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9-05-20 00:00 浏览量: 1336
韩国人在望京的餐饮企业已倒闭30%

  要是韩国人都走了的话,中国人也难挣钱啊

  李明哲开的店,叫“豚玛露”,在望京西园三区和四区之间,临大街,店在二楼。“豚”为小猪,“玛露”在韩语里是“地板”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坐在地板上吃小猪肉”。

  “豚玛露”是家地道的韩式餐厅,客人进门后,脱鞋上地台,席地而坐用餐。卖的是韩式火锅,还有肘子、包肉、酱汤。这里从服务员到厨师,都是中国人,除了老板李明哲。他来北京已经13年了,先是在北京联合大学读烹饪系,现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念研究生,读旅游企业管理。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回店里,在菜味上把关。

  2002年,李明哲在北京饭店贵宾楼实习时,遇见了他的中国太太。俩人同在这家饭店实习,一个在餐厅,一个在厨房。现在儿子都5岁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得有个稳定的收入,而且我也想边干边学,做跟自己专业有关的事。更主要的是,我对北京奥运会,抱了太大希望。”2008年5月,李明哲开起了 “豚玛露”。

  “豚玛露”的前身,也是家韩餐馆,由一个朝鲜族人开的,卖脊骨土豆汤,因为不对韩国人的口味,生意一直不好。但李明哲很有信心,来中国前,他在首尔一家五星级饭店的餐厅干了7年。

  他在北京劲松、五道口、北苑等地儿住过,开店选址,他还是选在望京。“我仔细考察过,望京西园三区和四区,是韩国人最集中的地方。所以,我的 ‘豚玛露’选在了三区和四区之间,又靠马路,人流量大。”当时是奥运会前,正是房租最贵的时候,店的转让费就有40万元,加上简单装修、做广告、交房租押金等,李明哲花了差不多60万元。

  “朋友都说我,成本太高了。但是,我对奥运会期望更高。”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都给李明哲留下深刻印象。他说,那像是整个国家的转折点,不光是生活环境,人的文明素质改变了,餐饮旅游业,也一下蹦上了个新台阶。“饭馆很火暴,世界杯的时候,进一个球,餐厅就免费送一桌客人一瓶酒,真热闹。”

  结果,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餐厅的客人,反而比以前还少。过了奥运会,韩国人多了,生意又慢慢好起来。火的时候,晚上全满,后来的人要在门口等着。整个二楼一共四家餐厅,家家生意都好,到了晚上,吵吵闹闹的。

  然而好日子太短暂。现在,“豚玛露”对门的餐厅,黑着灯,锁着门,已经倒闭。隔壁两家虽在营业,但是个个赔钱。

  “对门那家是烤五花肉的,关门了。左边这家卖炒年糕,右边卖烤肉,生意都不好,亏损经营。卖烤肉这家,一个月房租就要6万,早就受不了了。想转让,但没人敢接。”

  李明哲最大的压力就是每个月的房租。“太贵了,一个月3万块。虽然房东主动降价,一个季度8万块,但现在生意太差,所以,还是很贵,压力很大。”

  作为一个正念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李明哲很喜欢搞调研,自己设计问卷,实地踏查,到处走访。他很关注望京的房租问题,觉得很复杂。“我们很少能跟房子主人签合同。有一手房东、二手房东,中间还有中介公司,房子转一次两次,租金就被抬起来了。”他希望能有人管理一下,或者借鉴一下韩国式租房办法。如果房租问题能解决,那做生意的韩国人,压力就轻多了。

  “要是韩国人都走了的话,中国人也难挣钱呵。”

  一定得熬过这段时间

  去年10月,李明哲感觉到金融危机来了。“韩元在慢慢贬值,最厉害的时候,1块人民币,能换到240韩元了。也就是说,3000块人民币的房租,一下变成6000块了。吃的也贵,学费也贵,生活压力太大。所以,好多人撑不下去,只能回国。留下来的人,日子也很困难。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影响太大了。”

  因为韩元贬值的原因,他说现在一份汤,在韩国吃的话是3万韩元,在他这里吃,差不多要5万韩元。一个菜,在韩国吃要5000韩元,他这里,折算下来将近一万韩元,比韩国贵了近一倍。所以,韩国人不来“豚玛露”吃了。

