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1-04 21:06 浏览量: 1339
彭园湘菜创始人彭长贵的创业故事

  谈到台湾湘菜,必然会提到彭园创始人彭长贵。这位被视为湘菜食神的开山祖师,一手开发了富贵双方名菜,并将左宗棠鸡发扬光大。

  九十岁的彭长贵身材高大、目光如炬,即使没见过他,任谁也能远远地在众人中一眼认出他来。

  彭长贵在湖南出生、四川发迹、台湾奠基、美国扬名,人生与中国近代史紧密结合,贴近到如同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几经大起大落人生,“如今想来,人生最好的阶段就是现在。”站在一手创立的彭园餐厅里,他带着浓重湖南口音说。

  “彭园”已成彭式湘菜粉丝的朝圣地,如今北部共有八家店。九旬彭长贵早已不再亲自掌杓,但是厨房、餐厅仍是他的王国,几乎每天一早,这位“湘菜食神”还是会到他的领地走走看看。这一生,他的名字是与湘菜再也分不开了。

  十二岁 出门闯天下

  彭长贵的故事得从十二岁那年的一个下午说起。因他没帮父亲把菸袋头擦好,父亲用菸袋敲了他两下,彭长贵极怒,回呛:“干啥打老子!”(湖南语中的“老子”有“我”之意),父亲一听大怒,竟敢在老子面前称老子,反了反了,于是打了他一顿。这下把他打得走出家门,打入了厨艺的世界里。

  他辗转进入“谭厨”体系。“谭厨”指的是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长谭延,其一家三代翰林,人说富过三代才懂吃穿,谭延最讲究美食,“谭厨”也因此名闻天下。

  很多人误传他是谭延家厨,其实并不尽然。“谭家人丁众多,当时帮谭延做菜的是曹荩臣,人称‘曹四爷’;我当时是服侍曹四爷。”彭长贵聪明肯做,很快引起四爷注意。后来四爷自立门户,开设餐馆“玉楼东”,他也跟着去。

  二十六岁就任职领班,当时衡阳周围百里的人都知道有个双眼炯炯有神的小伙子做菜不得了,连大师级的人物都不免前往一探究竟。四爷去世后,彭长贵更成为四爷传人,只可惜却在这时爆发了国共内战。

  逃难过程中,父兄相继过世,“母亲裹小脚没法跑,我只能背着她跑。”他面临了生离死别,说那是人生最苦的一段。

  烤大便 救了他一命

  彭长贵偏偏在那时生了怪病,连日高烧不省人事,全身发肿,动弹不得,试过了各种药方都不见效。“最后我决定试用一道偏方。谁吃过大便?我就是用大便放在瓦上烤干了吃。”这段过往,连彭长贵儿子彭铁诚也是第一次听说。

  “不知是真有效还是心理作用,居然病就好了。”因为战乱的颠沛流离,他走遍湖南、贵州、四川等地,这也是他钻研各地菜色的绝佳机会,也为他日后触类旁通、不断研发新菜的根基。

  有一技在身的他,即使战乱中也施展得开,“似乎没一件事不是与吃有关的。”他说。

  因为名气大,彭长贵一度成为前国防部长俞大维家厨。他用剁碎了的肝类做汤,为当时八十多岁的俞母曾广珊,也就是曾国藩的孙女调养身体。一九四九年他也随着国民政府来到台湾。

  香江梦 一把火毁掉

  到了台湾的彭长贵,靠着过人厨艺,生活安逸,不过他却有心向外发展。六○年代香港比台湾还要繁盛,香港朋友力邀,于是他结束台湾事业,带了所有资金赴港打天下。[nextpage]

  在香港筹设“东云阁”酒店,却在开幕前五天,一把无名大火毁了一切。彭长贵损失惨重,只好黯然回台。

  回台后,当时的“中央银行”总裁徐柏园十分赏识他,知道他身无分文,便邀请他经营“央行”的福利社餐厅,且不收房租;唯一条件就是要煮员工餐,其余时间让他自由营业。因为他菜烧得好,连隔壁台银员工也争相到央行福利社用餐。

  那段时间,他经常跟附近银楼的老板们打牌,很多菜色就是搓麻将时创出来的。打牌难免有输有赢,也难免要跑三点半。当时还有票据法,跳票是要坐牢的。彭长贵连开支票都用毛笔,行员只要看到毛笔字,就认得是他的票子,有时明明过了时间,还会等彭长贵来轧票。彭铁诚记得,父亲曾不小心跳票遭羁押,他还到牢里送饭给父亲。

  彭长贵在台湾陆续开设了华新、华湘两家餐厅,名气大,中泰宾馆请他挂名、世界酒店开出大笔顾问费,大到足够买下豪宅;连新加坡酒店也跨海抢人,他却不为所动。

  湖南菜 多加彭这味

  原本湘菜嗜辣,在彭长贵手上,湘菜有了新生命。他将湘菜咸香辣的口味,应用在不同食材上,又改良得温顺可口;他满脑子创意,掌杓岁月里迭有新作,“左宗棠鸡”、“富贵火腿”是其中知名菜色。

  七○年代台美关系动荡,台湾时局不佳。彭长贵静极思动,一九七四年决定赴美发展,他当时已是媒体宠儿,《经济日报》曾在一九六九年九天连载名厨彭长贵的传奇故事,轰动一时。当彭长贵决定出去的消息一曝光,以“中国名厨赴美发展”下标,犹如今天王建民到美国打职棒一样光荣。

  但他到了纽约并不顺利,“我发现美国环境跟想像落差很大,不仅人事发生问题,在台湾受欢迎的菜,到了美国却乏人问津。”

  彭长贵退而求其次,先帮人打杂,在台商葛茂萱旗下一家分店任职。葛茂萱见识到彭长贵的实力,便告诉他:“如果你有心做餐饮,我这家小店就顶让给你。”这家店原名为“鸭子楼”,接下店后,改名“彭园”。

  马结婚 纽约彭园宴

  纽约的彭园,还跟马英九有段渊源。一九七六年留学生马英九与周美青的结婚宴,就是选在彭园办的。

  当时在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菜”多半指广东菜,口味以酸甜为主;彭长贵改良的“美式中国菜”便渐受瞩目。

  一次,名建筑师贝聿铭邀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吃中国菜。基辛格欣然赴宴,没想到一试成主顾。每次基辛格赴彭园,为了安全起见,维安人员将整家餐厅包下。这阵仗反成彭园的免费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