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6-03 00:00 浏览量: 1337
5月CPI挑战3%通胀警戒线 “菜奴”成新口号

  国家统计局将于本月11日公布5月宏观经济数据。专家预计,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将继续挑战3%的通胀警戒线,工业品价格(PPI)则可能先于CPI见顶回落。5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等数据均可能稳中略降,这也体现经济热度近期有适当下降之势。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预计,从5月份农产品价格来看,当月CPI可能同比上涨3.0%左右,涨幅将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与上月持平。由于近期地产销量大幅萎缩,外需趋于稳定,短期来看货币当局加息的概率很小,上半年政策调控压力已缓。

  专家预计,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将继续挑战3%的通胀警戒线

  光大银行资金部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5月份CPI涨幅可能不会超过3%;PPI涨幅将下降,4月份的6.8%可能是年内高点,PPI在4月份可能已经见顶。

  光大银行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鉴于目前蔬菜价格下降,粮食、食用油和肉类价格较为平稳,油价下调;钢材、水泥、有色金属、进口原材料等价格下降;政府在加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力度,房地产调控仍在继续。这些因素将对5月份CPI上涨构成压力,预计当月涨幅在3%以内。

  物价的上涨给人感受最深刻的是菜价的上涨。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份“菜奴省钱攻略”,网友称,当了房奴、车奴,如今在高涨的菜价之下,不少人又增加了一个“菜奴”的光荣称号,许多人开始纠集伙伴,探讨“菜奴”的省钱之道。

  据了解,如今的80、90后,身上至少肩负着一到两种负担,在房子面前充当“房奴”,在孩子面前又是“孩奴”,最近菜价的上涨让更多年轻的主妇感觉到了压力,面对蔬菜上涨的趋势,他们自嘲变成“菜奴”。

  一萧山80后告诉记者,“就我自己经历的,买一只好点的母鸡炖汤要40多元,炒菜用的橄榄油一小瓶就要100元左右的价格,青菜基本上都是3.5元一斤、4元一斤,一元以下的蔬菜基本上绝迹了。”

  也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总体上感觉吃菜是一年贵似一年。这位消费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这个时候青菜2元左右,今年要3块多。茭白去年3元一斤,今年要4元。家里三口人吃饭全买素菜的话,去年10元钱就够一顿吃,今年要多花两三元钱。”

  不光是蔬菜,物价的上涨在水果方面体现也很明显。有居民表示,"山竹接近10元一斤,一个大点的西瓜也要18元左右,当季的荔枝一斤也就十几个,就要十五元,外地的杨梅则在35元左右一斤。再看看自己每个月拿的那点工资,’想想就肉疼’,这是网上一个小白领对物价上涨的感受,说得很贴切。"

  居民普遍缺乏抗通胀渠道

  物价上涨,跑过CPI又成热门话题。

  随着4月份CPI数据的公布,人们都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负利率时代已经来临。4月份CPI同比上涨2.8%,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是2.25%,存款利率就相当于缩水了55个基点。也就是说,如果储户将1万元定期存款存入银行,一年之后取回本金和利率相当于赔了55块钱。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居民目前都缺乏有效的对抗通胀的投资手段和渠道。就拿房市股市来说,近期房市、楼市处于观望期,而股市则从四月中旬的接近3200点,跌到目前的2600点以下,短短两个月时间跌掉了600点,缺乏明显的投资和参与机会。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居民都转向一些商铺、收藏等投资渠道,试图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不过,也有专家提醒市民,“投资的第一要义是稳健。做投资一定要坚持不熟不做原则,将投资风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