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5-31 10:54 浏览量: 1338
未来会有儿童餐厅、儿童理发店

 儿童餐饮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有儿童餐厅 

五岁的米米在小Q反斗城留影。(由家长提供)

儿童餐饮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有儿童餐厅

  太阳新天地四楼寅午台。

儿童餐饮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有儿童餐厅

  正佳广场三楼悠游堂。

儿童餐饮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有儿童餐厅

  星期8小镇,蛋糕制作师。

儿童餐饮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有儿童餐厅

  角色扮演,消防员灭火现场。 南都记者严艳摄

  “如果说餐饮是商场客流的发动机,那么儿童业态就是商场客流的稳定剂。”

  ———地产高级分析师相韡

  五岁的米米,俨然是一个资深小玩家。

  从海珠的滨江一号到天河东的小Q反斗城;从正佳的悠游堂到天河城的玩通天;从高德置地儿童话剧到太阳城新天地的寅午台,从番禺海印又一城游乐园到白云五号停机坪和星期8小镇……

  凡是广州大商场里稍有特色的儿童游乐园,米米都玩过。

  用她的话来说:“等下次拿到(老师奖的)贴纸,我还会过来的。”

  至于最想去哪,她说以前最想去天河城买衣服,后来最想去正佳悠游堂,现在最想去高德置地看儿童话剧。

  未来会有儿童餐厅

  米米的选择印证的是,广州商场儿童业态发展轨迹。

  中立地产高级分析师相韡告诉记者,儿童业态大致经过三个轨迹,早期是单一轨迹。在国内购物中心新兴时期,除了夹在百货里的少量儿童服饰、玩具以外,几乎没有儿童业态。

  随着商业的发展,现在的购物中心发展成三块:快时尚+集合店、人气餐饮、儿童业态。“现在的儿童业态多以一种综合体形式存在于各大商场里面,不单有儿童服饰、儿童玩具,还有儿童娱乐、儿童服务等。在这种目的性强、持续性高、连带消费多的特点下,往往一家商户都能绑定一大批家庭型的会员,形成持续不断的规律性到店,这也是目前国内购物中心儿童业态的支柱。”

  而未来的第三条轨迹,“可以大胆预测,由于有着巨大的供求量支撑,儿童主题商场在广州还是会陆续出现,而且会逐步走向精细化、高端化,未来出现更多的将是儿童服务类型的综合类高档业态商场。”

  相韡认为,这一块广州才刚刚起步,譬如儿童摄影、儿童书店,包括主题性的儿童M A LL,还有米米喜欢的儿童话剧。未来应该还会有儿童餐厅、儿童理发店等。相韡说,这是一个较新的领域,需要多向香港和国外借鉴经验。

  对于这一点,米米似乎比专家更有话事权。因为在星期8小镇,米米就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我不要当空姐,我要当飞行员,我要跟爸爸一起开飞机。”在小镇的仿真和模拟现实的“过家家游戏”中,米米体验了空姐、医生、消防员、播音主持等多种职业后,终于确认了自己的目标,虽然最近又迷上了当戏剧演员。

  儿童商业成商场“标配”

  如果说未来才刚刚起步,那至少现在儿童商业已成为广州各大商场的“标配”,甚至是“豪配”。

  在高力国际董事林明翰眼里,正佳广场不仅是广州最早开始综合性儿童业态的鼻祖之一,而且还是名符其实的“豪配”。“因为消防问题,从五楼挪到地下室,然后又搬到三楼,多次折腾,但每次折腾后正佳的儿童业态面积就会扩大,现在不仅三楼有悠游堂,五楼还有快乐园,孩子从早玩到晚都不带重样。”

  这样的“豪配”在广州各大商场并不少见。从商家趋利的本性而言,难道说背后的利润可观?

  高力国际调研及咨询部董事陈厚桥却并不这么认为。“实际上儿童业态并不能为商场赚钱。它的一般主力店租金都很低,而且投资大的儿童商业一般回本周期在5- 8年,甚至更长。但是因为儿童是家庭的核心,抓住了儿童,就等于抓住了整个家庭,商场的人气自然就上来了。”

  就好像米米喜欢去的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因为经常免费上演小朋友喜欢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童话剧而吸引了众多稳定客流,现在这些童话剧又被搬到今年元月新开张的高德汇奥体店,又吸引了众多小粉丝。还有最近刚开业的奥园广场,上午基本很少客流,唯独稻香和悠游堂,热闹得不得了。

  “如果说餐饮是商场客流的发动机,那么儿童业态就是商场客流的稳定剂。”相韡说。

  [nextpage]

