现在“多味锅”),和现今的"鸳鸯锅"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铜器所制的各种形状的锅就成了最普遍的器皿。演变至唐朝时火锅又被称为"暖锅"。

  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就是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所说的涮兔肉片。说的是:诗人林洪和几个好友前往武夷山拜访止止大师,止止大师位于武夷山九典峰中的第九峰。当林洪快到山峰时,下起大雪,一只野兔飞奔于山岩中。因刚下雪岩石很滑,野兔滚下山岩,撞在石尖上,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来吃,而问止止大师会不会烤兔肉,止止大师回答他说:"我在山中吃兔子是在桌子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汤、酱、椒、桂做成调味料,锅中加一瓢水,烧开后夹着兔肉片在汤中涮熟,沾着调料吃。利用这种吃法,林洪吃了觉得这样的吃法真美,且能在大雪纷飞之寒冬中,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非常愉快。因此给这一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其实是取自当时的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丽光景。

  而火锅真正兴旺起来时,要算清朝时期了。当时除民间食用火锅外,从规模、设备、场面来看,以皇室的宫廷火锅最为气派。在《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记载的就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办了530桌火锅宴,可以说是中国的火锅之最了!1796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1550桌),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

  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前进,我们现今使用的锅具大多使用不锈钢,造型上也各有千秋,调味上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回答者: szmshj_001 2015-12-09 02:29

  火锅面面观

  我国的火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浙江等地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与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可以算是火锅初级形式。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火锅,有加热过的痕迹。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有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锅了。汉代出现一种称为“染炉”、“染杯”的小铜器,构造分为三部分:主体为炭炉;上面有盛食物的杯,容积一般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盘。可以推断这就是古代单人使用的小火锅。唐宋时,火锅开始盛行,官府和名流家中设宴,多备火锅。在五代时,就出现过五格火锅,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食用。到了清代,各种涮肉火锅已成为宫廷冬令佳肴。嘉庆皇帝登基时,在盛大的宫廷宴席中,除山珍海味、水陆并陈外,特地用了1650只火锅宴请嘉宾,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种类

  按燃料区分;按火锅结构区分;按原料区分;按口味区分

  此外,还有按锅体制作材料分为铜火锅、不锈钢火锅、陶瓷火锅的,以及一些较独特的火锅。山东王可仲发明出一种火锅餐桌,中间由1大8小9只火锅座组成,每只火锅座又由电热盘、火锅汤盆、金属菜盘、锅盖等搭配而成。当需要品尝火锅筵席时,该桌既能作为专门的各客火锅使用,也可以在中间摆放与火锅相配的各式菜点。如果盖上9个圆孔盖,即成为普通餐桌,并有保温菜肴的功能,只要将火锅汤盆内放上水,将菜肴放置在其上面,然后打开电热盘开关,就能使菜肴保持热乎乎状态,使菜肴口味鲜美。

  国外也有许多国家食用火锅,特介绍几例如下:

  日本锄烧火锅:主料有牛肉片、虾仁、鸡片、鱼片、猪瘦肉片、猪腰片等,配料有粉丝、菠菜、京菜、洋葱等。吃法通常是将平底锅烧热,待油烧热后倒入京菜、洋葱片拌炒至八成熟,然后把自己喜爱的各式主料放入锅中,边煎边吃。吃至一半,再加入鲜汤与调料煮沸,在鲜汤内涮主料食之。

  朝鲜酸菜白膘肉火锅:用炭火加热,高汤为海鲜汤,其酸菜较为著名,白膘肉即五花肉,再配血肠、蛤蜊等,吃法较原始,但很解馋。

  韩国石头火锅:锅底是辣椒油、辣椒粉,上面满盖肉片和肥鸡块,辛辣无比。

  印尼咖喱火锅:作料是印尼本土产的咖喱、番叶、椰子粉及香料等,涮以鱼头、大虾、鸡肉、牛肉,锅底还以米粉浸汁,有尽吸原汁之雅趣。

  瑞士奶酪火锅:将奶酪放在锅里,煮成液体状,再加入白酒和果酒,吃时用长叉将法式面包放进锅中的奶酪液里,待奶酪渗进面包后即食。

  火锅用料

  这里说的用料,主要是指火锅主料、汤料、蘸料味碟,至于加热原料及一些小餐具、用具,这里不再赘述。

  火锅主料即成锅中涮煮的原料,其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天上飞的、地上长(跑)的、水中游(爬)的,无所不包。按原料的性质可分为海鲜原料、河鲜原料、家禽原料、家畜原料、蔬果原料、原料制品等,凡是能用来制作菜肴的原料几乎都能作火锅主料。

  火锅汤料即锅中的底汤,用得最多的是红汤汁,其次是白汤汁(包括酸菜汤)。红汤汁即辣味汤汁,用浓汤与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精盐、黄酒、多种香料等熬制而成。白汤汁即用老母鸡、肥鸭、猪骨头、火腿肘子、猪瘦肉、葱、姜、酒等熬制的汤汁,一般与红汤汁配合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即使用也常要蘸些调味料食用。

  蘸料味碟是涮制火锅不可缺少的部分,常见的有麻油味碟、蒜泥味碟、椒油味碟、红油味碟、辣酱味碟、川琦蘸料碟、酱汁味碟、韭菜花味碟等。在火锅中涮烫的主料刚出锅时温度较高,若将刚从锅中捞出的主料在味碟中蘸一下,能使滚烫的原料降低温度,便不会烫伤口腔。

回答者: yoko123 2015-12-09 06:42

我要回答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