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16 10:09 浏览量: 1338
两名在校大学生的大排档创业历程

          谢晓全和佘舜浩,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个大四,一个大三。因为想做正宗的家乡风味,开业了创业之路。在大岭山元岭路口开了家“友家餐馆”,营业对象主要是东莞理工学院的学生。两个人是怎么创业的呢?我们去听听谢晓全和佘舜浩的创业故事:

 

(资料图: 谢晓全(左)和佘舜浩(右)和他们的大排档合影图来自南方网)

  他们两人还是东莞理工学院的风云人物,谢晓全是学校最大的同乡会——— 潮汕同乡会的会长,余舜浩是学校最大的社团——— 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的会长。而且因为会长阿浩长得帅,每天都有一拨拨的师妹特地跑来捧场。前天晚上,有二十多人来这里聚餐,其中一名女生冲他喊道:“学长,我们全校12个院系的人都到齐了!”

  家乡的味道

  大学生开店始终带有学生气,这个“友家餐馆”,名字就取自周星驰电影里的“有间客栈”。“改用友字,代表我们友情至上。”

  谈起开大排档的初衷,谢晓全说:“我大二的时候就经常出来吃夜宵,不少店打着潮汕风味的招牌,做得却根本不好吃。当时就萌生了开一间正宗潮汕餐馆的想法。”

  大三的时候,他开始做前期准备和市场调查。“有天晚上,我在一家大排档坐了7个小时,统计人流量,看顾客喜欢吃什么”。大四时,他终于找到师弟阿浩和另一个土木工程的男生合伙,三个人一共筹集12万,正式开了这间店。

  “我们希望理工的学生花同样的钱吃到更好的潮汕食品。”谢晓全说,他们大排档的厨师是从家乡请过来的老师傅,选用的牛肉丸每天从潮汕发货。

  最大的特色是潮汕粥。潮汕粥有三种煮法,第一种是直接用生米煮,第二种是用浸软的生米煮,第三种是用熟米饭煮。第一种方法最慢,但是煮出来的粥最好吃,大部分大排挡都是用米饭煮的。“很多同学反映我们上菜速度慢,是因为我们坚持用生米煮。”谢晓全说,这几天他做梦的时候,右手会抬起来重复搅拌米粥的动作。

  “最幸福的时候,是听到有老乡说,哇,晓全,你们这里有家乡的味道!”

  穷人的孩子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谢晓全已经被录取到移动公司上班,可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辞职开店。当时他的父母非常反对,爸爸指着他骂道:“当初我就不应该让你读书,直接送你去当厨子!”最后因为哥哥支持,才说服了父母,还借给了他一笔钱。

  大三的佘舜浩面临的则是学业上的压力,在大排档每天工作到两三点,早上七点还有课。舍友们不赞同这样做,“我死撑着都要去听课,证明给他们看。”佘舜浩说。另一名合伙的男生,因为被房地产公司录取,最后选择退出了,出资的四万元算是借给他们的。

  谢晓全和佘舜浩能走到一起并坚持下去,是因为两个人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谢晓全一直都记得,妹妹是为了他才辍学,“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骑自行车去卖菜和卖玉米。读书期间的每一个假期,我都没有休息过,不是在田里帮忙,就是到工厂打工。”

  他们两人都认为:“去公司里上班,做得再好,只是一个人的成就。我希望能够赚很多钱,让妹妹过来做事,真正帮到身边的人。”

  最坏的打算

  虽然开业前一个星期生意很好,两名同学却说,他们已经做好投资的12万赔光的打算。

  虽然他们最终得到了父母和女朋友的支持,但是,不得不让他们忧愁的是,为了经营这家餐馆,还没毕业的他们已经欠债累累。据了解,这家餐馆至今共投资了约12万元。

  “我们知道创业是急不来的,我们刚出来创业,即使失败了,不要紧,打工一两年后把钱还了就东山再起,我们年轻,输得起,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好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