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7-05-14 19:52 浏览量: 1337
中国的经济型酒店业:是否太热?(2)
非营利性行业组织中国饭店协会(China Hotel Association)的会长助理张明厚对沃顿知识在线表示:“经济型酒店在过去两年中的品牌数和客房数都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张认为这股狂热的增长势头会在近期内有一个理性的调整。根据中国饭店协会4月25日公布的《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已从2005年的平均89%跌至2006年的平均82.4%,下滑了近7%。与此同时,平均客房价格则从2005年的 328元(约合41美元)降到了209元(约合26美元)。
    盈蝶咨询的胡升阳警告说:“目前许多投资人和酒店管理者仍然希望追随如家上市投资回报近9倍的模式。但事实是,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两年前,一家单店的年回报率在30%以上,有些店甚至可以达到50%。然而现在已下降到20%到30%左右。”
    如家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的入住率为90%,相比于2005同期的91%,以及2006年第三季度的94%均略有下降。同时每间客房的平均价格也从06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币172元下跌到了第四季度的人民币165元。该财报将入住率和客房价格的季度下滑归咎于第四季度新开设了27家酒店。同时,作为如家上市承销商之一的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 & Co.)在去年12月份将如家的股票评级从“长期买入”降为了“长期中性”。
    格林豪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胡建伟在采访中预言:“虽然目前价格战尚未打响,但是我们已经闻到了低价竞争的硝烟。”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商务型连锁经济酒店2004年11月在上海开出了它的第一家酒店。
    如家酒店的CEO孙坚此前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市场存在一定泡沫。孙坚警告说,虽然目前看来这个市场的潜力还很大,但是很多人认为只要是经济型酒店就能盈利的想法却太过乐观了,没有分析市场就盲目投资将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孙也同时表示,由于市场需求很大而现有品牌的整合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市场留给后来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物业成本日趋上涨
    2006年之前,经济型酒店单店的投资回收期在3到5年,但目前已经有所延长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导致回报下滑的最重要原因在于酒店物业租赁成本的上涨。地产价格已成了一家酒店能否盈利的重要前提。
    2005年底成立的上海七斗星商旅酒店在今年4月初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将用8年的时间走完美国同行40年才走完的道路。”目前拥有17家酒店的七斗星计划到明年底开出120家酒店,2009年底,达到200家,至2015年,全球完成1000家分店战略布局,拥有18万间客房,进入全国前三位,全球前五位。这些扩张计划需要40亿元的资金投入。公司计划将于2008年公开上市。”
    正是这样近乎疯狂的投资扩张计划推动了中国本已处于高位的物业成本持续上升。长江证券分析师朱毅去年底曾在媒体上指出:“盲目投资、无序竞争,将导致商业地产价格的整体上涨,以及潜在经济型酒店物业的坐地起价,而这将给经济型酒店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
    一位某经济型酒店负责物业开发的经理告诉沃顿知识在线,就在他们与西安的一位物业业主谈判的当天,业主还同时安排了与另外两家客户的会面。据报道称,一些拥有闲置物业的业主说今天接到如家的电话,明天接到锦江之星的电话是常有的事。
    胡升阳表示:“在上海内环线以内,租赁旧厂房改造成为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已经从2年前的每平方米0.5元上涨到现在的每平米2.5元到3元。与2年前不同,物业租赁现在基本上都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这意味着获得租金低廉的物业再也不那么容易了。”
    虽然物业成本低廉并不能保证酒店就一定能成功运营,但是如果物业成本过高,那么谁来运营都无法盈利。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物业租赁成了这个行业目前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其他行业看来更加重要的管理人才和资金投入则退居其后了。
    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经济型酒店物业成本相比2006年上升了40%多。张明厚认为:“目前为了高速扩张,很多酒店签下物业的成本很高,一旦行业进入低价竞争,可以预见很多酒店将会倒闭或被其他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吞并。”
 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格林豪泰的胡建伟说:“格林豪泰在上海静安寺店(注:上海最繁华的市中心地段之一)的入住率曾经达到过102%,也就是说有些房间在一天之内被出租了2次。”胡升阳评价说,目前的市场对于经济型酒店的需求是爆发式的,那些已经开业的酒店往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