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5-19 10:26 浏览量: 1340
昆明桥香园兄弟反目  加盟业务暂停(图)

昆明桥香园兄弟反目  加盟业务暂停(图)

昆明桥香园兄弟反目  加盟业务暂停(图)

  LOGO变形记,让人难免与之前的兄弟纷争联想在一起。

  一路走来

  1988年,云南蒙自人江氏兄弟,江勇、江俊二人创立江氏兄弟桥香园;

  1994年,兄弟俩合伙在青年路开设分店;

  1995年,江氏兄弟桥香园五一路店正式开业;

  2006年,上海南京店开业,也是云南第一家入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餐饮企业;

  2007年4月 北京花园北路店开业……

  桥香园变了。

  “我们今年不会再做加盟业务了。至于什么时候再做,还要等公司管理层的通知。”记者拨打了桥香园的加盟热线,负责接听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桥香园的改变不只在今年不做加盟业务,还有省外的一些店关了,公司的名称变了,企业的标识也正在变化。

  对此,昆明桥香园的人力资源总监谢艺表示,公司近期所做的一系列调整都是为了让大众感受到桥香园在品质上的变化。不过,这一切变化似乎与去年8月份的江氏两兄弟的财产纠纷一案难脱干系。今年4月23日,云南省高院驳回被告昆明江氏兄弟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裁定由昆明市中院审理此案。而对于桥香园未来的种种猜测似乎都将逐渐水落石出。

  店面 今年不再做加盟

  曾经在北京开出近20家门店的桥香园名声大燥,然而前不久,记者发现,北京的桥香园公主坟店和阜成路店都已关门,变换了经营者。在2008年时在北京、大连等拥有18家加盟店、7家直营店的桥香园北方公司,如今已经撤销了其在北京的拓展部。北京王府井桥香园的工作人员说:“桥香园北京拓展部原来设在王府井店内,而今拓展部已经撤销了。在北京几乎没有了直营店了,像公主坟、阜成路等直营店由于生意不理想都已经关闭了,而今在经营的10多家都是加盟店。”

  而从去年公司纷争传出后,公司的拓展步伐进一步放缓,据了解,去年10月以来桥香园在省内关掉门店2家,新开门店仅昆明2家、玉溪2家、成都1家。

  记者拨打桥香园加盟热线时,负责接听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答复是:“我们今年不会再做加盟业务了。至于什么时候再做,还要等公司管理层的通知。”

  “目前,我们主要抓的是质量关,首先提升品质,然后再去考虑规模。”谢艺告诉记者,停止加盟是出于对公司品牌形象维护的考虑,中餐和西餐不一样,西餐更在意相关配料,而中餐讲究的地方太多。例如,桥香园过桥米线的汤是需要10只土鸡和8公斤筒子骨来熬制的,不是每一家加盟店都会严格去做。但要是不这样做,口味就会大打折扣,有损桥香园过桥米线的声誉。所以,现在公司也将很大精力投放在了如何控制好加盟商品质标准上,相信在标准控制方面有更好突破后会重启加盟。

  不过,记者跟谢艺核实目前桥香园在全国的总门店数时,她表示,公司现在在昆明有20多家,全省40多家,而全国的门店也是40多家。并称准确门店数自己并不掌握。

  对于桥香园拓展速度大幅放缓,分析人士指出,毕竟公司的高层出现了人事变动,虽然企业在正常运营,但是高管耗费在纠纷上的心思还是对企业发展造成了影响。

  对此,谢艺予以否认,她表示公司目前经营正常,所做决定都是从公司内部发展和调整出发,而此前公司也发出声明,江勇、江俊的官司与公司无关。

  “去年,昆明有两家店关闭了,一家是董家湾店,另一家是昆明大学店。”谢艺说,在十五期间,政府鼓励云南的餐饮企业走出,于是就出现桥香园遍及全国的局面。而后,随着市场的选择,一些店面由于经营不善和拆迁的原因相继关闭。尤其是在近两年,国家对餐饮的物业提出了很高的排污要求,寻找合适的商业物业不容易,或者合同到期房东不愿再租给桥香园。

  [nextpage]

  标识 主要有四种“桥香园”款式

  在熟悉桥香园的消费者印象中,“桥香园”前面冠以的“江氏兄弟”是最温暖人心的部分。然而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在昆明的很多家门店的logo上“江氏兄弟”已经悄然不见。

  难道去年8月份那场兄弟纷争真的要以兄弟分家告终?

