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中国吃网

餐饮问答详情

广东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食疗养生 浏览: 1次 发布时间: 2014-03-27 14:50

广东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啊?

共有 7 个回答

回答者: 蒙查查 2018-05-14 06:39

  民间吃荞菜春卷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

  “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传统祭品四大件

  一般是四大件:烧金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等。

  “清明荞菜”不可少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在清明前一天,许多人会去买一串新鲜的柳枝,插在门上,这样子就可趋吉避灾。

  有一些地方的风俗是不准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资格完成,女子做好杂事就行,如,做纸钱、元宝、蒸糕点等等,只等男丁们把烧猪肉带回家后立刻炒了供一家子吃,这样,女子才算沾了点祖宗的福。

  肇庆:

  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庆,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传统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烧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等。“祭祖金猪”寓意红皮赤壮、宏图大展。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 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不准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有男丁才有资格完成,女子则负责做纸钱、元宝、蒸糕点等等。当男丁们把烧猪肉带回家吃,女子才算沾了点祖宗的福。

  客家

  清明节不祭祀

  客家人的扫墓时间过去不在清明,而是在农历二月或九月。

  客家人祭祀祖先的习惯是: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必定要拜祭天地和列祖列宗,感谢一年来的赐福保佑。

  祭祀祖先还有春秋两祭,但不是清明祭祀。其中原因有两个:一、清明节处于三荒四月时候,贫穷的客家人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以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了;二、清明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家家户户忙于插秧,一旦季节错过,收成就有问题。

  因此,客家人的祭祖,又叫挂祖,或叫做酾地,都在农闲的农历二月和九月,九月秋收后又有牲礼可祭祖。

  韶关

  采撷艾叶做粄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进行祭祀,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

  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因此这种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

  佛山

  插柳纪念忠臣

  在**前,过清明节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开村之人。女人是绝对不能上山扫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参加太公分猪肉的仪式。佛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回答者: 吃喝玩乐 2018-05-14 07:04

就是扫墓啊

回答者: 吃货行天下 2018-05-16 09:26

也就是拜祭祖先吧,然后求祖先保佑什么的,还要烧纸钱的。

回答者: 清风温馨 2018-05-16 09:57

如今大多数地方得习俗都只剩下扫墓了,

回答者: 自由鸟 2018-05-22 04:49

扫墓和祭拜。

回答者: 吃饱了撑着 2018-05-28 07:13

广东祭祖会摆放很多食物祭拜祖先的,比如烧猪,烧鸭,烧鸡等等。

回答者: 贪吃的小蛇 2018-05-29 10:21

广东的清明祭祖一般都是蛮庄严的,要子孙齐聚一起去祭祖。

我要回答

扫码关注/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