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3-29 12:24 浏览量: 1341
色香味俱全的中餐美食令世界垂涎三尺

中餐美食越来越受世界欢迎

  众所周知中国的餐饮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色香味俱全的中餐美食令世界垂涎三尺。

  老外酷爱中餐

  西方的春节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号,这一年一度的圣诞夜,美国的各个州的市民们都会选择一个地方去欢度自己的节日,那就是中国的餐饮店,上一年美国纽约曼哈顿华埠披露街9号的“鹿鸣春”食府,食客依然排着长队。人们在不断地等候中仍感觉到自己选择在中国餐饮店消费是个不错的选择,赚得盆满钵满的老板说:“来餐厅用膳的非华裔要比华裔多很多。”甚至有人说,假如一天美国的中餐馆全消失了,美国人就要饿肚子。因为,美国人每天平均消费250多万份中餐,美国中餐馆逾4.6万家,年创2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个数据在美国可算是屈指可数的。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

  记者发现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的调查《世界眼中的中国》显示,中餐仅次于长城和功夫,成为“中国象征”。中餐有着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曾今有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是全世界最标准,饮食搭配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国家。中餐能上全球的餐桌,这自然有自身的魅力,更离不开勤劳的华人中餐业。

  产业待转型

  菜品好服务跟不上这成了遍布全球的20多万家中餐馆仍面临种种问题:家庭式管理不专业,菜式口味过于“本土化”,恶性竞争,消费水准中低端等。这些不仅导致华人中餐业不景气,更可怕的是,让中餐甚至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形象大打折扣。大大小小的报道曾多次因为中餐的很多负面消息,这不是空穴来风,正是因为一些家庭式的餐饮店管理不专业导致了一大部分的热爱中餐的外国人望而却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几乎每隔一个阶段就出现。地沟油做菜,苏丹红染红鸭蛋,硫磺熏馒头……众多酷爱中餐的洋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越来越低落。如何逐步恢复这些国外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如何建立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这也成为了众多餐饮联盟的一大难题。据悉,此次在国内一年一度的两会中民建中央的政协委员以集体名义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认为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改革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该提案建议,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完善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要素。”该提案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之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因为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制定详细、执行到位。借鉴欧盟的经验,我国应该在实践中对《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以细化和具体化,且确保执行落实到位。

  世界权威餐厅指南《米其林美食指南》显示,在法国数以千计的中餐馆中,名列榜单的高档中餐馆仅有两家。

  数量虽少,但这让海外中餐业看到了信心:华人中餐业实现华丽转身,关键在于转型。然而转型的根本动力又在哪,中餐企业该如何转型也成了一大问题。[nextpage]

  传统不能丢

  中国餐饮文化有他独特的传统,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新世纪初,以客人选料、现炒现烤的特色见长的自助餐风靡一时,为当时不景气的华人餐饮业注入一股活力。后来,这种背离中国传统就餐文化和照抄照搬洋式的转型模式,成为华人中餐业转型探索中的反面案例。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在美国纽约美食界,一家名为“西安名吃”的中餐馆正闯出名堂,以传统的手工拉面和辛辣的中式口味为特色的“西安名吃”已注册为商标。经营了五年的华人父子搭档,正在探索建立餐馆集团的发展模式,还要把“西安名吃”推销至全美。这是个好兆头。

  无数案例证明,中餐产业转型不能摒弃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有家大明火锅,把川菜火锅精调成了一种文化品味,每道菜都蕴含文化寓意。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秘书长杨柳颇为赞同这种经营方式,认为这代表着中餐发展的一个方向,“既有中国美食,又有文化底蕴,已经是一个交际的场所。”

  海外华人的经济支柱中餐业,步履蹒跚地走过了百余年旅程后,该如何迎来一个全新时代?这仍需整个产业不懈地探索。

  众多餐饮美食家认为中国的餐饮会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是实践中走向世界,在保持着传统的饮食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不断的改进,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国餐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