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12-06 15:03 浏览量: 1336
盘点2012年酒类行业“门事件”

  2012年,对于酒类行业来说,可以说是风雨飘摇的一年,从古井贡酒的勾兑门到张裕的农药残留门再到山西汾酒黑色漂浮物的召回门,最后到酒鬼酒的塑化剂门,酒类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一系列的“门”被打开,行业酒精勾兑的潜规则、红酒缺乏行业标准的弊端、质量问题、白酒行业标准缺失等等问题被暴露出来。

  其实,这些酒类门事件的发生不过半年时间,而且大多是集中在8月份发生,每件事都引起一片哗然,接肘而来的“门”冲击着整个酒类行业。消费者的愤怒,对品牌酒的信任度不断下降,也许,正如专家们所说,行业洗牌即将到来。

  张裕 农药残留门 (详见:<http://www.6eat.com/Info/201212/422905.htm>)

  8月9日晚间,国内证券杂志《证券市场周刊》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次日出刊的封面报道预告,称张裕葡萄酒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并指出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

  8月10日,“农药残留门”迅速发酵,导致其股价大幅下挫直奔跌停板。拥有120年历史的张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8月11日,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说,目前我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中,只有对葡萄,而没有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尽管国家对于葡萄酒中的多菌灵和甲霜灵含量没有作出规定,但是张裕仍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中有关葡萄的农药残留标准,并参照执行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

  在相关报道出来之后,不仅对张裕公司资本市场的股价造成了影响,而且对公司的销售系统产生了影响。8月10日一天之内,张裕公司销售系统已经开始出现紊乱,很多商场已经下架了张裕公司的产品,很多地区的质监部门也开始向张裕公司索要质监报告。

  受影响的虽然是张裕,但却让我们看到了红酒缺乏行业标准的弊端,引发思考。

  古井贡酒 勾兑门(详见:<http://www.6eat.com/Info/201212/422908.htm>)

  8月22日,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古井贡酒从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酒精4551.49万元,折算约为6596吨。本来是只例行公事的中报,却让业内人士抓到“短板”--古井贡酒出售的酒品中有部分酒是用酒精勾兑出来的。

  被曝涉嫌购买酒精勾兑酒后,古井贡酒面对质疑始终保持沉默。直到8月26日晚间,古井贡酒、古井贡B发布澄清公告称,古井贡酒及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生产,均未添加食用酒精。而古井贡方面也承认,公司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并称符合国家标准。

  据中国吃网了解,我国对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态法白酒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固态法白酒要求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所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而液态法白酒则规定可在食用酒精中加入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成白酒。而最后一种白酒则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

  专家认为,几十块钱的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的可能性极大,古井贡酒事件将会对整个白酒行业的诚信问题提出一次严峻的考验。

  汾酒 召回门 (详见:<http://www.6eat.com/Info/201212/422909.htm>)

  今年8月,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生产的53度“黄盖汾”被爆内有黑色漂浮物,曾在其销售公司内部通知召回。其实召回事件大概是在6月初,涉及的产品是3、4月期间生产的,疑因是在跟换新的瓶盖生产线后,过滤用的活性炭流入酒中。导致部分白酒内有黑色漂浮物和白色浑浊物体。

  虽然官方回应称公司为提高产品的澄明度,提升产品品质,在成装一分厂成三车间更换了精滤设备。期间,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间断性精滤不彻底,使部分批次的少量产品中含有极其细小且目视不可见的活性炭微粒。但很快被专家识破:在白酒生产时,根本不会用到活性炭,活性炭又从何而来呢?这一说法很快引来质疑。

  汾酒的质量受到消费者质疑。

  酒鬼酒 塑化剂门(详见:<http://www.6eat.com/Info/201211/420246.htm>)

  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经第三方机构检测,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而且均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受此消息拖累,19日白酒行业股价全线下挫。

  据了解,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像食品包装、日用产品、服饰材料等都有添加塑化剂。塑化剂的过量摄入,会导致早熟甚至癌症。

  对于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问题,不少网民称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不少网民表示,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现象由来已久,甚至有的企业产品超标10多倍。酒业协会曾就此专门开会讨论,但因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并没有形成相关规定。

  在“塑化剂门”发生之后,中国酒业协会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并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对于塑化剂事件,多方机构介入,几经波折,虽然对于塑化剂的源头仍不甚清晰,但对于整个就业行业来讲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至少让消费者知道塑化剂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随着事态的发展,酒类行业将会制定相关标准,把脉酒产品,保障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