  但谢艺否认官司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目前桥香园正在做着一些内部调整,桥香园过桥米线店的标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记者在桥香园公司网站看到,去年10月在海硬路新都昌商业广场附一楼开业的桥香园云纺店,标识已全然不同。而且从今年1月起,桥香园一系列新的识别系统登陆昆明。

  “全新的风格、全新的面貌、全新的产品将让消费者耳目一新。”谢艺表示。现在的标识和之前的相比,只用红白蓝三色,简洁明了。记者看到,确实,此前象征Brother Jiang的含有B字母的logo还有黄色和绿色。

  现在,桥香园米线店的企业标识主要有四种,1995年款在少数门店依旧还用着,“江氏兄弟”的字样是少不了的部分;2011款印有“香”字的图案在昆明云纺店用着;2012款的有两种:一个是桥的图样、“桥香园”的英汉字样和“始于1988年”的字样,据谢艺介绍,2012年新开的门店均采用的是此标识。另一个是用筷子夹着米线的“米线主义”标识,则是桥香园新创立的品牌,主要经营米线和其他云南特色小吃。

  以后桥香园会变什么样,大众很是疑惑。

  不过,除了logo的变化,记者发现,目前,桥香园的管理层是在中俊大厦14层办公,前台处写有的公司名称是“中俊集团”。记者在省工商局网站上查找这家公司,没有搜到任何相关记录。但在网上搜索的与该集团最接近的是到处发布招聘信息的“云南中俊投资有限公司”,地址同在俊发中心14楼,该公司工商登记的信息显示核准日期是2012年1月11日。

 [nextpage]

  未了情 “江氏兄弟”能否重回“桥香园”

  从去年8月至今,关于江氏兄弟二人的官司始终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至今赋闲在家的哥哥江勇在等着法院的通知和判决,而继续做着公司董事长的弟弟江俊则忙乎着公司的各项业务。

  对于上述桥香园的种种变化,江勇、江俊两兄弟都不愿意直接面对媒体,各自都是请出了代理人,桥香园人力资源总监谢艺代表江俊接受采访,江勇的代理律师、云南云鼎律师事务所刘刚也代表江勇发表了一些意见。

  据刘钢讲述,去年8月的一天,江勇回到原来的桥香园办公室楼层时,傻眼了,所有的办公室都空空如也,就剩下他孤孤零零的一间办公室。随后,江勇发现江俊背着自己和其他的管理者成立云南桥香园餐饮管理公司,这家公司将连锁店旗下的昆明多数桥香园分店注销,后在相同地点,以相同设备重新设立分店,以餐饮管理公司分公司的名义注册。

  据刘钢透露,蒙自同德坊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江勇占有其股份的40%左右,后来,完全没了,一查才了解到,这部分完全转移到江俊的账户上。“此外,江俊还背着江勇建立了地产公司。”

  “江勇起诉的目的有三:一是承认江勇合伙人的身份,二是让2002年5月4日的《关于我个人财产的几点说明》得到法律认可,三是补偿最近两年来的3000余万元的分红。”刘钢说。

  作为辛苦艰难创业二十年的成果,江勇非常看重桥香园未来的发展,而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对这一行业有着割舍不掉的感情。所以,除了拿到应有的现金分红外,江勇还是希望自己能参与桥香园的管理。

  “江勇对桥香园饱含深情,难以割舍。他本人也非常希望和弟弟庭外和解,但江俊的态度一直冷淡。”刘钢说,在清明节时,二兄弟会面了,江勇说咱们的事情应该尽快解决,江俊随声附和了一下,也就没有多说。

  不过从公司妥善经营,对品牌影响减到最小的层面出发,江氏兄弟重归于好,兄弟二人同享股东权益,作为云南米线第一品牌的“江氏兄弟桥香园”更上一层楼,才是最好的结局。

   [nextpage]

  ■专家建议

  江氏兄弟还应顾及更多人的利益

  在听记者讲述完桥香园的现状之后,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王克岭博士说,新设立的公司如若出现了第三方投资者,局面将会复杂得多;兄弟二人应顾全大局,庭外和解;如能达成和解,公司的日常运营最好交由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王克岭分析说:“如果江俊新注册的公司占用或部分占用了兄弟二人的共有财产的话,虽然江勇没有参与决策,但依然有分红权。对于新设立的公司,如果投资者没有兄弟俩以外的主体的介入,就仍然只是一个家庭事务;如果新设立的公司还有兄弟二人以外的其他投资主体,情况将会变得复杂。只要新设立的公司有江勇的资产,江勇就享有决策参与权、利润分配权、知情权等相关权利。”

  一直以来,江勇都有庭外和解的意向。王克岭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对于江氏二兄弟来说,财富现在只是一个符号了。江氏二兄弟不应该只考虑个人利益,还应该顾及员工、顾客、社区的利益。作为一家大体量的餐饮企业,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的社会责任,考虑一下企业经营效益的波动对合作伙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王克岭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双方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调整心境,多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批评,最终达成双赢乃至多赢的庭外和解。”

  如果能够达成庭外和解,王克岭建议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之所以会出现‘纠结’,很大程度上还是人治的色彩太浓。如果能够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再聘请职业经理人,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集约化管理,桥香园将会迎来更高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