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05 12:39 浏览量: 1336
餐饮人物-张湖海创业传奇故事

  重庆东方菜根香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原名重庆菜根香风俗酒楼,2004年更为现名。公司现拥有198家直营、加盟连锁店(含中餐、火锅),注册成立了“东方菜根香(澳门)有限公司”,2004年10月,投资2500万港元的“重庆菜根香”澳门店隆重开业。全公司从业人员已达一万多人,在2004年重庆企业100强排行榜上列第54位。

  重庆东方菜根香餐饮有限公司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企业,从2000年初投资60万元建立重庆第一个“菜根香民俗酒楼”开始,短短时间,“菜根香”在全国已拥有189家直营、加盟连锁店(含中餐、火锅),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

  一群军人创业者身后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一个商业奇迹的背后有怎样的经营诀窍?

  激情燃烧的事业

  70年代中后期,和众多知识青年一样,张湖海插队到山西夏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其他知青不同的是,张湖海不认为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的苦难岁月,而是他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他在今天的回忆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息,那些带着丝丝苦涩的回忆也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田园风光画。

  关于下乡,张湖海最不能忘记的是两件事:一是他和乡民一起挑着上百斤的柴担在钟条山的深山老林中跋涉的艰辛,二是修水电站时在凛冽的寒风中率先跳进刺骨的河水里开闸放水的豪情。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和20多个知青,老乡在窑洞的通炕上光着屁股同眠共枕的场面……张湖海用诗一般的评议向我们讲述那一个个良辰美景:有在天地间漂浮,黄土高坡是粗犷的背景,甩鞭,信天游,晋剧是梦幻般的画面。

  与其他知青不同的是,在那段蛮荒的日子里,张湖海仍然固执地支持着他的人生哲学:面对现实,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到最好。

  因为表现出色,张湖海被评为全县8个“群英代表”之一;是山西省第五届最年轻的人大代表;是全国首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在那个政治至上的年代,首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必须是经过千挑万选,组织信得过的“革命接班人”。

  这段插队生活让张湖海至今保留着吃苦的“遗风”,也奠定了他基本的管理思想。

  张湖海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修建水电站的时候,他被任命为“连长”,上级用完成任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考核,同时工资按星期发放。每次发了工资,他们就把它换成酒,在粗犷的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豪情。

  现代企业所讲的“纯净考核和工资挂钩”,“激励与惩罚”,“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思想,早就被这帮黄土夺取上的农民用朴素的行为所实践。

  黄土高坡的激情与浪漫没能留住张湖海。相反,在他的思维里,只有两个字:“回家”,回到成都的家。强烈的乡愁牵扯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思乡的情绪在田间地头,深山丛林,像朝雾一样弥漫……

  张湖海的父亲,这位早年的南下干部没有逃脱时代带来的命运打击,戴着“右派”的帽子在牛棚里黯然伤神;家里只有孤苦的母亲,还有一个无助的姐姐和两年年幼的妹妹。这个柔弱的家庭需要一双坚硬的臂膀,需要一个坚强男人做支撑。

  已经“很有名气”的张湖海拒绝了包括“团委”这样充满诱惑的去处,毅然选择了当兵。他知道,只有当兵,才是知青回城的唯一出路。

  1978年3月,张湖海如愿进入北京军区空军某部,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军旅生涯。[nextpage]

  军旅生涯成就核心团队

  当兵延续着张湖海的早期辉煌,从普通一兵到南疆自卫反击战的参战连长,从两度进入空军高炮地空导弹部队指挥学院深造到成都军区某旅作战指挥部参谋,张湖海走过了一个军人的辉煌历程。

  10余年的部队经历,张湖海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一帮气质相近,能吃苦敢冒险,重合作善谋略的军人同志,这是他以后创业的核心团队。

  采访手记:记者也曾读帖临碑,对书法小有认识。在“菜根香”,记者惊诧于那些牌匾的苍朴遒劲,俊逸洒脱,尤其是“菜根香”三个字,可谓“拙实而韵味十足,狂放而不失俊俏”。当记者向张湖海请教这些都是谁的杰作时,他微微一笑:“都是我信手涂鸦的。”

  记者了解到,东方菜根香餐饮公司的管理层都是军人出身:总经理傅总,办公室罗主任,品牌中心廖总,成都基地邱总及食品厂,配送中心,沙坪店的总经理等……这个管理层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他们大都经历过军校的熏陶,属于一群有文化的军人。军人出身决定了这个团队“能吃苦,讲风险,守纪律,可将生死置之度外”,有文化决定了这支队伍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90年代初,张湖海以团职干部的身份光荣转业,被分配到成都市商业系统,开始了一个优秀军人向一个优秀商人的转变。

  依张湖海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进商业系统的某个机关,或者在行政部门谋求一官半职。但张湖海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到商场当营业员!

  在解释这一次选择时,张湖海诡秘地一笑:我当时比别人想得深了一层,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必须从基层干起。

  张湖海说:当兵的人都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永远把自己当做一名新兵。

  无独有偶,“菜根香”总经理傅传忠在退伍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个出身餐饮世家的退伍军人来到成都市饮食公司,扫过地,洗过碗,当过服务员,最后才晋升为餐厅经理,并最终成为国家特级厨师。

  今天的“菜根香”有一个硬性的规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从服务员做起。“没有经过基层的锻炼,不熟悉基层,很难做好管理工作。”张湖海扳手指头一个一个地算,所有的“高管”“中层”都经过了服务员这一关。

  张湖海先从营业员,库管员做起,然后是科长,经理,最后成了这家大型国有零售商场的副总经理。张湖海在副总经理的宝座上,为职工修宿舍,谋福利,为商场谋发展,创效益,整整倾入了7年的心血,在他离开的1997年,商场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6。5亿元。

  在这7年当中,张湖海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商人,每天都被灵与肉,思想与现实的矛盾痛苦地折磨着:那是收入与分配体制的严重不公。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湖海很认真地说:“金钱是万恶之源,金钱也是百善之本。我的理想是拥有巨大的财富,并且自己要能主宰这些财富。”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张湖海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离开,然后去开创一番真正发球自己的事业。

  “离开是明白的,离开以后做什么是茫然的。但是咱们当兵的人冥冥中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是坚信总有一缕阳光会照在自己身上。”[nextpage]

  1997年,张湖海成了无业游民,年近不惑又要从零开始。张湖海漂了半年,也寻找了半年,期间做过陶瓷生意,也去美国打过工,但是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好在张湖海与佛有缘。这次照在张湖海身上的不是普通的阳光,而佛光。十几年前张湖海结识了重庆罗汉寺的智丰和尚,智丰告诉这位老朋友罗汉寺正在招商。正在苦苦寻找机会的张湖海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是一座寺庙能做什么生意 张湖海灵光一现:开素食楼,做素食宴。

  其实做餐饮是张湖海由来已久的想法,他认为餐饮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是属于最大的易万水千山消费品,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临,他岂能轻易放过!

  又是一次战友间亲密的聚会,又是一次关于人生,事业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已经在餐饮界混得如鱼得水,在川中很有名气的“川菜大师”傅传忠,这位昔日的侦察班长极力赞成老上级的想法,并表示愿意追随张湖海,和他一起创业。

  几个战友凑足60万元,经过一番整治装修,1998年8月8日,罗汉寺“妙香斋”素食楼正式开张,同时3-6楼的佛教招待所也开始对外营业。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佛教文化早已根植在民众之中,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它又充满了宗教的神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