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2-07 12:37 浏览量: 1337
知名餐饮品牌主管曝餐饮行业诈骗内幕

  左兰(化名),曾在贵阳一知名餐饮店工作5年,担任过服务主管,目前已辞职的她昨日找到记者,自曝酒楼赚钱花招:向客人承诺菜品打折,结果结账时却只有部分菜品打折、菜单上的汤只标单价,结账按人数收钱、菜单多列菜品让消费者多付款等。

  左兰提醒消费者,去餐馆酒楼尤其是高档的餐馆酒楼消费时,不要因为其大而高档就产生轻信心理,一些高档的餐馆酒楼就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大赚不义之财,所以,在消费时,消费者一定要多个心眼,不要当“马大哈”。

  消费陷阱一:

  打折不是全部菜品都打折

  “不是讲好的打8.5折吗?”当消费者通过电话订座、或看到门前店方打出的海报“8.5折酬宾”进店消费,消费完毕结账买单时,发现不是全部菜品都打折,有认真的消费者就会提出质疑。

  这个时候,服务员一般会出面先解释,一般消费者在这一道关口就过了,不做深究,买单了事。对于个别较真的消费者,服务主管就出面进行解释:打折,不是所有菜品都打折,比如我们的烟酒和餐巾纸、特价菜,当然不能打折。贵阳所有餐饮行业都这样,并非本店独此一家,消费者听到这样解释后,只好买单了事。

  左兰说,其实更多的时候,打折只是餐饮店吸引客人的一个噱头,消费者结账时得到的账单一般都没有打折,大多数消费者也不会很注意这个问题,即使有发现没有打折,收银员要么称“搞忘了”,要么说“主管没有通知”。对于不少公款消费客人,买单时只是随口问一句“打折没有?”,听到服务员说“已经打折了!”之后,就掏钱买单,根本就不会检查是否打过折。

  在这家餐饮店,一般消费都不会少于1000元,如果真按照8.5折结账,1000元的账单,消费者就能少花150元,而不打折,餐饮店就相当于净赚了150元。

  消费提示

  左兰说,为了维护自己权益,点餐前,一定要问清菜品打折是否针对全部消费品,同时在结账时也要看看账单,留心餐馆是否给你打了折。

  消费陷阱二:

  汤按照人数收钱

  “不是58元的汤吗,咋成了580元?”经常有消费者在看到账单时感到愤怒,觉得自己被“烫”了。

  左兰说,这是餐饮店设置的消费陷阱。点菜时,客人在菜单上看到汤的单价确实是58元,不过是58元一份。“一份”在很多人看来就跟菜一样是一道,但结账时却发现不一样,餐饮店打出的账单是“人手一份”,也就是如果10个人用餐,点了这份汤的话,光喝这份汤就得花580元。

  因为汤的代价昂贵,一般服务员的解释难以让消费者接受,作为服务主管的她就出来微笑解释:试想一下,只花费58元,10个人都能享受这么美味、人手一份的汤,可不可能?

  左兰说,这种消费陷阱在贵阳不少餐馆酒楼都有,很多消费者在最后结账时都吃了哑巴亏,一般消费者都以为卖价58元、68元、88元、108元的汤就像一道菜一样端上桌来大家一起共享,由服务员分到人手一份,哪里知道是按照人头来结账的。

[nextpage]

  消费提示

  左兰建议消费者,在大餐饮店或大酒楼消费点汤时,一定要事先问清是按照人头来收费还是按照“一道汤”来收费,以免又花冤枉钱。

  消费陷阱三:

  多打菜品多收钱

  “这道菜没有啊?”有认真的消费者结账时发现没有点的菜也在菜单上,提出质疑。服务员装作不知情赶紧到收银台去询问,回过来说,“搞错了,把其他桌的单子搞成你们的了”。

  左兰说,通常,餐馆酒楼这样的“搞错”都是消费者结账高于实际消费的“搞错”,不会是消费者结账低于实际消费的“搞错”,而且这种“搞错”用于公款消费百试不爽,醉酒后的消费者也经常遭遇这种“搞错”,但看不出来,这就让餐馆酒楼赚钱了。

  消费提示

  一般消费者发现“搞错”,最多餐馆酒楼承认“搞错”道歉了事。左兰说,为了让自己少花冤枉钱,在餐馆酒楼尤其是大餐馆酒楼就餐结账时,千万要仔细看一下结账单,防止餐馆酒楼“搞错”,因为高档的餐馆酒楼一道菜的价格往往都比较贵,一旦“搞错”了一道菜,就意味着你要白白多掏几十甚至几百元。

  消费陷阱四:

  回收餐巾纸再利用

  左兰说,她所在的餐饮店有专门定制的餐巾纸,一般按照就餐客人人数,人手一包。客人就餐结束,餐巾纸往往用不完,服务员就进行回收,然后进行包装再重新给下一拨客人使用。

  “即便不人手一包分发,结账时仍然是按照人头算餐巾纸的钱。”左兰称,餐巾纸每人2元,是否使用都要收费,一般消费者不会计较这2元的餐巾纸钱,但光这餐巾纸,每天给餐饮店带来的利润就有成百上千元,一个月下来数字更是可观,关键是消费者花了餐巾纸的钱,但是没有得到“货真价实”的享用,有可能用的是上一拨客人剩下的餐巾纸。

  消费提示

  左兰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点餐时,一定要给服务员讲清楚餐巾纸要几包,同时不能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