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4-02-11 09:57 浏览量: 1337
永城市餐饮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具体内容

  永城市餐饮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立

  按照永城马市长的批示和食安办的要求,结合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商务局全体人员利用三天时间对欧亚路以南、铁路以北区域范围内的餐饮业做了一个了解调查。

  欧亚路以南、铁路以北这个新城区的狭长地带,目前在城区的中北部,以散居居民为主,区域内有两个建材市场、农贸市场,两所中小学,一所大型幼儿园,区域范围内非餐饮业集聚区。

  一、 餐饮业整体情况

  整个区域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高、中、低档餐饮业105家,总投资在79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700多人。规模最大的投资在3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70多人;规模最小的投资不足万元,从业人员2人。

  根据2012年下半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全市各类餐饮业共1553家,其中大型餐饮43家,中型餐饮203家,小型餐饮1102家,食堂105家(其中学校96家)。调查区域内的餐饮业占全部的6.7%。

  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新城区餐饮业共690家,调查区范围内的餐饮业占新城区注册登记餐饮业的15.2%。调查区内餐饮业实现的税收没统计(5%税率,加所得税合8%),安置就业700多人,工作人员月收入最高达4000多元,最低工资也达到1800元。另外还有绩效工资及吃饭、住宿、服装共计约2500左右(105家餐饮企业每月工资支出210万元以上,不包括房屋租赁费用)。

  二、餐饮业近两年发展状况

  永城地处河南东部,豫皖结合部,是黄淮平原的中心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永城人热情好客、待人诚恳,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从馒头、面条,到薛湖煎包、陈集面鱼,再到酇城糟鱼、龙岗烧鸡、任湖狗肉、太邱羊肉、苗桥地锅鱼等一大批地方风味名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永城餐饮业也迅速壮大,在风味小吃的基础上,一大批大型连锁餐饮入住永城,对促进永城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作出了贡献。2009年以来,高端餐饮业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以利润至上,急功近利,步入了发展的误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阻碍中小餐饮业的发展。去年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以后,高端餐饮业的增速迅速下滑,部分餐饮业举步维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030亿元,同比增长8.4%,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9个百分点。这是近十年来1—2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部分高端餐饮业2月份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一季度,陕西省月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20家大型餐饮业出现零增长,同比增速回落24.7个百分点。调查区内餐饮业特别是高端餐饮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有些高端餐饮业入不敷出,被迫关门。

  于此相反的是大众餐饮却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据永城市药监局统计,2013年春节后至五月底,新登记餐饮业242家,平均每月新登记约50家,这些中、低端餐饮业虽然在发展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个烧烤城投资5万元,每月营业收入达到15万;投资仅2万元的小饭店,经营面积80平方米,每月营业收入就达3万元;一个包子铺,投资不足万元,每天营业收入1000元左右。稍微成规模的饭店每月营业额都在15—20万元之间(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各大高档餐饮企业也都在转型走平民路线,将菜系、服务理念等转向商务、家庭,突出地方特色和风味,推出自助餐、商务简餐等平价套餐,将原来的高端消费人员留住,又吸引了不少中等消费阶层。一餐饮部负责人说,从实际效果来看,与大单相比,“小餐”利润更可观。

  三、餐饮业存在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餐饮业的发展占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它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餐饮业的发展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缺乏应有的规划,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对餐饮业缺少科学规划布局;另一方面,餐饮业在很多不合适的地段又占据一席之地,与城市结构不协调。

  二是餐饮业的多头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餐饮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对有固定场所、现场加工制作销售食品的由质监部门负责;对有固定场所、非现场加工制作销售食品的由工商部门负责。除这些单位外,还要有税务、城建、园林、水利、卫生、环保、执法等部门进行管理,每个单位针对一项职能,致使餐饮业弄不清管理单位,负担较重。

    [nextpage]

  三是我市餐饮业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存在无序竞争。我市的餐饮业虽然总体比较庞大,也有一些连锁经营企业,但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市场拓展的后劲。

  四是地方特点不突出,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着名品牌。我市地理位置造就在餐饮上南北风味汇聚,东西饮食融合,没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我们的风味小吃较多,都不能成为像重庆火锅、南京板鸭、北京烤鸭、郑州烩面一样成为一个地区的名称,更没有“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等着名品牌。

  五是各部门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我们调查的过程当中,有个别企业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夜市摊点,违规经营、卫生状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大。

  六是餐饮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食品安全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七是个别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简单。

