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2-16 11:39 浏览量: 1338
水果店经营技巧之卖相不好怎么办

            水果店很赚,但是同时水果店也需要经营技巧,水果不够甜,卖相不好,价格太贵等等问题都是要考虑的。所以开水果店也不容易,要考虑各方面的经营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水果店的水果卖相不好怎么办的经营技巧:

(资料图:鲜亮的水果)

  水果卖相的重要

  1.水果店的顾客和超市生鲜区水果类的顾客有不小的差异。

  超市水果区的购物者一般多是家庭主妇,甚至还有很多去抢购促销品的老太太;但交通点和新兴社区的水果店,尤其是连锁型的水果店,相当大比例的顾客是那些想吃水果又不想去超市挨挤的年轻顾客,也包括一部分送礼型的顾客。

  2.超市的水果区如果有什么不足,还可由其他品类来补足。哪怕水果区没什么亮点商品,但顾客到你这里要一次购足,顺带也就把水果买了。

  但水果店不一样,你的商品结构孤立无援,因此要求更高的“表现力”,使店面有更好的色彩、布局表现,尽可能给顾客一个注意、进门、购买和回头的理由,而不只是价格、品种和品质上的保证。

  3.主要目标顾客在你这里买水果不能只是购物,还应该是放松和享受。

  对超市型的顾客,你的陈列再好他也不感冒;但年轻顾客或送礼顾客就不一样了,他们对特殊气质和氛围的店面更有兴趣。尤其是能给水果店带来持续价值的年轻女性顾客,她们对“不一样”的定位需求非常强烈,你的店面氛围不能跟街道、公交站边上的水果摊一样,不能过度凌乱,不能色调灰暗,而应该是鲜艳的、冲动的、引起亢奋的,当然有点背景音乐就更好了。

  但一个小小的水果店能有多少装修预算?那你怎样靠水果本身来达到上述效果?

  靠水果本身的色彩

  很显然,无论远近,最显眼的都是黄色和红色。没错,顾客就对黄、红这两种颜色最关注!

  科学研究证明,这两种颜色最引发食欲—麦当劳把这个理论运用得淋漓尽致。麦当劳只靠金色拱门和红色招牌吸引顾客吗?别忘了麦香鸡和薯条是什么颜色的?对,是黄色的!再加上橙黄色的面包、一点绿色的生菜—显得更自然、更动人。水果店也一样。

  优秀的水果陈列者都知道,在超市水果区靠近通道的地方,应该陈列黄色、橘黄色、橘红色的水果,这样更容易吸引眼光和人流,才有拉动整个水果区销售的可能。水果店,当然也一样。

  强化色彩的陈列

  对水果进行基于色彩的陈列,可以提升销售。国内外皆然。

  更有活力的陈列,是让店铺氛围(色彩是其中之一)超越顾客的想象,甚至让顾客感觉:在这家店感觉真不错,真有趣,甚至让我能从单位的郁闷和乘车的疲乏中解脱出来—针对女性顾客的店就要这样,给顾客提供超越他们平凡、健康生活之外的东西。

  就像家乐福超市一样,它的宣传口号可不是强调低价,而是“开心购物家乐福”!现在家乐福已经是中国做得最好的大卖场,如果你的水果连锁想做什么氛围,也可以直接到附近的家乐福店里去看看。

  即便你每个品种的量不多,也要做出“量陈”的感觉来—货卖堆山。另外,你的陈列也可以考虑方便顾客一下子逛完所有货架。

  不妨试试这种陈列,看是否能让顾客充分关注,心跳加快。别忘了配上最刺激的价格,牌子也可以用红色和黄色,优惠项目要醒目。

  即使你的连锁店背景再厉害,管理者水平再高,也别忘了向普通的售卖者学习,他们对于陈列的感悟可能比你的研究更厉害。看看,一个简陋摊点的红伞反照下来的光,就让很多商品呈现出了更好的卖相。

    [nextpage]

  挖掘其他亮点

  当然,对色彩的运用不一定是平面,也可以让水果立体起来,形成立面冲击力。别怕把水果压坏,它们在箱子里也是摞这么多层—况且牺牲几个,换来人流,值。

  大玻璃墙虽然对于小水果店算是个奢侈品,但对于做品牌的连锁来说,应该成为其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你有没有观察过,整个门面是通透的玻璃房,其销售要好于封闭型的水果店。因为前者更“自由”,后者则更“压抑”。

