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1-25 11:02 浏览量: 1338
散装食品乱象纷呈 尽量少买少吃

散装食品乱象纷呈 尽量少买少吃

散装食品乱象纷呈 尽量少买少吃

  11月10日,报道了清远超市散装食品乱象纷呈问题。对此,食品方面专业人士称,消费者需谨慎购买和食用此类食品。

  ●市场:散装熟食保质期难明晰

  11月5日记者走访益华超市时,这里的散装熟食(如各种炸鱼、猪肉干等)和凉果的生产日期显示为6月12日、6月15日等,保质期为12个月。11月21日,记者再次走访时看到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与两周前一样。当记者再次质疑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和安全时,一名工作人员十分冷淡地答道:“这些虽然是6月份生产的,但是保质期都很长,现在都没有过期,也不存在什么问题。”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如果这些产品有问题工商局早来查了。

  华润万家和百和的情况也与两周前类似。在百和超市,记者没有再发现过期的食品,但是该超市的散装熟食保质期却统一延长了1个月。目前在售的多为11月份生产。当记者问及超市工作人员有无新鲜一些的熟食时,工作人员称只有泥鳅和虾了。“还有两包新鲜点的,你要我现在就拿给你。”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从熟食区内拿出一只纸盒,里面装着几盒打好包的熟食。工作人员称,这些都是前几天装的,还没打上标签。“打上标签这几盒就是最新鲜的了。”

  在该超市,记者还看到盛装自制蛋糕、面包的烤箱盒子上留有黑色的污渍。另外,该超市销售的散装自制蛋糕、面包等只有标签,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工作人员称,这些都是现做的,还没有标识具体信息。“包装好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都有。”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记者找到了打包好的各种点心。让人奇怪的是,这些点心的保质期也和熟食一样,多长达一个月。

  同前两个超市相比,华润万家的情况稍好,散装食品的保质期多按照国家的规定一天或者七天进行了规范。但是,散装熟食的生产日期仍没有明晰,在多数食品容器上写着“生产日期见包装标签”或者“当天”等字样。当记者质疑这些生产日期时,工作人员称,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如果觉得有问题可以不买。

  ●消费者:相关部门不应坐视不理

  “现在超市都拿销售日期当生产日期。另外,那些散装食品的安全确实很有问题。不过我们老百姓都习以为常了。”11月20日晚,在华润万家超市听到记者质疑食品的生产日期时,一位热心的消费者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出现食品问题后,相关部门不闻不问,老百姓投诉无门,只能任由问题屡次发生。

  这位消费者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家住小市的刘女士说,有一次在百和超市买了一包炸鱼,回家后过了保质期且有点变质,向有关部门投诉时却被告知,这一问题需要和超市自行协商。如果双方没有协商结果,有关部门会进行协调解决。“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会找超市协商,可我把这一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也是希望他们能加强监管。但是,他们总是说会尽快核实并进行查处。到底有没有查处、怎么查处,我们从来也不知道。而且,查处之后同样的问题还是会发生,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是不是清远的食品比全国其他地方的食品更加安全、可靠,在清远生活这么久,很少听说本地食品有不合格的。”家住北门街的何先生说,虽然没有听闻本地食品任何的“负面信息”,但是他仍不敢在超市购买散装食品,因为不知道是何时生产。“我们看不到那些东西的生产过程,只能看产品说明。但是,很多时候产品说明不清楚或者没有说明,我们没办法分辨,只能不买。”何先生称,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规避风险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不买。他说,虽然这样一劳永逸,但这是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一种“多输”的局面,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他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情况下,本地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并及时向消费者通报本地市场的情况,让大家用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

  ●专家:散装食品应少买少吃

  华润万家散装熟食保质期多为一天,百和超市为30天,益华超市为365天。同样是油炸的鱼类,百和和益华的保质期却相差了330多天,这一问题让人纳闷。究竟市场上散装的熟食保质期到底有多长,是否真的能长达一年?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清远市多个部门。其中,清远市工商局称,超市商品虽然属于其监管范围,但产品的保质期不属于他们监管,这个问题需要去咨询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nextpage]

  “监管部门连商品的保质期都不知道有多长,怎么做监管部门呢?又怎么样去监管呢?”在随后的采访中,清远市某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这一问题。另外,清远市质监局一位负责人对食品的保质期问题进行了简略解释。他说,散装食品都有不同的生产标准,标准对保质期有明确规定。商家可以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来确定自己产品的保质期,但必须在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一般而言,超市自制的散装熟食保质期只有一天。从外地或者其他生产企业入货的产品,如果是预包装食品(即有包装袋或者固定的容器盛放),保质期就可以与行业标准一致,长达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但是,如果出厂时的包装被拆开或者变动,就不能再按照此前的保质期来标识,必须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保质期。另外,不同商品的保质期不同,需根据各类标准和实际情况来定。

  在采访了多个部门之后,记者又咨询了清远市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专业的叶老师。叶老师称,从微生物学的角度看,散装食品不宜存放过长时间,否则容易变质或者口感不佳。她说,空气中有很多微生物,容易对暴露在外的各种食品造成影响。散装食品不同于密封食品,在开盖时容易暴露,导致微生物进入并附着在食品之上。如果食品中没有添加足够的防腐剂,这些微生物就会快速、大量的繁殖,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保存。她指出,油炸的、淀粉含量高的、潮湿的食品更是不宜暴露在空气中。“凉果相对较为干燥,但是存放较长时间,如半年、一年,同样也会受到微生物的影响。”叶老师建议,消费者应尽量少购买或食用散装食品。不得已要购买时,也要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

  另据报道,专家称散装食品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散装销售,无论是在销售人员拆除大包装散卖时,还是顾客挑选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产生人与食品的接触,造成细菌污染;而散装食品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还会造成水分蒸发、产品干裂与油脂的氧化、酸败等现象,同时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病毒等很可能污染食物,导致食用不安全。另外,散装食品上沾染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在很多情况下是简单的热处理去不掉的,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最好不要购买散装食品,特别是散装冷冻食品。

  广东省工商局抽查超市熟食近4成不合格

  据报道,省工商局日前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超市熟食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仅62.7%,质量不容乐观。而且包括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型超市也被查出有不合格产品。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无论在大超市还是在小商场,尽量不要购买散装的自选即食食品,或者购买后进一步加热后再吃较为妥当。

  今年8月下旬,省工商局在佛山和中山两地对多家超市的熟食进行了抽样检验工作,主要对即食水产干制品、熟肉制品、酱腌菜、凉拌菜、糕点/面包、非发酵性豆制品共6类商品进行抽查。在抽取的51批次样品中,经检验合格的有32批次,批次合格率为62.7%。不合格的19批次,不合格的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糖精钠、硼酸、致病菌(沙门氏菌)。

  在佛山被抽查的超市分别是南海润良、好又多、沃尔玛、吉之岛和新一佳,而中山被抽查的超市则是润华和壹加壹。结果显示,佛山方面的批次合格率为79.2%,南海润良和吉之岛超市的抽查合格率为100%,好又多超市的抽查合格率最低为60.0%,沃尔玛和新一佳则分别为66.7%及83.3%;中山地区批次合格率为48.1%,壹加壹超市的抽查合格率较高为70.0%,润华超市的抽查合格率较低为35.3%。

  非发酵性豆制品逾七成不合格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非发酵性豆制品,合格率仅为25.0%;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合格率也仅为37.5%;酱腌菜的合格率较高,为90.0%。从不合格项目统计,本次抽查的食品中,除了酱腌菜的样品存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外,其他种类食品均是微生物项目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