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9-14 10:00 浏览量: 1337
餐馆成本“高烧”  餐饮业拐点来临?

  民以食为天,数字的背后折射着餐饮市场风云突变。

  餐馆成本“高烧”

  有32家分店的武汉大型连锁餐企——荷花亭公司营运总监熊建介绍,以前成本也涨,但没像今年这么厉害。

  他说,食材成本占收入比重近4成,今年来食材普遍上涨20%。如牛肉原来50元/公斤,现在已涨到60多元。羊肉去年每公斤不到40元,现在接近50元。

  人员工资约占收入的2成。去年该市在全国首推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45万餐饮从业者加薪。熊建说,去年该公司一线职工月工资1800元,今年已涨至2500元。如果算上社保费、住宿费等,每人至少3000元以上。房租也每年以10%-15%增长。

  让餐饮界诟病的还有能源和刷卡费用的行业“歧视”。中国餐饮百强——艳阳天公司介绍,餐饮业与工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水电气价格比工厂却高一大截。如水价每吨高0.7元,电价每度高0.165元。“餐饮业净利润不到10%,但刷卡手续费就达2%,在各行业中最高”。该市一家大餐馆,一年刷卡手续费就交了近400万元。

  银行人士证实,餐饮业刷卡手续费率甚至比房地产、零售等其他行业高一倍。

  餐饮周期律,拐点到来

  武汉是全国餐饮大市,尽管已有下降预期,但今年经营境遇依然让业内人士始料未及。

  熊建分析,首要原因是宏观经济下行后,消费频率减缓。“以前荷花亭餐厅旺季一天要翻7次台,现在3次-5次就很不错了。”

  其次是缺乏创新、同质化竞争甚至傍品牌屡见不鲜。湖北民俗风味菜馆“农家小院”刚有名气,一批“农家大院”、“农家大屋”先后冒出。“简朴寨”刚扩张,一批“简朴菜”、“寨朴简”餐馆应运而生,让人云里雾里。

  多位餐馆负责人吐苦水:名字相似、定位相同、装修相仿,价格战天天都打。成本涨了,价格不敢涨,一年最多调一次。“结果,武汉的餐饮价不仅比全国副省级城市低,甚至比省内地市州还低10%。”

  “成本高价格低,一旦不赚钱,顶多撑个半年、一年就关门。”武汉餐饮协会副秘书长李望林分析,没有品牌或是缺乏特色的餐馆,特别是一、二十人的小店成为这轮大潮中的最大“牺牲者。”

  不仅是出局人,市场的退潮搅动着每一位参与者。武汉的肯德基、麦当劳罕见地开始经营中式夜宵,而且打折送上门。很多餐馆的包房不再难订,团购打折、特价菜、吃饭送券,优惠手段层出不穷。

  餐饮酒店管理专家宗家宏认为,武汉餐饮发展有个有趣的周期律:大约以七、八年为一个周期。从1991年起步,1997年前后、2004年前后都是行业发展的拐点,2012年恰好是这轮周期的顶点。按周期规律,现在还不是市场最严峻的时候,要再经一、二年调整洗牌,才能孕育出新一轮发展。

[nextpage]

  自练内功,期盼“一碗水端平”

  李望林认为,武汉餐饮业吸纳45万人就业,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但却极少得到政策应有关照。

  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说是照顾,起码在政策上对餐饮业要公平。比如水电气价格,能否与工业一碗水端平?再如刷卡手续费,呼吁多年不解决,“同样是用银联网络,凭什么餐饮业就得比别的行业多交费?”

  艳阳天公司还建议,餐饮业吸纳大量下岗人员和外来工,能否比照其他政策,对餐企招工培训人数进行补助,缓解人工成本难题。

  渡过目前难关,要改善经营环境,也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

  粗茶淡饭餐饮公司的现状或许可资借鉴。该公司董事长熊斌说,“公司近来不断扩张,开了10家分店。我根本没有感觉到危机,今年销售增长至少30%。”

  “很多餐馆缺乏创新,还停留在靠菜品‘一招鲜吃遍天’的观念。实际上,真正的创新是对消费者需求满足的创新。”熊斌说,粗茶淡饭定位中高端,但并不靠燕鲍翅揽客,不打价格战,而是坚持回归自然,卖有机食品。同时在环境上,讲究文化、低调,“别人装修2个月,我们装修通常半年。有的盘子专门从土耳其进口,就是满足消费者吃饭外的生活品质和交际需求。餐企要发展,必须找到独特的创新力。”

  宗家宏也判断,未来武汉餐饮业一定会出现明显分层次消费。各种菜肴大杂烩,公务、商务、家庭消费通吃的餐馆将被特色鲜明的品牌餐馆代替。定位不同人群的特色餐饮业态将应运而生,实现持续发展。“这可能是下一轮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