  如果你做量陈的单品种类太少,没办法用别的商品颜色来烘托,陈列就值得学习—很多卖西瓜的人不懂得半拉瓜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怕浪费而不愿多切。其实,半拉瓜是最优秀的陈列用具,而且半拉瓜带来的销售机会更大。一排半拉瓜能形成震撼的效果,摊主甚至还用了几个黄色的菠萝来跟红色搭配。

  当然,水果剖开的最大风险是:顾客会认为不新鲜,但正规的水果连锁店应该采用一些说明和诱导打消顾客的顾虑。

  水果店是一种专业店,如果供应链和仓储设施跟上,最好在品类上准备得丰富一点,可以超越其他水果终端。

  在家乐福的水果区,有个别品种(如进口水果)可能少人问津,但很多人都会去看,还会随口说:“瞧,这就是外国进口的!可惜太贵了!”如果这些商品作个别促销,便会吸引大量客流购买。

  因此,如果有可能,别忘了像家乐福一样,采购一些当地看不到的水果。虽然贵,但能唬人。它们的功效在于:能提升顾客对你水果店档次和品质的印象,还能反衬出其他水果的便宜。

  当然,这必须是真便宜,尤其在应季的一些常购品种上,绝对不能比周围的对手价格高。

  另外,别忘了全面提升顾客的体验,拿点茅草装点一下门脸,“原始感”是和自然、健康联系在一起的—都市里很多顾客买水果不就是希望健康吗?那咱就给他们造出个健康的环境。

  记住,别把主流顾客定位在那些对价格挑三拣四的顾客身上,他们把你的降价桃子都抢光了,也不会关注其他水果。

  另一个解决卖相不好的方法

  “大东门”地处杭州新华路上,15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租金近30万元。2005年9月当楼姐下决心开出这家水果店时,她丈夫却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新华路上不少服装店,因为年年攀升的房租不得不关门歇业,向来微利的水果店怎么能负担得起这里昂贵的房租?

  有着20多年生意经的楼姐则用自己眼中的市场契机来说服丈夫:水果是很多人每天必吃的东西,新华路四周有众多的居民区,还有很多小商铺、写字楼,却没一家像样的水果超市,很有商机。“人的心思如果是活的,怎么会把生意做死?”楼姐这么认为。

  近一年做下来,生意是没做死,但寸土寸金的店铺里却出现了一个“死角”——因为受到阳光直射,比较热,今年一进夏天,顾客总不愿意在店门靠左的一个角落多停留。

  于是,楼姐花了2万元装修、购买设备,一个鲜榨果汁铺,在水果超市这个特别热的角落开张了。“这个地方本来就要交房租的,空着也是空着,这样一来能增加一笔收入。”楼姐说,把这个原本不生利的地方变成小小“聚宝盆”,自己做了反复论证:一是新华路上没有像样的饮料店,二是街上能买到的水果汁总是“名不副实”,有些还加入很多香精色素,而水果店可以就地取材,就连大商场里的鲜果汁种类都没自己店里的全。加上现在最流行的“制作过程透明化”,现做现卖,顾客肯定愿意埋单。而在这一年中,楼姐也观察到,来自己店里的顾客,不少是新华路附近公寓、写字楼里的外国人,他们对鲜榨果汁的需求格外强烈。

  果然,鲜榨果汁铺开张第一天就赚了500多元。附近一家韩国公司的老板每天都让员工来买两次鲜果汁。而楼姐心里还有另一笔账:到了夏天,水果每天的损耗高达5%~10%。“一些卖相不太好,像有个硬疤的桃子、隔日的黄瓜,也都可以拿来做鲜果汁的原料。”

    [nextpage]

  自从水果店变成超市般的开放式货架后,卖相不佳的水果一直是店主们眼中的鸡肋。通常它们有三条出路:或以超低价贱卖,就像大超市每天晚上都会用“天天低价”来处理一批蔬菜瓜果;或无偿分给周围认识的朋友享用;或是等到真的无法销售了,忍痛当垃圾扔掉。而楼姐却让这些好吃不好看的水果在榨汁铺里焕发“第二春”。

  记者算了算,当天店里的桃子标价2.8元/500克。做一杯鲜桃汁大约需要三个桃子,重400克左右,价值2.2元,做成果汁后售价为2.5元,摊上制冰块的费用和人工费,虽然看似没什么赚头,但仔细一分析,原本可能损耗或折价的桃子,能以优质桃的价格出售,一出一进就是一笔收入。

  而据有经验的水果店老板透露,像“大东门”这样的操作方式,其实每种果汁赚得不一样,“像那些销量大的西瓜,从果园直接运来的,原本成本就低,售价也是2.5元,赚得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