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8-10 10:26 浏览量: 1336
国家统计局:7月份CPI同比涨1.8%

国家统计局:7月份CPI同比涨1.8%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这是30个月以来,CPI涨幅首次回落到2%以内。

  7月份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1至7月份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3.1%。

  解读

  CPI下行影响投资意愿

  专家们指出,过去CPI持续走高让人忧虑,如百姓担心票子毛得太快;如今CPI持续走低似乎也不让人乐观,如企业不景气,人们挣钱更难了。

  “CPI下降有利于百姓生活成本下降,但也要看到它的另一面。”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说,“部分企业对国内经济景气度预期不高,企业生产意愿不足。”

  能够体现企业生产扩张意愿的PMI与PPI数据佐证了这一点,7月份的PMI为50.1%,已是连续3个月下跌;PPI也是多月逐步走低。

  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介绍,经济增长下降1个百分点,CPI会下降0.5%至0.7%。

  “CPI下行是经济增速放缓的结果,但如果CPI持续下行,会进一步影响投资意愿,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反过来影响经济增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记者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今年下半年,CPI有可能继续走低,但CPI走低的幅度可能会缩小,预计CPI涨幅总体水平维持在3%左右。

  如何实现保增长?

  经济学者叶檀等判断,通胀缓解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为稳健,但偏向宽松的势头渐显,倘若经济形势仍不够景气,还有降息与降准的空间。但要把握政策的节奏与力度。”

  事实上,二季度以来,一些稳增长的措施陆续出台,央行一个月内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一批事关国民生计的项目获发改委批准,投资和需求拉动的力度逐步增加。

  那么如何寻求保增长的长远发展,形成以内需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呢?专家认为,改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低于GDP增长9.2%和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4.8%的幅度。与此同时,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不到5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甚至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nextpage]

  为调整结构腾出空间

  记者采访中发现,相比前期高涨幅的CPI,眼下的物价涨幅已显得缓和了许多,这也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长远发展腾出了空间。

  例如,楼市涨幅趋于缓和,为调整商品房和保障房的结构提供了空间;车市涨幅趋于缓和,为调整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结构提供了空间等等。

  在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一些企业和行业的结构调整也显露出积极的因素。

  “压力太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潘建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连续说了好几次这句话。但真正令他忧虑的不是开发区经济增速和出口增幅下降,而是园区内企业如何转型,更好地寻求新的市场。

  据潘建康介绍,今年以来一个迹象非常明显,以内销为主的企业销售量普遍增长20%至30%,而外销为主的企业则相对减少20%至30%。

  一些企业调转“船头”开拓内需转型升级,另外一些企业则专注技术革新占领世界市场。

  分析

  CPI涨幅缘何创新低

  食品价格基本稳定

  “1.8%的涨幅在市场预期之内。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和此前大力度的控物价措施的见效,CPI涨幅已进入了下行通道。农产品的丰收,更是为此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

  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涨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首要原因。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最新情况的环比数据看,7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

  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此轮CPI涨幅的回落,不计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微小反弹和波动,总体上已经持续了1年。从去年7月份同比涨幅的高峰6.5%,到今年7月份的1.8%,回落的幅度不小,食品价格的涨幅回落是直接原因,而大环境是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

  从2011年一季度起,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回落,从9.7%一路回落到7.6%。虽然目前经济已经出现了缓中趋稳的迹象,但7%平台的经济增速下的总需求,显然弱于9%至10%增速平台的总需求。张立群指出,总需求放缓,反映供需关系的物价自然涨幅回落。

  作为CPI的上游,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更加灵敏、直接地反映经济增速的变动,并将进一步传导到CPI。7月份我国PPI同比下降了2.9%,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而且下滑的程度不断加深。

[nextpage]

  大力度回收流动性

  当前的货币政策,虽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总体依然保持了稳健。加之此前持续大力度回收流动性,以及目前房地产调控的坚定不移,使得当前我国物价走势面临的货币和资本市场环境也没有出现明显反弹。

  “目前的CPI涨幅持续下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应当是有把握的,也为下一步稳增长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不过,对物价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提醒。

  当前,油价出现了反弹。而美国大旱对市场预期带来的影响,使得国际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这些输入性因素对我国物价走势的影响,都值得关注。

  相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增长13.1%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5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从环比看,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7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155亿元,同比增长13.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60亿元,增长13.6%。按消费形态分,7月份,餐饮收入1829亿元,同比增长12.7%;商品零售14486亿元,增长13.2%。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