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12-06 09:50 浏览量: 1336
厦门餐饮业的现状如何?怎样提升?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市场消费能力明显萎缩,餐饮企业面临的环境也相对变得严峻起来,受到以下因素的挑战:顾客消费能力下降;顾客进店率下降;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的受到影响;顾客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餐饮投资也在下降。这些影响不仅给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个别竞争力弱的企业还导致了破产。因此,餐饮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潜在危险,挖掘企业潜力,即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力的态势,为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机遇或条件。

  一、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厦门为例

  特区建设给厦门餐饮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地,民(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与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壮大的传统老字号企业交相辉映,共同演绎了厦门餐饮繁荣的景象。据2008年统计,厦门餐饮企业已达15900家,营业面积150万平方米,营业收入64.4亿,同比增长2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6个百分点,增幅居各行业之首。纵观近几年厦门的餐饮业,特色餐饮成为新的亮点,连锁餐饮企业捧得半壁江山,西式餐饮迅猛扩张,外埠餐饮开拓势头有增无减。在西式餐饮市场上,肯德基一马当先,领导快餐潮流,麦当劳、必胜客、自助餐厅等也是洋快餐、休闲餐的主力军,形式多样的咖啡、酒吧则成为西餐市场上的另一道风景线;在中式餐饮市场上,黄则和、鹭发美食、老知青、好清香等老字号企业再现昔日辉煌,新的知名私企沃头、亚马逊餐饮、豪享来、御面堂、金象湾等不仅给当地餐饮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且成功地实施了品牌扩张,连锁店扩张迅猛如沃头80多家,这些连锁店分布于华东、华北等地,为扩大宣传和推动厦门餐饮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厦门餐饮业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或品牌餐饮,更加确切地说还不具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无法同国际着名餐饮业相对抗,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对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阻碍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促使餐饮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餐饮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四方面,应用到餐饮业方面,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活动能力等四方面要素构成。

  1、技术能力。是指餐饮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特殊技能,包括转化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手。

  2、产品质量。是指餐饮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均属于产品质量范畴,即: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服务的过程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广泛的接触,其产品的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

  3、组织管理能力。是指餐饮业根据经营的特点与需求,设立组织结构、财务控制、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机构和手段。

  4、市场活动能力。是指餐饮业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应变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总体评价分析

  厦门餐饮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与国际着名餐饮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或差距。特别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距离较大,现引用以下三方面资料来评价分析厦门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1、厦门餐饮业零售额增幅明显趋缓。厦门餐饮业2008年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86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1.5%,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25.7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占总的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0.34%,比2007年下降2.2个百分点。

  2、厦门餐饮业存在的经营问题。产品线过长,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缺少产品支撑,未能形成具有强势品牌的餐饮企业;餐厅布局单一,未能对消费者的就餐目的进行区别对待;促销手段匮乏,未能形成持续热点聚拢并维持人气。

  3、厦门餐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连锁扩张遭遇人才瓶颈。二是经营品种、风格偏于单调,虽然,厦门餐饮业在改善就餐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产品种类等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对营造餐饮企业品牌形象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利用。但是,在创新菜肴方面对企业的品牌正面影响却很少。

  由此可见,这些不足和差距都将阻碍厦门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而企业缺少了核心竞争力,难以同国际着名餐饮业相对抗,促进餐饮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厦门餐饮业必须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或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是设定为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品牌影响度、市场占有率、顾客信赖度和人力资源等指标。也可以用定量指标(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人均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和定性指标(品牌影响度、市场占有率、顾客信赖度和人力资源等)来衡量或判断。 [nextpage]

  二、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成本控制、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在某一方面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因此,为了提升厦门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进行了比较与选择,制定了以下四方面的对策:

  (一)提升餐饮业战略决策的能力

  1、运用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企业发展等情况的不同,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增长或品牌形象的不断完善

  2、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厦门餐饮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它特有的经营理念。

  (二)提升餐饮业技术开发的能力

  1、运用模块化生产的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千年来我国的餐饮企业均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生产着60000余种传统的地方菜点。这是目前中国餐饮业的实际状况,也正因为这个实际状况,导致中国的餐饮业很难全面实施烹饪生产的科学化。因此,我们力争在中式快餐生产方面努力争取或实现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而在社会餐饮生产方面则向着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国菜的传统特点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模块化生产完全符合社会餐饮的生产要求(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是实现社会餐饮生产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标准化生产的前提。

  2、开发人本化的产品提升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的餐饮行业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本化菜单,为餐饮生产提供依据或参考;为中国餐饮业早日接轨世界,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餐饮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份基础性的数据。

  (三)提升餐饮业营销方式的能力

  营销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而且,目前涉及到的营销内容确实很多,如:市场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全员营销和整合营销等内容。但在实际的促销过程中手段匮乏,不能形成厦门餐饮业持续热点和人气,有必要在营销方面大做文章来提升厦门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社会影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运用“整合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营销”是强调一切产品和服务要紧跟顾客需求灵活应变,不存在固定模式,利用系统与权变理论来诠释营销学。

  2、运用“后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后营销理论以现有消费者的满足为出发点,以如何让现有顾客对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足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不断消除顾客的不满或抱怨,极大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最大化的让客价格,与现有顾客的关系不断固化,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促使顾客不断地、重复地购买。

  3、运用“水平协同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协同营销就是指不同行业之间通过共同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营销传播、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以达到共同营销资源、巩固营销网络目标的一种营销理念和方式。这种营销方式能提供最大化的让客价格和促使顾客不断地、重复地购买。

  (四)降低餐饮经营成本,提升餐饮盈利竞争力 [nextpage]

  很多经营从事餐饮行业的工作者有这么一个误区,似乎搞成本控制就光只是抠钱节约。不要忘了,我们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控制成本而造成我们的利润缩水,那就不是真正的财务。餐饮业中,通过成本控制也能保证我们的菜品质量。如一道菜品通过成本监测,发现各项用量未能达到制订的菜品标准用量,就必须调整用量以保证质量。只有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