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7-19 00:00 浏览量: 1340
消毒筷子生产触目惊心的一幕

  昨天,有市民向晨报84701110热线报料,称南京雨花西路一废弃厂内,有人每天包装出一次性“消毒”筷子,这里卫生极差,看了令人作呕。记者暗访发现,这些所谓的消毒筷子实际上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存在严重的健康隐患。

  “消毒”筷子不是发黑就是有霉斑

  昨日上午9点,市民张先生打来电话说,他在南京雨花西路上一家餐馆吃饭时,在标注了“已消毒”字样的一次性筷子上,居然发现了大量污垢,连换几双,筷子上不是有霉斑就是发黑。后经了解,该餐馆的一次性筷子均是雨花西路安德里一废弃厂房内里“生产”的。在张先生带领下,记者进行了实地暗访。张先生说这个厂区原来是生产电缆的,如今早已不生产了,有的厂房困置出租。

  破旧小屋里包装消毒筷子

  在废弃厂房后侧一处破旧小屋内记者发现,小屋内外卫生脏乱不堪,空气中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小屋门口堆着用塑料包裹着的一次性饭盒和小碗。由于附近有人乱倒垃圾,这里环境十分恶劣,蚊蝇飞舞,气味难闻。“消毒”筷子就在小屋内“生产”。一名女子和一赤着上身的老年男子,坐在地上将一双双一次性筷子放进标有“已消毒”字样的包装袋中,然后再捆扎在一起。

  在小屋其余的空间大部分都堆放着包装好的一次性筷子。在里面,堆放着很多一袋袋的尚未包装的筷子。老年男子表示,他们包装的筷子都是经过消毒的,至于在什么地方消毒他闭口不说。当被问及一次性筷子被污染后,加上在不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包装,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时,男子边抽烟只是淡淡一笑,进而解释:“用这种筷子不会有事的。”

  小小加工点每天批发筷子10万双

  在附近租房的一位女老板介绍说,这处加工一次性“消毒”筷子的点,别看地方小但生意一直很好。这些一次性筷子托运来南京后,就堆放在该住处和附近的一处仓库内,然后以每袋近四千双5元的价格,包给外来人员包装。这些包装好的筷子,直接进入餐饮企业,供消费者使用。

  知情人介绍说,一般情况下,他们每天对外批发的一次性筷子数量有二三十袋。因每袋装有近四千双筷子,该批发点每天对外批发的一次性筷子数量一般都在10万双上下。包装上难觅生产日期

  为了保证一次性筷子的质量,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06年就在颁布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实施细则》中规定:一次性用品最小包装单元上应该对产品保质期有所标注,经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能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可记者在该加工点发现,这些筷子上,大多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厂名厂址,而且有的筷子上已出现霉斑也包装在袋中。对于这样的“消毒”筷子,餐馆和消费者大多并不知情。

  记者注意到,这些筷子包装非常简单,只有一层薄薄的塑料纸,不用说标注生产日期、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甚至连品牌都看不清楚,就连一层薄薄的塑料纸上也是污秽不堪。

  部门说法:有效监管难到位

  “目前对一次性筷子的监管基本上是空白,卫生许可证颁布范围里没有筷子生产企业,保证筷子卫生达标的责任就落在餐饮企业自己身上。没有执法依据,也给卫生监督部门在执法检查方面造成了困难。”昨天,南京市卫生监督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说。

  他认为,抛开体制问题不说,单就监管的难度也很大。一次性筷子在用甲醛、双氧水等处理后基本上都挥发了,目前通行的常规检测根本查不出问题,监管难有效果,只有从生产和流通环节才能阻击毒筷子流入餐饮服务终端,建议消费者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另外,在不清楚生产日期的情况下,最好方法就是用清水清洗筷子表面,以减少残留的二氧化硫等物质。同时,餐饮协会应倡导企业自律,杜绝不卫生“三无”一次性筷子进餐厅,餐馆不提供,消费者自然就不会使用一次性问题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