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2-10 09:10 浏览量: 1336
食品价格再成CPI头号推手 市民理财需合理搭配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2012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4.5%,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5%,再次成为推高CPI的头号贡献者,高企的通胀态势是否会卷土重来?

  1月CPI4.5%的数据一公布,顿时让很多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先前市场的普遍预期都在4%到4.2%之间,而现在的数据却出现了大幅反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食品因素这一次在4.5%的数据中,贡献率达到3.29%,占了73%:

  巴曙松:主要推动因素是春节的因素,因为1月下旬是春节,在春节因素里面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又是食品价格。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除了蛋类价格下降2.0%,剩下的单项指标上涨箭头都是高高竖起,上涨排名第一的是鲜菜价格,上涨23.0%,第二位的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8.7%,而在肉类里面的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尤其多,达到25.0%,除此之外,水产品价格上涨13.2%,粮食价格上涨6.1%。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正是由于春节假日的影响,使得很多市场机构获得测算数据的依据也都局限在了节前,这就对本次数据的预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鲁政委认为,鲜菜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除了节假日由于购买力上升导致常规价格上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去年下半年时,鲜菜价格下降幅度很高,导致菜贱伤农的情况出现:

  鲁政委:因为此前蔬菜的市场销售情况不好,农民在蔬菜种植的时候,一般都是觉得这期蔬菜卖的很好,下期会种的多,如果卖的不好下一期就会减少种植,导致在接下来第三期的时候,蔬菜会有更大的一个上涨。

  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分析,节假日期间,南方出现了明显的雨雪天气,这对鲜菜生产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和现在人们的餐饮结构有关:

  姚景源:过去过年大家主要吃大鱼大肉,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营养,追求健康,追求科学的饮食,所以现在我们看过年过节在餐桌上大鱼大肉的数量在减少,蔬菜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增加的蔬菜不仅仅是传统的说大白菜、萝卜、土豆,而且又增加了很多新菜,反季节蔬菜,这些也都构成了推高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