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1-19 15:29 浏览量: 1338
中餐厅海外发展的三次浪潮分析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老年老字号“狗不理”将以收购海外连锁企业方式“走出去”的消息引发热议。而据报道,截止到目前,中餐选择海外发展的名店并不少,从改革开放初期走出国门的全聚德、东来顺等老字号餐饮国企,到去年花家怡园、眉州东坡等一批中餐民营企业名店。

  不过,相比“走出去”的容易,在海外“扎根”却并不简单。

  “中餐厅‘出海’,今天回头看,实际经历了三次浪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透露,中餐海外开店的第一次浪潮,可追溯到160至190年前,目前分布在欧洲、美国的中餐馆多数是当时我国广东、福建等地移民开设、其后裔在经营的,相对来说菜品风味比较传统;第二次浪潮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包括全聚德在内的一批国营知名企业走出去,却因缺乏对当地的了解、投资选址不够谨慎、经营不善等原因几乎全军覆没。

  边疆表示,去年商务部已把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去的扶植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中餐海外开店正在迎来历史上的第三次热潮。而在这波新浪潮中, 北京簋街的花家怡园在去年已在韩国落户开店,正在与意大利等方面洽谈,新店可能选址欧洲。

  值得玩味的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餐饮界老前辈表示,中餐第二次“出海”浪潮中,对一些中餐企业尤其是国资中餐企业而言,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其中,最典型的是未改制前的老字号国企全聚德,在那波出海浪潮中,全聚德开设的海外店铺失败的居多,在有些国家的全聚德店铺甚至是“全军覆没”。

    公开资料显示, 2003年时,全聚德在美国、德国、缅甸、中国香港和阿曼等五个国家和地区开了分店,而2013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海外店分别位于缅甸1家、澳大利亚1家、日本2家。至少,全聚德在美国、德国和阿曼的店铺已全部关停了。与其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东来顺等国企。

  而调查显示,在第二波出海潮中,失败的不只是全聚德。

  “花的钱多了,本亏大了,很多店铺的店长、厨师长都跑了,有些遗留的法律纠纷持续近十年未解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当初这些企业都是国企,缺乏对海外市场了解的人才,有些开店比较盲目、管理跟不上,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边疆分析说,中餐海外开店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对海外市场的调研和分析能力不足,目标顾客是当地人,如何选址、菜品的口味如何调?二是经营管理人才稀缺,现在特色的蔬菜和烹饪调料都能空运,但难以对当地采购、租金等进行核算,制定准确的菜价和毛利率等。三是对当地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例如用工的法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等,不了解不遵守会遇到极大的难题。

  “客观地说,从中餐企业自身实力来说,中餐上市公司等其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企业家个人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中,不乏中餐单店经营额亿元的门店。从外部环境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海外对中国餐饮文化的接受能力增强,中餐的认可度也呈上升趋势。” 边疆表示。

  虽然风险“很大”,但多位业内人士还是表示,面对内需增速放缓,走出去似乎成了一些有实力的餐饮企业的选择。

  事实上,为了帮助中餐企业了解海外市场,面对中餐品牌餐饮企业进军海外的热情,为争取中餐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推动中餐走出去积极行动,中烹协已获得商务部的支持,将在今年成立海外发展中心,为去海外开店的餐饮企业提供法律商业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