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5-05 00:00 浏览量: 1338
1季度凉山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发展

 一季度,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和元旦、春节因素推动下,凉山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一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亿元,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3.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1个百分点。

  一、市场运行特征

  随着元旦、春节消费旺季的到来,消费品市场出现回升,1月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16.3%,比去年12月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市场继续回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增长20.2%,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6个百分点,比1月增幅高3.9个百分点;3月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8.3%,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

  1、城乡市场快速增长。一季度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19.3%,乡村市场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市场增速快于乡村市场4.3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呈龙头作用。一季度,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4.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个百分点。

  3、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元旦、春节在外就餐的频率逐步增加,从而推动了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增长。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8.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5.8%。

  4、限额以上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市场份额稳步扩大。限额以上企业凭借其经营、服务、信誉、管理、资金等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对全州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发挥支柱带动作用。今年我州新增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176个,一季度,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比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高21.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5、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州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幅高于全州零售额增幅0.1个百分点。占全州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达到91.5%,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8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分别增长17.1%、24.2%。

  6、消费结构迅速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消费总量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继续从基本生活型向现代生活型转变。一是与住房有关的家居装潢商品继续快速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72%和55.2%。二是汽车消费需求明显回升。汽车市场在价格下调和新消费税实施的刺激下,销售明显回暖。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实现零售额1.7亿元,增长29.3%,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5.7%。三是石油制品持续增长。受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和汽车消费需求上升的影响,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持续旺盛,实现零售额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44.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个百分点。[nextpage]

  二、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一季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198元,增长3.4%,较上年同期增幅回落1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80元,比上年增长9.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7元,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城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7元,增长12.4%。农村生活消费支出842元,比上年增长15%,增速回落4.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2、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一季度,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1.7亿元,增长9.2%,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绝对额增加54.4亿元。

  3、农村消费环境差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州累计建设了1407家农家店,但目前只覆盖全州53%的乡镇和29%的行政村,传统的“夫妻店”、小卖部仍是我州农村零售网点的主体。同时,由于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