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8-19 14:40 浏览量: 1336
广州老字号欲乘亚运东风回归

广州老字号欲乘亚运东风回归

  消失的老店悄然而至 乘亚运之风老字号纷纷回归

  据信息时报8月6日报道,近日,广州拟定将重点打造三大美食街:一条是位于荔湾区的“泮塘美食园”,一条是越秀区惠福东路,还有一条在于海珠区的海珠湖、万亩果园旁,一直延伸到黄埔涌;其中前两条有望于亚运前迎客。现在离亚运不足100天,美食街的进度如何呢?记者踩点发现,惠福东路和泮塘美食园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一些消失多年的老字号美食重出江湖。此外,城中还有20个美食街区在密锣紧鼓地打造中,在推广本土美食的同时也大力引入外来美食,届时食客们可品尽天下美味,尽情体会“食在广州”的精髓。

  亚运美食街之惠福东路食街 消失的老店悄然而至

  越秀区惠福东路食街与北京路步行街仅一街之隔,客流量多而杂。记者了解到,虽然过去有不少像狗肉大牌档、茶餐厅等街坊认可的老店,但近年来这一带的东南亚美食越开越多,昔日的老字号逐渐被人气火爆的越南菜、泰国菜、澳门菜等所取代。

  在永盈茶餐厅旁,记者遇到了一位卖香的王阿姨,她2002年开始就在惠福东路做生意。“这八年来,常有人慕名来问香芋石螺粥的档口在哪里?”

  老街坊王婆婆告诉记者,这个传说中的香芋石螺粥档,是一位住在永盈茶餐厅楼上叫九叔的老伯开的。那时候,60多岁的九叔每天傍晚都在楼下巷子摆档。王婆婆还记得,从买材料到熬粥,九叔都一手包办,真材实料赢得了很多回头客,当年这条不算窄的巷里总是摆满了桌子。只可惜,才卖了七八年,九叔就因为屋主收楼搬走了。令老街坊们怀念的,除了那一碗香芋石螺粥,还有旧时店铺门口摆卖的咸煎饼和牛脷酥。“以前的师傅都做得好好味,现在惠福市场卖的都没当年好吃了,估计失传啦。”王婆婆感叹道。

  有幸的是,一些曾消失的老字号,近来又悄悄重回老街坊身边了。

  在大佛寺正门的巷子里,记者发现了一家名为“怀旧牛骨汤”的小店,正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业,但已消失了20多年的老字号“强生牛骨汤”。街坊韩先生还记得,当年穷,换不起牛肉票,所以特别喜欢去那里喝牛骨汤解馋。当年在老店负责勺汤,十几岁就开始学做牛骨汤的梁师傅,正是如今的老板之一。他告诉记者,由于在朋友聚会上听说许多街坊对牛骨汤依然念念不忘,于是几个惠福东的老街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怀旧牛骨汤”又开档啦!这煲由眉豆、花生、红枣、生姜、红糖及牛骨熬煮出来的汤,吸引了不少老街坊前来捧场,不过5元一碗的牛骨汤让大家赞不绝口,“想念了十几年的老味道,又回来啦!”

  “怀旧牛骨汤”合伙人之一的肥妈,正是惠福东路上老牌车仔档“肥妈姜醋”的老板。这个车仔档就在单车管理处附近,虽然连招牌都没有,但街坊们都很喜欢吃,还不时有外国友人来帮衬。肥妈告诉记者,她正计划重新推出传统的香芋石螺粥。

  不少街坊在接受采访时都说,美食街应该是一条让外国人品尝广州地道美食的地方。当记者向有关部门转达街坊建议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这些意见都会被采纳,惠福东路上除了有亚洲经典美食外,还会引进充分体现“食在广州”历史文化的老字号、名优小吃。

  亚运美食街之泮塘美食园 西关小吃汇聚恭候亚运

  “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源于泮塘”的说法在坊间早有流传,广州泮塘美食园就在荔湾泮塘路,紧邻荔湾湖边,从荔枝湾涌、经仁威古庙,一直延伸至中山八路口。