  市场规模或达3万亿

  只是,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儿童业态能产生如此大的拉动效应呢?这与近年来儿童经济迅速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80后逐步进入生育高峰期,2007年至2011年末,我国迎来了新一波婴儿潮,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人左右。2016年前人口增长将保持每年1600万-2000万的水平。2011年末,我国共有0-12岁的儿童19526.53万人。

  而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数据也显示,我国婴童产业创造了9000多亿元的产值,2011年中国0-12岁的儿童市场总规模约1.15万亿元,且未来几年儿童市场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儿童市场可能会达到2万亿元,远景规模则可达3万亿元。

  “儿童业态一直都是传统商场的基础商户,如一些综合型的商场招商时都会规划出某个楼层作为儿童业态区,这往往是商场运营者解决上层商铺招商困难的有效方式。从侧面反映了儿童业态在传统商场中必不可少的角色,而且该业态现今已逐步走向高档化、精细化趋势,在广州一线高档品牌商场里面,儿童业态的分布也有增多的趋势。”

  相韡认为这背后的推动力,除了上述的人口、产业数据以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70后、80后家长们的思维方式、教育程度、生活观念以及消费观念,也较老一辈有了很大转变,他们更注重“品质消费”。

  定位和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虽然广州各大商场的儿童业态正呈上升势头,但广州不少以儿童为主题的商场却是风雨飘摇。

  相韡表示,广州的儿童业态早已渗进各大商场,基本上在每个大型商场内都设有儿童专区,而且儿童业态在各社区、路段也是遍地开花。在这种大环境下,独立经营一个单一的儿童商场本来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而宝贝城这种类型,属于零散经营,没有一个很规划的业态整合,在经营阶段也没有持续扩大其影响力,造成后期人流稀少,业态散乱。”所以相韡认为,对于儿童主题性商场,前期的策划定位和合理规划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即将崛起的广州番禺盈远儿童新天地,相韡觉得,这种在广州乃至华南地区都十分少见的大体量的单一业态商场,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如此巨大的儿童购物中心,必定会作为该业态的标志性聚集地,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容忽视。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业态的单一性,会限制其项目业态转型和发展,并且其培育期会较长。”

  “商业地产的竞争从来都不会有所谓的‘理想天堂’、100%‘蓝海’。意思就是当开发商打造一种商业模式时,它一定要考虑到市场的接受程度,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就即兴去做。”高力国际董事林明翰笑言,儿童主题性商场会对区域居住人群有要求,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是否能承受得住是关键问题。另外,交通的便捷性也要求较高。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却并不看好儿童商业。“它只是普通型业态,不会成为城市的主流经济。大多数商家显然高估了儿童市场的容量和潜力,作为附属性业态,我觉得它的规模不应该偏大,在某段时期它会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会受到限制,未来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

  [nextpage]

  家长这么说

  交通要便捷 服务多样化

 

  相比于专家的面面俱到,商家的左右逢源,米妈显然有自己的看法。

  “米米是个爱动、爱玩的性格,我不想让她执着于家里、学校的两点一线,所以只要广州有新的儿童游乐场,我都会带米米去体验。在体验、玩乐的过程中让她学会选择,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比如她很喜欢看《白雪公主》和《灰姑娘》,我就多次带她去看,回来不仅可以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自己扮演角色,还能背出一些经典台词。有一次,我们让她给一位新婚的阿姨和叔叔画像,她就能抓住叔叔戴眼镜的细节,还将阿姨画得比叔叔大,问她原因,她竟然说,阿姨话很多叔叔话很少,家里应该是阿姨做主的。”

  米妈认为,广州的儿童业态还需要继续努力,尤其在精细方面。“我曾经带米米去过香港专业儿童理发店,里面装修布置很可爱,小孩骑在动物摇椅上剪发,店里播放着动画片,这样不但免除了孩子在理发时的坐立不安,也免除了我们家长的痛苦,否则给孩子剪一个发,我们口水都用尽了。”米妈说,虽然剪一次发要350港币,但因为环境特殊孩子特别喜欢。广州目前找不到一家专业儿童理发机构,可借鉴香港思路,收费接地气点就好。

  凭着带米米玩转珠三角的经验,米妈建议广州未来的儿童商场最好考虑三点。首先是交通一定要便捷,或者停车位充足,或者临近地铁站。其次是儿童服务最好多样化,精细化,譬如儿童餐厅、儿童理发店等。最后是儿童商场的收费合理化。

  0 4 - 0 5版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邓恒 实习生 王保平(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