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3-14 09:33 浏览量: 1337
餐饮行业需倾听消费者需求转型破局

泸州餐饮

  “餐饮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在菜单上主动标示菜肴分量,并能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引导顾客理性消费……”这份泸州市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书即将贴进泸州市各餐饮店,其简约而美观的格调既能点缀餐桌文化,又能提醒食客,塑造餐饮新风尚。

  昨日,记者采访了泸州市餐饮协会执行会长代应林。代应林介绍了泸州市餐饮协会的工作、行业发展情况,并就目前餐饮行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谈协会引导

  多走访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

  为推动泸州餐饮行业持续发展,规范行业服务,2011年6月,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成立,代应林出任首任执行会长。协会的成立,意味着泸州市多家餐饮企业结束了没有组织的岁月,从闲散、无人协调变得有了归宿感。协会发展至今不足两年时间,已有会员单位150余家。

  “现在协会还处于发展初期,有些方面还不太成熟,但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为会员单位解决难题。2012年3月我们组建了专家组,整合个人智慧,形成集体智慧,开发一些市场需要的项目,帮助会员想应对之策。”代应林表示,在不同时期,餐饮协会将引导会员乃至整个行业转变思路,整合资源,立足市场。代应林更多的时候是在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企业进行指导。

  谈企业进步

  交流学习带来更多消费体验

  “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代应林说:“在过去的2012年,我们先后举办了第158期中国厨艺高级技能研修班和四期厨师和餐厅服务员培训班,推行‘双证双网’可追溯。全年共培训员工228人,考试合格取得中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107名、取得高级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的23人。”

  回首2012年,泸州餐饮企业带着“走出去学习,拓宽视野,寻找理念和思路”的想法,分别考察了广州、中山、东莞、深圳、顺德的部分餐饮企业,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澳门特别行政区在澳门举办的中国第三餐饮博览会,同时注重引进来外餐饮的烹饪技术和消费者服务理念。代应林表示,餐饮行业应多方学习才能集各家之长,提升自身品质,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

  此外,泸州餐饮行业致力于“大河帮小河味”本土餐饮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参与了《舌尖上的四川》摄制,邀请了四川“散打”艺术家李伯清来泸州宣传“大河帮小河味”的泸州味道。“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餐协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了新的理念,扩宽了发展视野,有利于更好服务消费者。”代应林说道。

  谈行业出路

  需降低成本但不能降低品质

  “在面对时下餐饮行业‘人工工资高、房租高、食材涨价高’,泸州餐饮消费氛围的餐标低于周边市场的背景下,联合采购、统一配送、建中央厨房,走标准化、工厂化,是降低成本走出目前困境的一条路子。”代应林说。

  那么降低成本是否意味着降低品质呢?“当然不是,”代应林说道,“高品质并不意味着高成本,但改变就意味着痛,然而阵痛是必须的,与其等待死亡,不如涅磐重生。”代应林提议,餐饮行业菜品可以做到少而精,根据客人需求提供半份或小份;装盘要美观,不要想着成本低就随便糊弄客人;特别要把好食品安全关,不然前面做的都是白搭。

 [nextpage]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六件与吃有关,可见食品安全是与消费者联系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谈到如何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代应林表示,一定要加强行业监管,“餐饮协会对会员单位不仅起引导作用,还是一种约束,进而能更好的进行动态管理。”

  “食品安全是一根随时绷紧的弦,稍有不慎就会断,不出事则已,出事就要捅出大篓子。”代应林说,协会一再强调,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一定要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做“绿色、环保、营养”的健康美食。

  谈创新发展

  政策影响下将转型大众消费

  谈起泸州餐饮业的发展情况,代应林分析:“去年下半年,泸州餐饮市场开始回落,尤其‘廉政八条’出台后,对泸州整个餐饮行业冲击太大了,商务、政务接待减少,高端餐饮行业受影响最为明显,而一些中低端餐饮营业额却不减反增,这说明市场在缩小,但老百姓依然有需求。”

  那么,受影响严重的企业该怎么办呢?“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了顶峰,必然会进行洗牌,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行业进行引导,及时转变思路,适应国家政策,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在挑战中求生存、谋发展。向更专业化、更规范化、更细化去发展。”代应林说,泸州的餐饮正在从高端市场向大众消费转移。

