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9-09-07 00:00 浏览量: 1335
扬州餐饮步入“微利时代”
      近日,福满楼开价1亿自我拍卖转让,成为轰动扬州餐饮界的热点话题。作为扬州餐饮名店的代表,此举让颇为恋旧的扬州人忍不住深深叹息。餐饮界人士表示,由于当前经营环境的变化,扬州餐饮企业的发展已进入新一轮洗牌。
  光鲜表面下危机四起  
  “每次都要提前订座,晚一点就订不到座位,怎么可能赚不到钱呢?”当听说福满楼因经营利润微薄而寻求转让的消息后,某金融单位负责人老李表示疑问。由于业务上需要,每逢周末老李基本都要光顾饭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餐饮业是个暴利的行业。
  “看似很风光,其实扬州餐饮只是周末经济。”扬州人家董事长赵国祥表示,“除去周末及双休日这三天,你去看看,一天根本做不了几桌,尤其是中午更淡,而成本开支仍旧少不了。”
  市烹饪行业协会秘书处邱扬毅这样解释:“餐饮企业的成本数不清,其中包括人工、水电等费用,物料消耗、折旧、房租、营业税金,最后才是纯利。” 看来是个暴利行业,“但餐饮业老板真正拿到手的钱不是太多。”
  沈建华,江苏(扬州)食为天假日酒店董事长,他向记者表示,现在中餐宴席确实比较难做,主要是成本太高,而这两年成本居高不下日益严重。
  扬州餐饮企业真正能最后拿到手里的纯利到底有多少?顺水楼掌门人王立志透露:“前二三年,还有个15%左右,而目前能有7%就很不错了。”
  邱扬毅认为,经营环境的变化使扬州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
  第一,人工成本几乎翻了一倍,加上“三险一金”,目前平均每个员工报酬在1500元,而“2007年之前不会超过800元”。
  第二,金融风波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如果很多行业受到影响,业务饭少了,餐饮行业肯定难做。中高档的饭店大部分是靠一些业务饭支撑,真正家庭消费养不活这么多饭店。”
  第三,酒水自带缩小了企业经营范围。
  餐企平均寿命不到3年
  “微利时代”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加剧了市场洗牌。
  规模大,投资更大,难以管理。在这轮行业洗牌中,大型餐饮企业似乎更容易受伤。舜天大酒店、皇宫花园等大型酒店几易其主。
  沈建华介绍,与火锅店相比,大型宴席酒店厨师就比较多,一般火锅店只用到10位厨师左右,规模大的酒店聘用的厨师就有100多位,而且都是大厨,工资标准至少是服务员的两倍,如果聘请的不是大厨,菜肴的品质得不到保证,如果聘用厨工,菜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上规模酒店成本高还源于装修成本太高。沈建华介绍,有的酒店扩张速度很快,分店开了一个又一个,但酒店的装潢周期很短,有了3年就需要重新花钱装潢,而且顾客有这样一种图新鲜的心理,越是新开店,生意就越好。装修成本越来越高,而一次装修至少上百万,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误区。“可能实质性的利润并没有增加,相反,由于成本增加甚至可能都不赚钱。”
  去年底,江苏省工商联联合省餐饮业行业协会、省烹饪协会首次在全省13个市实施了“江苏餐饮业经营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扬州餐饮企业平均存续期800-899天。
  也就是说,扬州餐饮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
  事实上很多饭店在转让
  记者查看了近日《扬州晚报》,发现每天在报纸上几乎有近10则关于饭店酒楼转让或转租的广告。而且,有的广告已经打了很长时间,都还没转让出去。记者试探性地拨了几个转让广告的电话,获悉转让的价格基本是投资的一半。
  “投资500万的饭店,300万能转让出去就不错了。”一位饭店老板说,“现在餐饮生意这么淡,想投资的人都怕,没信心啊。”
  其实,想转让的饭店不仅仅就是在报纸上打广告的那些,还有很多饭店老板想“出手”,只是为了不影响正常生意和员工积极性,在暗地里通过其他渠道找人“接手”。
  相对一些投资上百万的饭店,小饭店的转让频率似乎更快。
  “起初,有很多人开饭店,完全出于一个赌的心态,对能不能盈利,完全没有把握。”沈建华介绍,“在四望亭美食街上,很多饭店是一年就换一个老板。”
  走出“低谷”须更新思维
  “生意好做的时候,出得再多也有人接手,现在生意难做,谁都要掂量掂量了。”对于当前酒店转让风,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转让饭店不像炒股,不管老板如何忍痛“割肉”,也不一定有人“买入”。
  扬州人家赵国祥认为,目前也许是扬州饭店最难熬的时期,如何走出“低谷”,必须探索新模式、新思路,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毕竟,作为淮扬菜的故乡,需要有一批品牌名店,为行业发展起到骨干示范作用。
  而更多的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想接手的老板来说,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经营下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