  假如李明哲现在在中国挣到钱,再汇回韩国,就等于挣了两倍的钱。问题是,他根本挣不到钱,是赔钱经营。房租是按季付的,上个月刚交了钱,一共是8万元,亏空两万多。

  “房租是我最大的问题,‘豚玛露’现在一直在亏,而且亏得越来越厉害,下个季度的房租,我都不知要到哪里筹钱。”李明哲如今又不能不干,否则,他投入的60万元钱,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损失更大。

  “只能坚持!我们留下来的人都这样说。一定得熬过这段时间。”他在菜上改改,更实惠便宜,吸引更多的客人。一家四口来吃的话,点一个火锅,再加赠送的小菜,就够了。李明哲改变了经营战略,以前韩国客人占80%,现在只占40%,中国的回头客慢慢多了。他说在望京,餐饮这个行业竞争很厉害。有的老手,甚至这样干:一道菜成本是30元,他只卖25元,赔本经营,吸引客人,天天人满,给人生意火暴的印象。坚持几个月后,把店转给不熟悉这行的新手,从转让费上赚钱。

  李明哲叹了一口气,说道:“金融危机让我改变了很多。”以前,他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突然经济危机了,手上一点现金也没有,如今得想办法省钱。过去,他每周都跟朋友聚会,喝酒聊天儿,三百五百地花,金融危机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现在,他少喝酒、少聚会、不去歌厅、不打高尔夫球。他家辞了保姆,请了小时工,每天也只做两小时。能不开车尽量不开,省油钱。

  韩元贬值前,从韩国拿点钱过来消费,可以在望京过得很舒服。物价便宜,想吃什么吃什么,即使不懂中文也能生活,门店标志牌都有韩文,还有很多朝鲜族人,韩国商品处处可以买到。这样的望京,总让李明哲有回家的感觉。

  现在一切都变了。“我的好多朋友,都困难,大家压力都很大,都快坚持不住了,硬扛着。其实不光是餐饮业,望京的娱乐业也受影响。”

  要照以前,周日晚上7点,正是生意最火的时间。如今,李明哲回头数了数,“只有6桌,4桌是中国人,两桌是韩国人。”餐厅一共210平方米,18桌。8点刚过,餐厅里一桌客人也没有了。

  高档的韩餐厅日子更难过,因为房租更贵,装修费更高,倒闭的也多。以前,这类餐厅的主要客户多是韩国大企业、国家企业在北京的驻在员。现在,许多都撤回了韩国,即便没撤的,规模也缩小了,人没留下几个。

  李明哲经历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他在北京上学,因为学费压力太大,所以离开了中国。但很快,三四个月后他就回来了。这次,他感觉不一样,更厉害,“可能时间也会更长”。

  这场金融危机,李明哲说学到很多东西,尤其要向中国人学习。“比如学习节俭,手里得留有现金,否则维持不了生活。”而以前,他总是很享受高消费。

  “望京西园三区、四区,比以前冷清多了。过去走在路上,总是碰见熟人。‘安宁阿塞吆’(韩语‘你好’),不停地打招呼。现在,走好远,也见不到一个韩国人啦。”

  坐在空无一人的店里,正经历人生艰难时期的李明哲说:“当然很愁。我还在读研究生,要养老婆孩子,下个季度的房租,我还不知道去哪里借。真希望金融危机快点过去,我要撑不住了。”

  一旦沾上中国的土,人即便回国了,也会老想着中国

  温大成的办公室在望京金隅国际29层。这天,正赶上北京刮强风,狂风“嗷嗷”地吼叫着,在楼缝间蹿来蹿去,冲撞着玻璃窗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办公区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连饮水机上的水桶也是空的。下午两点,温大成匆匆忙忙地从外边赶回办公室。

  1992年,中韩刚刚建交的那一年,温大成就到了中国,是头一批来北京做生意的韩国人,他说那会儿在北京的韩国人才一百来人。他在赛特大厦里办公,做贸易。

  “生意太好做了,来的韩国人少,中国通也少。”后来,他去了中粮广场,在一家高档韩餐厅“寿福宫”里当经理。

  按当时的规定,外国人只能住在固定的几个地方,像燕莎、赛特、亚运村、国贸等。“不可能住在望京,那里还是农村呢。”当时温大成住在朝阳公园西门,虽然住的条件好,但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不了,找不到辅导孩子的家教。因为只有一户韩国人,儿子也没人玩。

  望京发展起来后,温大成也搬到望京。他住在望京最好的楼盘“克拉斯”里,200来平方米,租金只要一万多元,而朝阳公园那边,同样面积的房,一个月2.5万元。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