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7-08 00:00 浏览量: 1338
冰城哈尔滨夏夜满街烧烤味

  夏天,对于身处寒温带的人们来说,更显珍贵。夏夜,白天的燥热、喧嚣远去,是最佳的休闲时间,哈尔滨人或是把酒临风、开怀畅饮,或是在广场、小区跳跳舞、扭扭秧歌,或是在自家小区遛弯、唠嗑……哈尔滨的夜生活充满了欢乐和惬意。然而,人们不难发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畅饮后的随地便溺、呕吐,“膀爷”们耍酒疯、骂大街;跳舞的、扭秧歌的进行得太晚,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不一而足。

  镜头一 众目睽睽下宽衣按摩

  傍晚的哈尔滨南岗区革新街教堂广场热闹非凡。广场健身活动开展了几年的时间,健身操、柔力球等项目进行得颇具规模。家长们领着孩子打羽毛球、玩轮滑。休闲椅早有人占领了,只见一男子赤裸上身接受露天按摩,按摩师颇卖力气地展示自己按摩技术,被按者哼着小曲,闭目养神,极度放松。一个经过这里的小孩子对妈妈说:“那个光着膀子的叔叔真‘勇敢’,在这么多人面前都敢不穿衣服!”

  镜头二 边扭秧歌边“吃”灰

  跳舞、扭秧歌是哈尔滨市民喜闻乐见的健身和娱乐形式,据了解,哈尔滨有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几百支。傍晚,很多支秧歌大军活跃街头巷尾。每天晚上,在新阳路段的安发桥下,几百名秧歌爱好者在桥下尽情地扭着、跳着,阵容强大。在此桥上桥下每分钟经过的车辆大约有百余辆,带起厚厚的尘土扑向桥下的舞者。秧歌大军饱受尘土侵扰,也是徒唤奈何。一位老大妈说:“就这桥下有空地,容得下几百号人。要是有环卫车时不常来洒点水,我们就可少吃点尘土了。”

  镜头三 露天餐饮如脱缰野马

  哈尔滨道里区顾乡大市场附近一位居民说:“夏夜我家不敢开窗,楼下大排档乌烟瘴气,人声鼎沸,空气、噪音污染叠加。居民去投诉,情况好两天之后大排档又回来了,真是无可奈何。”记者采访了一些占道经营的商贩,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楼上的居民,因为自己做小本生意也很不容易,况且就夏天生意不错,当然得抓紧时间。一些将餐桌摆到路边的饭店经营者认为,夏天本来就热,顾客都不愿意进屋里吃饭,如果开空调又增加经营成本。有的顾客即使店里开放了冷气,也不愿在屋里吃,就是喜欢户外吃喝的感觉。

  专家 夜生活需要约束和经营

  黑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张丽梅副教授认为,市民夜生活虽然应是以休闲娱乐为主,但不代表过度自由和放纵,需要约束和经营。比如露天餐饮,既然市民有需求,主管部门就应该开辟这样的场所,使其有序合法化。上海在2009年就开始采用“分级错时”方式,对道路分设三类标准,进行差别化管理,一、二类道路之外的三类道路为“控制区域”,在划线规定范围,限定某些时段,允许适度设摊和跨门营业。

  张教授认为,在我们城市夜生活主要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缺少吸引力很强的、让游人和市民去的地方,缺少旅游吸引物;二是缺少夜间的文化娱乐场所,如图书馆、展览馆或是大型商场等。除了吃吃喝喝,逛街、吃饭、看展览、看电影、泡吧、看书、喝茶,都应当是夜生活的一部分。旅游城市更应开发一些品位高、文化层次高的夜生活方式,而且要培养其渐具规模。毕竟某种意义上讲,夜生活已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紧密相关,可以说夜生活的状况是居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南方一些发达城市,有夜图书馆、夜博物馆、夜科技馆等等,这些都极大加重了夜生活的文化气息。市民的夜生活需要市民的自我约束,也需要政府的宏观经营和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