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8-24 00:00 浏览量: 1338
吃小龙虾致肌肉溶解跟踪全过程

  8月23日下午,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召集卫生监督、临床医生等多人就“龙虾中毒”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并要求信息统一扎口。目前,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已经介入对市场上的龙虾进行抽查,但是,抽查结果如何却还不得而知。

  南京有4位病人吃了小龙虾后肌肉酸痛,出现酱油一样的尿,送入医院诊治,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会引起急性肾病,他们每年都会收到七八个这样的病人,病人不多,算是个罕见的肾病。通过对南京所有吃龙虾住院的患者走访调查,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李解权告诉记者,吃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真正有据可查的有20多例,这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

  南京发现的“洗虾粉”主要成分为草酸;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场上发现的“洗虾粉”主要成分有两种:柠檬酸和焦亚硝酸钠。草酸是有机酸中的强酸,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有很强的腐蚀性。焦亚硝酸钠也是漂白剂,过量使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严重时毒害肝、肾脏,引起急性中毒。柠檬酸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但不能超量使用。

  洗虾粉嫌疑最大

  南京的医生通过病人的病史推断,这些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和食用小龙虾有关。而病人描述,他们吃的龙虾都是特别大,看上去特别干净。医生为此问了当地卖龙虾的小贩,小贩说龙虾是用“洗虾粉”洗过的。

  问题也有可能出在原料和运输上

  通过对“龙虾中毒”患者的仔细分析,昨天,李解权认为,问题龙虾有可能出在源头和运输上。他解释说,在龙虾养殖过程中,为防病,可能使用了抗生素或者一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使用会带来什么后果,目前不得而知;另外,在运输过程中,龙虾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温度高了,龙虾容易死亡。不排除在运输过程中,商贩用了一些保鲜化学试剂,是不是这些试剂导致了污染,目前也还只是一个猜测。

  流通和餐饮环节有必要加强检测

  “你想想南京一天吃掉50吨龙虾,平均一个人吃一斤,那得多少人吃?”这位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次事件不是龙虾本身惹的祸,如果是龙虾本身有问题,那不会是只出现几个病例,而应该是一次大规模的事件了。他进而举例说,其实食用龙虾有很长的历史,在国外的瑞典、荷兰和美国也有食用小龙虾的习惯,我国每年还有不少小龙虾出口。

  近日,南京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20位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诊断为肌红蛋白超标导致肌肉溶解。尽管截至昨日致病元凶仍未查明,但清洗小龙虾的“洗虾粉”嫌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