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龙虾易患横纹肌溶解症?是怎么回事?-中国吃网

餐饮问答详情

吃小龙虾易患横纹肌溶解症?是怎么回事?

经营管理 浏览: 1次 发布时间: 2013-05-31 14:42

近日,一则关于小伙吃小龙虾后患横纹肌溶解症的新闻受到大家的关注。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的季节,我也是小龙虾的爱好者。吃了小龙虾真的容易得这个病吗?横纹肌溶解症真是吃小龙虾引起的吗?

共有 6 个回答

回答者: 点点滴滴 2017-07-14 06:42

  小龙虾和蟹类都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用烤、炒或腌、醉等加工方法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囊蚴(幼虫)全部杀死。市疾控中心表示,预防肺吸虫病只要不生食或半生食小龙虾、蟹类即可。

  专家介绍,在蒸煮温度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方能确保肺吸虫囊蚴杀灭。此外,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所以一般不要食用。2010年南京曾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卫生部曾表示和小龙虾相关。不过,具体原因仍存争议。

  吃小龙虾有可能导致&ldquo*横纹肌溶解症&rdquo*,但概率较低,而且吃其它水产品也同样可能出现这个症状。

回答者: Amy172308 2017-07-14 09:11

吃小龙虾最好不要吃头。专家说小龙虾只要是经过正规处理的,充分烧熟的,还是可以吃的。小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在加工小龙虾时,两鳃里的脏东西要清除,因为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最好把鳃剪掉,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净。

在烹饪方式上,专家建议用蒸的(但这个很难做到,因为现在小龙虾最流行的吃法就是香辣)。长时间蒸煮可以有效消除小龙虾体内的有毒物质。不提倡煎炸等烹饪方式是因为,煎炸时间长容易导致虾肉变老,会影响口感,为了避免虾肉变老很多人会缩短烹饪时间,而烹饪时间太短是很难消除小龙虾体内有毒物质的。

吃的时候最好弃头,一般来说,虾蟹体内的毒素、寄生虫大都集中在头部。

回答者: 贪吃的小蛇 2017-07-15 01:56

这个什么食物都是有风险的。只要你在正常的渠道买的食品,还有就是煮的时候一定要煮熟它,一般都美食的。

回答者: icefly 2017-07-15 03:27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的心肌及骨胳肌是有横纹的。而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是发生在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胳肌。横纹肌溶解症较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压迫、或是过度使用之后。另有少数情况,像血管阻塞导致肌肉缺氧,以及特殊体质的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引起横纹肌溶解症通常有三种原因:
  1、挤压、压迫,如醉汉因没有正常翻身,导致某个部位长期受到压迫,久而久之,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症状;
  2、突然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拉伤,肌肉里的肌红蛋白跑到了肾脏里;
  3、服用特殊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
  通常横纹肌溶解与某些遗传性疾病、肌肉外伤、肌肉缺血性损伤、肌肉运动过度、代谢性疾病、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有关,其次饮酒、药物或化学毒物也可导致横纹肌溶解。
  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的
  病例临床症状为:均有持续性肌肉疼痛,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疼痛(如背、肩、颈部、胸部、下肢、上肢、腰部等),个别病例伴腰痛、乏力、胸闷、呼吸疼痛等症状。病例均无发热、肌肉痉挛、口干、头昏、麻木、意识障碍、肝脾肿大等。临床检验为肌酸磷酸激酶一过性的进行性升高。
  症状表现:
  1、 尿色异常(黑、红、或者可乐色) 2、 重症肌无力 3、 病变部位肌肉退化 4、 无显着症状的虚弱 5、 肌强直或疼痛(肌痛)
  可能与本疾病相关的其它症状:
  1、 体重增加(非有意的)  2、 癫痫发作  3、 关节疼痛  4、 疲劳
  小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在加工小龙虾时,它两鳃里的脏东西要清除,因为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最好是把鳃剪掉,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净。食用小龙虾,一定要蒸熟、煮透。避免过量食用。

回答者: 国产无心菜 2017-07-15 05:41

正确吃安全的小龙虾就没问题啦。、

回答者: chocolate 2017-07-17 02:59

 *自己买自己做,煮熟就好咯!

我要回答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