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03-29 16:46 浏览量: 1336
亚运美食节推动广州餐饮业大发展

  为更好服务亚运盛会,弘扬“食在广州”美食文化,加快广州国际美食之都建设,广州市精心组织策划了广州亚运美食文化节。2010年11月6日至12月20日,广州市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动广州地区5大餐饮协会和中国十大餐饮品牌企业、全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华老字号等2000多家品牌餐饮企业门店共同参与,营造了浓郁的亚运节庆氛围。本届美食节成为广州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格最高、影响最大、参与面最广、活动内容最丰富的美食文化节庆活动。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荣获国家和国际大奖,擦亮了“食在广州”金招牌。在美食节开幕式上,广州喜获中国烹饪协会和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授予的“食在广州·中华美食之都”和“国际美食之都”的殊荣,成为国内首个获此两荣誉的城市。这是海内外对广州餐饮业领先地位和建设美食之都不懈努力的肯定,标志着广州近年来在擦亮“食在广州”品牌和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方面取得的新成绩。

  二是美食活动盛况空前,拉动餐饮业增长超过5成。通过市区联手、政企合作等运营模式,这次美食节成为广州近10年来餐饮业界最大的一次聚集展示活动。美食节活动由流花展馆主会场和全市12个区(县)分会场组成,吸引了珠三角乃至国内外的餐饮同行和中外来宾近1500万人次前来畅享美食节庆盛宴。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了全面报导,参展企业和市民纷纷称赞本次美食节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影响,都体现了“食在广州”的内涵,让大家领略到广州饮食文化的魅力。美食节有效拉动了本年11月全市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超过5成。

  三是各区美食节精彩纷呈,打响了一批地标式美食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借助亚运举办的契机,各区(县)美食节按照“一区一活动”、“区区有特色”的原则,精心组织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美食活动,全市重点打造的14条美食街区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眼前,并成为广州亚运美食文化节的重要载体。越秀区惠福东美食花街展示了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和广州百年花市的魅力风情,成为全国首条美食步行街;荔湾区美食园主打纯正西关文化、地道西关美食;海珠区太古仓打造了滨水美食风情街;天河区主推高端商务美食;白云区根据城郊结合的特点打造台南风格夜市;黄埔区凸现了岭南古街的饮食风貌;南沙区体现了滨海风格的特色美食;番禺区凸显旅游休闲美食主题;花都区搜罗了中外各国美食;萝岗区以中外名酒为招牌;从化和增城凸现田园本色,充分挖掘地道农家美食文化。

  四是借助美食节弘扬餐饮文化,大力挖掘“食在广州”的文化底蕴。本次美食节专门设置了“美食文化专题板块”,广州酒家、陶陶居、南园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等一批“老字号”餐饮企业,向群众诠释集园林、建筑、人文等于一体的岭南饮食文化。十大名厨、技艺大师现场表演,向观众展示特色美食和品牌小吃的制作技巧和文化渊源。餐饮业界名人与旅客互动,现场讲解广州的美食文化,让大家在了解和体验餐饮文化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广州这个20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五是促进凝聚行业发展力量,带动全市形成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浓郁氛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五大餐饮协会联手出打击,发起业内交流、产业对接、技能竞赛、专业培训、行业评选等活动,凝聚行业力量,推动餐饮业健康发展。

  进入后亚运时代,广州作为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餐饮五大集聚区中粤菜集聚区的核心城市,作为国内的首个“双料”美食之都,下一步广州将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加快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一是要抓规划促产业集聚。指导和鼓励各区、县级市加强规划、优化环境、打造特色,促使各区、县级市加大投入,全力建设好广州美食园、惠福美食花街、太古仓滨水美食区、沙面欧陆风情美食区等14个美食街区,培育一批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称、上规模、上档次的粤菜产业发展集聚区。二是抓提升促现代业态集中。加强餐饮业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进驻美食街区的餐饮企业,加速业态置换、业态创新,既注重传承传统饮食文化,也注重推广新派饮食潮流;既兼顾提升以凸显岭南文化特色为主的中式菜系,也兼顾推介与国际接轨的西式菜系,大力推进广州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三是抓环境促进配套完善。会同国土、规划、城管、交通及各区、县级市,加强停车场等配套建设,多渠道、灵活地解决重点美食街区和餐饮龙头企业的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