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11-26 11:14 浏览量: 1338
“拉面经济”拉活化隆

  初冬的西北偏僻县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经常可以见到挂着外地牌照的小轿车,其中有许多是在外地做拉面生意的化隆县老板开回来的。

  化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化隆人不甘贫困,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走南闯北经营拉面馆,成功后返乡创业带活地方经济,找到了通过“拉面经济”脱贫增收的好路子。

  从路边店到连锁店

  靠拉面在外闯出一片天

  拉面,是西北人的主食。西北人天天吃,天天做。刚去外地闯荡的化隆人,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很多就是在路边架个摊子卖拉面,后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有的还走上了连锁经营之路。

  在“拉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县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让拉面馆经营者统一在店面门头牌匾上打出“化隆拉面”字样,统一装修风格,形成品牌效应。与此同时,还在化隆拉面馆较多的城市设立办事处,为外出经营拉面馆的农民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及维权等服务。

  因为较好的卫生环境、服务质量和典型的西北口味,大连人都知道了化隆人马尕牙开的拉面店。在大连12年的马尕牙,已经开了7家拉面连锁店。

  现在,全国210个大中城市都有化隆人经营的拉面馆,7万化隆人常年在外从事“拉面经济”,拉面收入占全县创业经济总收入的70%。化隆县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

  从输出拉面到反哺家乡

  “拉面人”带富地方经济

  化隆的拉面在外地火了。化隆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继续为在外经营的化隆人做好服务,另一方面也动脑筋、想办法把在外的化隆“拉面人”吸引回来,反哺家乡。

  近年来,化隆县认真落实各项创业促就业优惠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包括动员引导、项目推荐、创业培训、贷款扶持在内的“创业套餐”。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

  今年48岁的马木亥买,是群科镇向东村农民,靠开拉面馆起家。2009年,他带领家乡的35户农民每户投入5万元,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忠信水产养殖合作社,在黄河库区养殖冷水鱼。2010年5月,首批110多吨活蹦乱跳的冷水鱼上市,合作社成员不仅收回了成本,每户还分得了5万元的红利。

  截至目前,全县返乡创业户已达145户,涉及餐饮服务、牛羊肉冷藏配送、建筑建材等23个行业,年经济效益可达2140多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2285人就业,返乡创业个人投资也近亿元。

  “拉面”拉活了地方经济,也鼓起了农民腰包。甘都镇阿河滩村村委会主任韩保长说,阿河滩村以前是个贫困村,全村只有4辆马车,现在成了有名的“小车村”。“这是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福,也是‘拉面经济’带来的福。”

  像阿河滩村一样,在“拉面人”的强力带动下,巴燕、甘都、牙什尕等乡镇涌现出多个“汽车村”,目前全县农民拥有私家车达6800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