  记者看到,这条美食街无论是美食还是外观,都充满西关风情。店家除了有国家级“老字号”——泮溪酒家、规模较大的粤菜酒家“西关世家”、“广州之家”等,还有许多地道小吃店,包括开记甜品店、点心皇子等。长约200多米的美食街两侧,商铺装饰也古色古香,美食街正对面,是荔湾湖公园和任威祖庙。

  不少老食客都表示,创建美食园前后这附近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这里卖小吃的走鬼很多,现在走鬼少了,街道和旧房都变得整洁干净,西关风情也更加浓郁。”刘阿姨说。而周小姐表示,泮塘路的美食款式近来慢慢增多,其中濑粉店也由原来的一家增加到现在的4家。

  开记甜品店就见证了这条美食街的变迁。该店叶老板告诉记者,2005年应市旅游局之邀,该店和大批商家一起进驻泮塘路,“当时人流不太旺,食肆也只有寥寥数家,大家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由于地方狭小,多数小吃店的面积仅有30~60平方米,只能把桌椅摆到人行道上,“但人行道摆卖又是不被允许的。”叶老板说。另外,停车也成为一大问题,“很多熟客专程开车过来吃糖水,往往只需十分钟左右便会离去,但每次停车都要按1小时收费,停车费甚至高过糖水钱,令更多客源流失。”

  现在,借亚运之机打造的泮塘美食园,能否为这些小吃店带来转机呢?同在该路段上的龙西面馆也是主打西关传统美食,食客只要花3.5元就能吃到腩汁珍珠粉加一碗白粥的超级“抵食”早餐。店主张先生说,“美食街的品牌打响后,外地、外国游客都会增加,带旺了这条街的人气,我们的价格也可以有所提升,增加一点利润。”张先生还建议说,现在的泮塘路上的美食店大多是做‘西关特色’美食,“一个真正的美食园应该汇集各地美食”。另一家老字号小吃店福来阁的负责人梁老板则希望,每周有两天封路变为步行街,让各店都能在自己门口摆摊。

  记者采访了荔湾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形象地称,要让泮塘美食园“既能吃又能玩”。该负责人说,泮塘美食园的最大特色就是其建筑和经典可体现西关的文化根源,还拥有如泮溪酒家这样的西关美食老字号。亚运期间,荔枝湾涌揭盖复涌,泮塘美食园将恢复一千多年前作为广州名胜的荔枝湾风情,“大家将可以在荔枝湾上坐小船吃艇仔粥。美食街还将与文塔、仁威庙、西关博物馆、西关古玩大厦连成‘荔枝湾风情区’。”

  对于美食街商家的呼声,该负责人也表示:“目前食街的美食中有八九成是本地美食,将来虽仍以粤菜为主打,但会引进更多外地甚至外国菜式,同时也会引入一些车仔档等街巷式小吃,进一步促进西关小吃的发展。”此外,停车问题也在解决中。

  亚运美食街之黄埔涌食街 当务之急还望解决“吃饭问题”

  据此前媒体报道,万庆良市长初步考虑海珠区的海珠湖、万亩果园旁,一直延伸到黄埔涌建立亚运美食街,原因是“希望能建在一条环境优美的水系旁,参照南京的‘十里秦淮河、千年名胜地’”。不过,这条美食街无法赶在亚运前建成。

  记者沿该路段一路走访,发现海珠湖目前仍在开挖,沿路食肆并不多,以大排档和小饭馆为主,大多数店主反映盈利不多。在聚德北路,记者看到鞋店、服装店、杂货店、五金店等小店散落其中,饮食类的店面仅有几家。之后记者沿着聚德北路一直走到聚德路至赤岗路一带,道路正在修建,有些房屋正在拆迁,餐馆仅有寥寥数家,多为快餐。在万亩果园旁边的土华路也仅有零星几家餐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