  目前,从消费需求看,受大环境的影响,消费热点缺乏,当前经济前景不明确,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边际效应减弱,居民消费能力难以充分释放,国内消费增长短期内难有质的变化。

  餐饮业的巨大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餐饮业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餐饮业仍然会快速发展,能否通过餐饮业的发展和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季度省统计局发布数据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均实现增长,餐饮业的零售额400.75亿元,增长13.4%。1—4月份限额以上餐饮零售额82.42亿元,增长7.1%,增速同比仍回落2.8个百分点。

  四、建议

  一是认真研究当前形势,正确确立餐饮业发展的方向。应提高对餐饮业的产业认识,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扩大就业和市场建设及流通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应以打造城市餐饮综合竞争力为导向,以发挥餐饮产业综合服务功能为目的,重庆市、开封市、盱眙县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促进餐饮业的发展。目前有15个省份,40多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包括住宿餐饮业在内的民生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部分省市还出台了促进餐饮业的专项政策。最早的为2006年9月重庆出台的16条支持餐饮业发展的政策和2007年实施的水、电、气优惠政策,新疆对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和全国烹饪大赛奖项的餐饮者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等,我市也应制定具体的政策来促进餐饮业的发展。

  三是发挥地方优势,培植骨干龙头企业。

  充分挖掘地方餐饮业的优势,培植发展骨干龙头餐饮行业发展连锁经营,使餐饮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相结合,优化餐饮业发展的方向和结构,调控餐饮产业发展的布局,重点扶植品牌企业,提升城市餐饮竞争力,从而提升城市品牌和经济实力,当前在我们周边做的最好的是江苏盱眙县。

  四是成立行业协会,使餐饮业政府主导,自我管理,有序发展。

    [nextpage]

  我市餐饮行业群体过大,分布不均,政府职能部门因机构编制问题人员相对较少,管理起来力不从心,应该把1500多家餐饮业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行业协会,使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协同发展,职能部门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证照办理等实施一些管理措施,既减少工作量,又能横到边、竖到底。

  五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餐饮业的发展。

  进一步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等破坏经济环境的现象,在证照办理,各费用的收缴上要政策公开,手续完备,对重点餐饮企业的发展应享受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应给城市发展和商务中心区建设相结合。

  六是各职能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健康安全,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加大对各餐饮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监督检查中不留死角,要长期,要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关停。

  七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行政。

  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餐饮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广大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会办事、能办事、办成事、不出事。

  八是夜市摊点的管理

  我市的夜市摊点较多,他们大部分只在夏秋季晚上营业,且多为临时性场所,搭建的临时性房屋,这些场所大多在群众集中居住区附近或者交通便利的开阔地,虽然方便群众,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多无证经营;二是食品安全隐患较大;三是他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周围居民意见较大。单纯的用取缔的办法,既不符合夜市摊点发展规律,更不方便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应科学合理规划夜市摊点,做到方面群众,监管到位,确保安全。

  五、关于朱光反映的几个问题

  朱光系我市个体餐饮经营者,自2002年以来,开办了“阳光小店”、“亦乐擀面馆”等9个中小型饭店。目前在永城有五个连锁经营的中小型饭店。自去年以来,受大环境的影响,营业额下降,又加上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大,以前自由散漫的经营方式突然规范,餐饮业经营者大都有些不适应。通过实地调查,同朱光本人座谈,反复讲法律法规,朱光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对厨房灶台整改完全认识,并着手实施改造。

    [nextpage]

  对执法局拆门头改牌子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无道理。当前为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我市采取了很多措施,广大群众对“六城创建”工作拍手欢迎,为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执法局对城市的门头广告采取统一规范的的方式,把原来的一些陈旧、破损的、影响城市形象的广告牌拆掉,更换成新的统一的广告宣传门头,来提升城市形象,这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条街甚至几条街原来的广告门头全部拆掉,更换成一个模式的门头广告就显得呆板,缺乏生机,给别人的认识是这个城市条条框框太多。城市应该加强管理,城市的色彩、城市生活更应丰富多彩。各商户由于经营的类别不同,各自的宣传方式也不同,霓虹闪烁,彩灯旋转才能投射出城市的七彩幸福。对影响城市形象的门头广告要治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考虑商户的各自特点,把上下宽度限制后,根据各商户经营特点更换不同的广告门头,避免千店一面,一根腰带系座城的印象。这样也有利于群众对各经营商户经营品种类别的辨认。

  至于餐饮业的经营发展,政府部门和经营者继续研究探讨,找出一条科学可行的路子。朱光表示理解支持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