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2-31 10:40 浏览量: 1337
卖什么饼能赚钱?

         很多创业者苦于资金不够,看准了餐饮市场,卖饼的人赚钱的不少,就想着卖饼怎么样,卖饼能赚钱吗?小编告诉你,卖饼确实有人赚,不过还是看准了卖什么饼好才行:

(资料图:特色三页饼)

  梅菜干肉饼

  在湖大计专旁一家梅干菜扣肉饼店,她系着围裙,头发盘起,发丝上还沾了些许面粉,正专心地低头擀面,她就是网友们所说的“肉饼美女”,肉饼店老板娘丁水霞。

  上午10点,并不是吃饭的时间,丁水霞的饼店门口仍然有十多人在排队,面容清秀的丁水霞正低头擀面,面对记者的镜头,她笑得很腼腆。“我在外地开了5年饼店了,今年9月4日来长沙开店,才1个多月。”丁水霞说,来长沙后,她就在湖大计专旁开了个小饼店,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

  丁水霞说,她是武汉姑娘,后来成了浙江媳妇,并且在浙江学得一手做饼的手艺。

  “除了刚到长沙开店的那几天因为没人知道卖得少外,现在一天能卖1000来个饼,2块钱一个,薄利多销,大部分都是回头客。”丁水霞说,门口随时都有人排队,每天卖到晚上11点,晚上10点多就得提醒后面来的顾客别排队了。

  说起自家的饼,丁水霞自信地介绍起来:“这饼是浙江特色,河西这边没得卖,我们的梅干菜都是从浙江直接运来的,独特的菜料,又脆又香的饼,这才使得我们能有这么多老顾客光顾。”

  “以前有个外国留学生还特地来买我的肉饼寄回家乡,他说寄了7天才寄到家,饼已经咬不动了。”丁水霞说,这梅干菜扣肉饼必须趁热吃,一冷就会咬不动,不好吃了。

  三页饼

  这种纯手工加工的饼是红旗村的特产,现在也是潍坊市民的主要面食之一。因为是由薄薄的三层组合而来,市民都叫这种饼为三页饼。

  赵术芬:“它得这样一抖,从锅上一下来吧,这样一抖就成三片了。中间这一层是特别薄,最薄的一层了。”

  潍坊人自古就有吃饼的传统,每年到清明节,为了纪念故去的亲人,通常家里不能开火做饭,就提前准备好干粮,在清明节吃,于是,这个传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虽然红旗村民几乎家家都会做三页饼,但是因为利润太薄,并没有人把三页饼当作商品来买卖,而29岁的赵术芬却把三页饼卖出了一年300万张的成绩,这样的销售量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1998年,刚从中专学校毕业的赵术芬找到了中国建设银行营业部女保安的工作。来自农村的她能够找到这样的工作,当然让家人分外高兴。

  但是,这样的工作赵术芬却并没有看中。没过几年,她就向银行提出了辞职申请,准备自己创业。 对于当时只有21岁的赵术芬来说,本钱少、好经营的项目是创业最理想的选择。经过一番考察,她瞄准了老家的特产“三页饼”。然而,赵术芬屡次与父亲谈心却没有结果。卖饼的想法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赵术芬自己一个人在农贸市场上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

  三页饼平均一张的利润最多1毛钱。赵术芬推着小车在市场上叫卖,辛苦了一天卖出去的饼也只不过几十张,赚几块钱。这样薄的利润,几乎没有什么人看好,就连自家人都以为赵术芬早晚会回头。她去找饭店合作。赵术芬要卖具有山东特色的饼,偏偏找的是东北人开的饭店,自然不会被人认可。经过三番五次的推销,赵术芬只能退而求其次。 于是她只能免费给饭店试吃。虽然饭店是东北人开的,但是来的客人却以本地人居多,这种具有本地特色是面食很快就受到欢迎。赵术芬又陆续打开了几家饭店。每天只需要送送货,空闲的时间就多了起来。赵术芬她给自己算了一笔帐,尽管要送饭店的销售量增加到了一天500张,但也只赚50元。这样的收入她并不满意。

   [nextpage]

  2002年,正是购物超市兴起的时候,赵术芬觉得三页饼只是红旗村的一个地方小吃,在潍坊市里,特别是年轻人中了解的人不多,像三页饼这样的特色小吃,一旦打入主食市场,说不定会特别红火。赵术芬带着三页饼,敲开了销售经理办公室的门。没想到,原本以为可以把特色小吃当作买点,却恰恰成了销售经理最担心的问题。

  情急之下,当场就拿出了一张饼给销售经理吃,没想到,这一吃,吃出了机会。销售经理决定先给他们一家分店试着卖卖看。因为三页饼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在加入了盐和豆油等调味料,口感香软。按照超市的标准,四张一袋,一袋半斤的三页饼只卖2.6元。很快,超市向他们放开了所有的销售网点,给赵术芬下了一天5000张饼的订单。

  自然各地还有许多有特色的饼,许多人都做的不错,因此创业投资者自身考察市场觉得可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