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2-09 10:34 浏览量: 1336
进口食品店的成功经验分享

           对年轻人来说零食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调剂品,而在吃过所有好吃的东西后,大家开始追求更为好吃的零食,进口食品给了消费者目标。创业的人看准商机,趁机加盟或自创了进口食品店的品牌,我们看看进口食品店的成功经验分享:

(资料图:进口食品)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许多人“逼上梁山”走上创业路。但是,对于22岁的潘振宇来说,创业却显得十分的洒脱。“稚嫩”的面孔,却有着满脑子的想法和创意,让人感到了“后生可畏”。今天,潘振宇的进口食品店开门迎客了,他表示,读者只要拿着本报光临,一律享受八折优惠。

       大学生创业的进口食品店

  2007年,潘振宇从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大专毕业,学的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后,潘振宇凭借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口才,做过美容讲师、营养讲师,还做过公关经理,月薪2500元左右。按一般人的想法,大专生能拿到2500元一个月已经非常满足,可是潘振宇不这样想,他说:“给人打工,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潘振宇说自己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不想被别人管,也不想管别人。去年9月份,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裁员。潘振宇便主动辞职,和朋友张文峰一起开始筹划创业。“我辞职了,正好给别人多留一个岗位。”潘振宇笑着说。

  对中外家长的教育方法,潘振宇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国外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这样说‘乖,好好上学,以后有自己的事业’;中国的家长往往这样教育孩子‘乖,好好上学,以后有一份好工作’。这样教出的孩子往往循规蹈矩,不敢冒险。

  潘振宇选择的创业项目是开一家进口食品店,他在锁金三村街道租下了一个店面,今天就要开业了。“这里是锁金村创业一条街,年轻人多,大学也多,附近有南林大、南师大紫金校区还有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锁金村社区也有30万人,消费群体非常大。”潘振宇先是被这里的门面吸引,然而再想创业项目的。

  为了找感觉,近一个月,潘振宇来往穿梭在麦德龙、欧尚等各大超市的进口食品专柜,买了总共1000多块钱的进口食品品尝。在家闲着没事,潘振宇买来黄油煎牛排。“去超市买进口食品吃,一是为了找感觉,然后是看供货商的电话;煎牛排就是喜欢那种过程,让味蕾享受新奇的美味。”

  潘振宇说,自己的小店商标已经注册好了,就叫“willdennise(威尔·丹尼斯)”,将有100多个品种的高、中、低档产品,而且根据销路的不同,每个月都要换。包括各种各样的红酒、巧克力、韩国的水果糖、清酒等等。

  “一瓶在金鹰卖180元的红酒,我们这里可能只卖一个零头;一盒德菲斯巧克力在金鹰卖140-150元,这里只卖到一半价,但是进货的渠道都是一样的。”潘振宇想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顾客,然后通过发传单、办一些会员活动来打开自己的局面。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网购,除了实体店,潘振宇还准备开一家网店,在网上多做宣传。潘振宇说自己是西祠网上的“南京电玩俱乐部”的成员,专门玩音乐游戏,潘振宇又打得一手好鼓,在群里的影响力非常大,他准备先利用自己在网上的人脉。

  在许多人的眼里,创业是充满了艰辛和不测,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差距很大。没想到,潘振宇却乐呵呵地说:“为什么你们总要把创业想得那么苦呢?创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潘振宇开进口食品店的想法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连平时开明的外公也不看好他选择的项目。“开食品店存在很大的风险,现在食品安全是一个大问题,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教训,还有如果食品在保质期内没卖掉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外公对他的态度是中立,不支持也不反对。

  对此,潘振宇还是很乐观的,他说,进口食品都要经过中国检验检疫局的安检,应该不会有问题;至于保质期,也不用担心,如果销路不好,可以在保质期退回厂家换一批其他食品。他说干就干,贷了五万块钱作为原始资金创业,对于未来可能的风险他没有想太多。

  [nextpage]


        家庭主妇的进口食品店

  事实证明零食店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家庭主妇都可以开。看看熊晓燕的故事。

  素有“零食公主”之称的熊晓燕,从小爱吃零食,几十年的零食食龄足可以让她编撰一本零食秘笈。吃遍天南地北的零食之后,口味越来越挑剔的熊晓燕渐渐成为进口食品的忠实“粉丝”。

  一次港澳游,在香港亲戚家,熊晓燕邂逅了国际进口食品知名品牌香港千之汇。亲戚拿出了一大盘千之汇进口食品招待她,她逐一尝了个饱,那感觉真爽。看着熊晓燕那馋猫样,亲戚开玩笑说:“不如自己开个千之汇店,让你吃个饱”。

  如果真开一个专卖进口零食店,那会怎样?熊晓燕内心琢磨着,一可以让像自己这样的“进口食品迷”满足一站式采购,二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创富路。说干就干,在香港千之汇的指导下,熊晓燕在长沙繁华的侯家塘商圈找到了一间铺面,并将40平方米的店铺装修成美式风格:舒适、明亮、开放、自由的购物环境,开架式陈列让顾客自行选购,四周再点缀一些绿色植物,令人感觉舒适温馨。

  2006年8月,熊晓燕的“千之汇”进口食品专卖店开业了,食品种类有500多种,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新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媒体竞相报道,引来了众多消费者。店外挤满好奇的人,店内无论老人、小孩、中年人、青少年都提着购物篮在货品架上选购,他们新奇地观看着各种食品包装,然后不假思索地扔进购物篮,然后又提着篮子去收银台排队购买。货架上的食品很快被抢购一空,店员又迅速将新的食品添置上去,火爆的场景完全超乎熊小燕所料,开业当天营业额就达到10000多元。

  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如果仅仅停留在“卖吃的”上,已经没有进一步拓展的余地了。现在需要贩卖的除食品本身外,还有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生活方式。熊晓燕意识到“千之汇”每卖出一包零食,都是在向顾客介绍一种饮食文化,所以营业员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于是,每天打烊后,熊晓燕给营业员进行培训,辛苦没有白费,营业员们也更加专业热情地讲解每种食品。

  几个月后,“千之汇”就聚拢了一大批回头客。继而熊晓燕又推出“超市+餐厅”的组合经营模式:顾客购买了商品之后,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享受美食,“千之汇”变成了小型休闲吧。

  转眼间到了圣诞节,熊晓燕精心策划了“圣诞狂欢月”的活动,12月的4个星期分别推出情迷英伦、浪漫巴黎、现代纽约、热情意国4大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期间,店面就营造出不同的异国情调。熊晓燕的创意和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她成功地把本来只有几天赚大钱的情况,变成“天天都是圣诞节”的整月持续性盈利,让她真正体会到创业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经过不断努力,专卖店的生意十分红火,很快在双方相互认可后,熊晓燕成功与香港千之汇进口食品有限公司签约,成为其在中国区的总代理,并于2007年11月13日成立了长沙千之汇进口食品有限公司。

  从全职太太到企业老总,熊晓燕有太多的创业感悟想与人分享,也希望让自己获益非浅的这条掘金路还能造福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