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1-06 19:35 浏览量: 1338
湘菜名厨舒桂卿从学厨到成名的故事

  湘菜名厨舒桂卿,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特一级烹调师。13岁起师从长沙挹爽楼酒家厨师胡辉元,1929年起服务于奇珍阁等酒楼。自1935年起游历南北都会,在南京、贵阳、北京等地餐馆主厨。1951年回长沙,先后任长沙饭店、德园餐厅、实验餐厅主厨。湘菜烹饪技术造诣很深,并掌握川、粤及江浙风味菜点制作,炉子、烧烤、拼盘、刀工、雕花、素菜、点心等无不精通。尤擅长筵席,如大型席面四水果、四冷、四热、八大菜、二点心、四随菜的设计、制作、拼装、摆盘等,丰富多样,精巧雅致。

  如果要编写一部湘菜近代史,湘菜厨师排在第一位的,当之无愧是舒桂卿。

  舒桂卿,1904年出生,长沙县谷塘乡马鞍冲人,13岁到长沙挹爽楼酒店学厨师艺。他师傅叫胡辉先,是曾经在衡阳当过抚台的谭布仁的家厨。

  当时长沙市的厨师有个说法,“南门师傅”要比“北门师傅”俏一些,工资也拿得高一些。因为以五一路为界,好一点、大一点的酒家餐馆都集中在现在的解放路、八角亭、鱼塘街、东茅街、育婴街这一带,舒桂卿恰好是“北门师傅”。因为挹爽楼在当时的议会西街(今民主西街),舒桂卿的手艺完全是他自己刻苦操出来的。

  厨师这个行业有个传统,门派观念非常浓厚,师门之间相互保守,自家的技术从不外传。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做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大家都知道,水平高低全在于一点“小窍”,而这点“小窍”,同行中人识破不值半文钱。为了生存,大家都只好这样。舒桂卿做厨师天赋高,手性好,师傅很喜欢他。

  舒桂卿却并不满足于一个师傅的传授,20岁那年,他只身一人来到了奇珍阁。刚去那阵子,奇珍阁的厨师们认为他是“北门师傅”瞧不起他,谁知几个月下来,舒桂卿不但没有让别人看到他出洋相,而且得到了奇珍阁的头牌厨师夏敬秋的赏识。因为第一,舒桂卿手性极好,他炒出来的菜客人都以为是夏敬秋的手艺;第二,舒桂卿舍得做,不管晚上搞到什么时候,只要有客人在他就不下班,随时等候顾客的吩咐;第三,他对夏敬秋非常尊敬,早上给夏师傅泡菜,吃饭给夏师傅装饭。这些事本来是刚入门的小徒弟们做的,像出了师这么多年而且手艺这么好的大师傅能够这样恭谦,令夏师傅感动。夏敬秋曾对别人说:“你们看,今后我们奇珍阁走出去的人(指厨师),冇得一个会搞得舒桂卿赢的。”

  舒桂卿在奇珍阁“瞟学”到夏敬秋的不少技术,后来到潇湘酒家又“瞟学”到宋善斋的一些技术。因此,舒桂卿做厨师“六个子”样样在行,即刀子(又叫案板、解切、刀工),炉子(炒、焖、煨、煸等),叉子(烧、烤),碟子(凉菜),盘子(雕花、拼盘),棍子(擀面杖,做白案小点心),由此博得“全胯子”师傅的好名声。1933年到潇湘酒家时,他每月的工资已经有12块光洋了,这在当时的厨师中几乎是顶薪了。

  由于舒桂卿手艺超群,全国各地的湘菜馆因此竞相延聘,他从潇湘酒店出来之后,曾经在衡阳的乐群酒家、庆群酒家、重庆的曲园酒家、南京的华宫酒家、伯陵餐厅等一些大酒家、餐馆当主厨。舒桂卿每到一处,一定会是那里所有厨师的“头”。在南京时,座上客通常是国民政府国防部的要人(华宫酒家有国防部的背景,伯陵餐厅呢?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薛岳有股份。薛岳,字伯陵)。1947年蒋介石过60岁生日,舒桂卿还为蒋的寿宴做过菜。应该说,舒桂卿是湘菜厨师中经历和经验都最丰富的一个人。[nextpage]

  舒桂卿的一大特长是娴熟运用各种花刀,将荤、素原料剞出橄榄、金钱、菊花、荔枝等造型,且能将完整的鸡、鸭、鱼去尽骨、杂而不伤其皮,灌水不漏,将之烹制成独创的“八宝怀胎糯米鸡”、“去全骨糖醋脆皮鱼”;能将水豆腐和蒸熟的鸡血切成一寸长、一分宽的丝,不断不碎,用以配制酸辣鲜美的“文丝汤”。素菜荤制亦为拿手,如用玉兰片仿制鱼翅、冻粉仿制燕窝、莲藕面筋仿制排骨、豆油皮仿制烤素鸭等,均可乱真;制作的象形点心如珧柱篓、蝴蝶卷、荷叶夹、鲫鱼饺、秋叶饺等,形象逼真。

  舒桂卿能娴熟运用煨、炖、蒸、腊、炒,将原料合理搭配。其煨菜最有特色,如红煨鱼翅、红煨裙爪、红煨白鳝,火候好,汤汁浓淡适中,软糯可口,色泽油亮。鸡茸菜肴更堪称一绝,鸡杀后不经水烫脱毛即取出鸡脯剁成细茸,所制菜品嫩白鲜美,如鸡茸海参、鸡茸鱼肚等。还以各式点心享名,如鹅掌酥,如意酥、罗汉酥、马蹄酥、灯草卷,小巧玲珑,味美可口;以海鲜为馅心的各种发面点心,形态美观,松软鲜嫩、风味独特。舒为人谦和,其徒弟中有不少成为烹饪界翘楚,如王墨泉、谭添三、周四安等。1984年去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