  在谈到2013年度泸州市餐饮协会的工作方向时,代应林说道,“协会将继续贯彻落实‘整合资源、立足服务、搭建平台,促进成员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宗旨,积极为会员企业服务、推行餐饮行业标准、推广‘大河帮小河味’餐饮文化,抱团发展,更好服务消费者。”

  今年工作

  将推泸州“大河帮小河味”餐饮品牌

  针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代应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一、在投资上抱团发展,积极向政府敬言献策,努力推进联保贷款工作,争取在“两江四岸”的打造、“长江(上游)河鲜美食之乡”的打造中餐饮行业有所作为。

  二、在品牌连锁上抱团发展,向大品牌、大连锁方向发展,推出泸州“大河帮小河味”的餐饮品牌,从形式上的连锁向实质上的连锁推进,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

  三、积极参与“泸州市首届美食节”,邀请消费者参与,通过各方权威评选,将选出“名小吃、名宴、名店和2013年度十佳餐饮企业”,扩大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依托“一中心、两基地”,继续开展对厨师、餐厅服务员、厨师长、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工作,建立《泸州餐饮行业金字塔人才库》。

  五、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与会员企业的联系。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员企业以一种更为紧密的状态组织起来,沟通信息,在消费者和媒体的监督下,同心协力把行业办好,使之健康发展壮大。

  业界行情

  两会期间北京酒楼门可罗雀高端餐饮纷纷转型

  自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如何杜绝“嘴上腐败”就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近日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騋提交的《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又再次将遏制公款吃喝这一焦点话题推上高潮。

  只是这一消息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喜讯,至少高端餐饮业又要为之捏一把冷汗了。

 [nextpage]

  高端酒楼门可罗雀

  “从年后开始,至少门口的军车越来越少了,很多领导也比以前难得一见。”北京市朝阳区金悦海鲜酒楼的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虽然没有明确表示酒楼生意相比之前受损有多大,但面对晚间用餐黄金时间却显得有些冷清的包厢记录,工作人员脸上难掩失落。同样的场景,在湘鄂情、俏江南等高端上市餐饮企业身上也未能幸免。

  而记者调查发现,近几个周末,原本“一位难求”的酒楼停车位也都多有空闲,“两会”期间更是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曾经越贵越火的用餐场景已不复存在。

  据商务部的抽样调查,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出台以来,高档餐饮企业营业额方面,北京下降了35%,上海下降超过20%,而各种奢侈菜肴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面对严政,高端餐饮到底该何去何从?

  由“高端”到“大众”

  作为我国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湘鄂情将自身定位为中高档品牌,店内人均700元以上的高端消费,占其总量近30%。2月26日,湘鄂情在北京宣布进行全面业务转型,将放弃所有高端餐饮业务,转向中低端餐厅业务,而团膳业务未来将成为其主要业务。

  湘鄂情董事长兼总裁孟凯对媒体表示,长期来看,政务宴请将会被严格控制,虽然商务宴请以及家庭仍会有高端餐饮需求,但未来高端市场在其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可能缩至10%。而选择转型的不止湘鄂情一家。

  此外,为避免被认为饮食浪费,餐饮行业还发起“半份菜”行动。多数高端酒楼包括全聚德、华天、眉州东坡等10个餐饮品牌旗下的数百家企业宣称,在京所有门店将推出“半份菜”、“小份菜”,以求符合“厉行勤俭”的新风气。

  “这是一个转型的机会”

  天亮餐饮定位咨询机构创始人赵天亮认为,“放下身段”是近期高端餐饮企业不得不为之的一种营销策略。但高端餐饮并不能仅靠降价来实现转型,突出特色才是长期道路。在高端餐饮企业转型的同时,更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找到发展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风降价,以求明哲保身。

  餐饮业分析师林岳则认为,餐饮业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次“厉行勤俭”作风的深入推行,对于高端餐饮行业的整个行业链条来说恰恰是一个转型的机会。

  “如今的高端餐饮行业发展,不能再固守以往的经营模式,指望依靠政务消费以及公款吃喝来支持。而是要转变经营观念并培育新市场,在特色化和标准化上下更多的工夫。”林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