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29 09:19 浏览量: 1337
蒙牛失蹄致癌门 需反思的不仅仅是蒙牛

蒙牛失蹄致癌门 需反思的不仅仅是蒙牛

  乳业巨头蒙牛又出事了。

  12月24日,圣诞节前一天,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蒙牛某批次产品黄曲霉毒素M1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毒性堪比砒霜。随后,蒙牛连发声明,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问题产品并未出库,早已进行封存与销毁。

  一如既往,一切都不是蒙牛的错。

  蒙牛表示,即使国家质检总局不来抽检,自身也将会检测出问题。而此次问题产品产生的原因在于饲料发霉。

  然而,蒙牛的种种解释既得不到公众的原谅,也无法完全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可。“此事件反映了蒙牛在生产和质控方面存在的不足。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蒙牛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食物工程学博士云无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颇为讽刺的是,蒙牛今年获得了文化部中国食品文化研究会等相关机构联合为其颁发的“中国食品安全年度自律先锋品牌”,表彰其在安全与创新方面作出的成功实践。想不到,蒙牛却给了颁奖机构一记响亮的耳光。

  毋庸置疑,这已不是蒙牛第一次出事,之前的教训不可谓不深。但蒙牛依然故我,屡出食品安全丑闻。面对频繁发生的质量问题,蒙牛依然屹立不倒。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业内专家指出,“致癌门”打击的不仅是蒙牛本身,甚至关系到整个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后逐渐恢复的乳业信心或又将再次被击垮,中国乳业也许将丧失向世界反攻的机会。

  “黄曲霉毒素M1检测要求必须严格执行。”1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就液体乳国家监督抽查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

  愈解释愈多疑问

  这一次,我们又从牛奶中学到了新的化学知识—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

  何为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M1为B1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肝脏,致癌性很强。我国乳及乳制品规定中M1限量为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蒙牛、长富纯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严重超标。长富纯为0.9μ/kg,蒙牛实测值为1.2μ/kg,超标140%。该批次产品为蒙牛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

  此消息一出,立即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怎么又是蒙牛?蒙牛丑闻频繁曝出,公众已成为惊弓之鸟。但蒙牛依然不断地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

  不过,相对于之前危机的处理,蒙牛此次反应可谓迅速。次日,蒙牛官网便连发两条声明,承认致癌物超标,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道歉。但是,蒙牛也表示,该批次产品是在四川眉山工厂里检测出来的,产品尚未出库。发现问题后,公司立即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

  26日,蒙牛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眉山工厂原奶质检员在前期的原奶检验上出现了失误,导致这一批次中超标的M1未能检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在查验该指标。

  27日,蒙牛副总裁卢建军又向记者表示,问题并非源于蒙牛自检失误。“该批次产品仍处于保温期这道工艺,在出厂前蒙牛还会进行检测。即使国家质检总局不来抽检,蒙牛自身也会检测出该问题。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蒙牛有效的管理水平,保证出厂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针对此种解释,云无心提出了质疑。首先,把此项检测放在最后一项不符合常规。“问题在原奶,不合格就扔掉了。为什么费那么多功夫做成成品,不是浪费资源吗?如果果真如此,有理由怀疑是打算将超标与合格的原奶混合,稀释不合格的产品。”

  其次,如果该项检测并非最终检测项目,只能说明蒙牛的检测手段不可靠。“M1为常规检测项目,原奶中含量最高,也最易检测出来。M1在加工过程中会被合格奶稀释,含量不增反降,如果开始检测不出来,到最后就更检测不出来。”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

  另一矛盾在于,卢建军先前曾表示,国家质检中心在10月5日入厂抽检,该批次产品仍处于保温期工艺流程中,产品下线不是马上入库,而需要经历7-14天的保温期这道工艺。

  但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质检中心是在蒙牛眉山公司的成品库中抽取液体乳样品进行检测。这意味着产品已入库。一位蒙牛眉山离职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成品库中并没有工艺程序,只需等待最终检测结果。“成品库是常温库房,没有保温工艺。”

  疑问不仅于此。28日,又有消费者已购买到蒙牛10月18日生产的产品,证明其已流入市场。不过,卢建军解释,18日会生产很多批次的产品,而产生问题的产品只有一个批次。至于为何时隔两个多月才对外告知此事,卢认为,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对外披露。

  那么,蒙牛是否应该承担相当责任?卢建军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只是表示,“蒙牛将会在内部控制中尽早发现问题,在工作中也会更加认真”。

  都是饲料惹的祸?

  在历来蒙牛食品问题发生危机之时,都未曾见到蒙牛足够负责任的态度。4月榆林200余名学生饮用蒙牛学生奶后身体出现不适,蒙牛说因为那些孩子得了癔症病;而此次的致癌门事件又似乎都是饲料惹的祸。

  蒙牛表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在于当地奶牛饲料因为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造成了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瘦肉精祸起于饲料,黄曲霉毒素也类似,都来自不合格的发霉饲料。将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M1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蒙牛如何解释M1来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自检出来。奶中的M1基本上只来源于奶牛这种渠道,所以,蒙牛的责任就是检测奶源合格。”云无心指出。

  资料显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落成投产,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鲜奶800吨,年产鲜奶18万吨。西部乳业发展协会副会长魏荣禄认为,依靠自有奶源或少部分奶源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奶源问题上就存在混乱现象。

  此次事件涉及到哪些奶源?卢建军向记者表示,还没有拿到相关部门的资料,所以不是很了解。不过,上述员工透露,蒙牛眉山的奶源大部分来自现代牧业的洪雅牧场,剩下一部分来自规模较小的牧场。

  洪雅牧场成立于2007年6月,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属于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总投资3亿元,达产后,日产鲜奶200万吨左右,全部供给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

  11月23日,就有媒体曝出洪雅牧场污染环境,被周围居民投诉。但此次问题奶源是否来自于洪雅牧场目前尚无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6月11日,牛根生谢幕蒙牛之时,外界便猜测牛根生的下一战场便是现代牧业。乳业专家王丁棉更是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现代牧业的总裁是邓九强,法人代表和总经理都不是牛根生,表面上看与牛根生无丝毫联系,但实际上牛根生通过老牛基金控股现代牧业。

  2008年邓九强接手现代牧业后,接连引入KKR、鼎晖投资及Brightmoon的四轮股权融资。其中Brightmoon属于恒鑫信托公司。恒鑫信托成立于2010年7月30日,是一家慈善信托公司,该公司的财产授予人为牛根生。

  无论奶源问题出现在哪里,黄曲霉毒素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蒙牛没有自检出来,就说明其生产和质控存在重大缺陷。更为关键的是,被质检部门抽检到的产品只是一小部分,质控更多地是依靠企业自检来实现。如果质控存在缺陷,蒙牛如何向消费者保证食品安全?

  蒙牛对外宣扬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但为何高规格的配备却未能检测出最基本的黄曲霉毒素。云无心认为,问题产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明知有问题但想放过,是犯罪生产;质控体系没有运作,属于非法生产;质控体系运作但仍检测不出,涉及到技术问题。

  总之,无论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蒙牛在“致癌门”事件中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也表示,“虽然量很小,也没有造成伤害,但饲料发霉蒙牛确实是有责任。小事情也会蔓延,触动公众神经,公司需要反思这个事情。中粮会非常非常小心地处理这件事情。”他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公众的切实利益,中粮与蒙牛需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好,把道理解释好,把事情解释好。

[nextpage]

  宁高宁的蒙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