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09 16:23 浏览量: 1338
巴国布衣的成长历程

  “巴国布衣”是成都巴国布衣餐饮发展有限公司所创的著名餐饮品牌,诞生于1996年。巴国布衣秉承“文化、自然、民间、现代”的经营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引入川菜经营,开创了新川菜发展的先河。目前,巴国布衣现已发展成为以川菜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现代化餐饮企业集团,拥有巴国布衣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巴国布衣连锁经营公司等相关企业,并形成了以成都总部为大本营,连锁店遍及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三亚、福州等主要城市的连锁餐饮企业。巴国布衣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被誉为川菜第一品牌。

  餐饮市场上,巴国布衣从创立之初就成为业内人士追捧和效仿的对象,它不仅是川菜企业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也是餐饮行业当仁不让的领航者。

  2008年11月,东方美食KTP餐饮实战考察团开赴成都考察,巴国布衣让餐饮同行惊叹不已:巴国布衣装修风格独树一帜,企业文化无处不在,菜品精良稳定,管理细致到位。

  巴国布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企业?它何以在业内有如此高的地位,在食客中有如此好的口碑?

  巴国布衣素描

  经营理念

  文化、自然、民间、现代。

  经营特色

  以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表现为突破口,将四川地方民俗文化元素融入餐饮经营,创造出全新的就餐环境和菜品风格,使简单的就餐变为对四川地方文化的弘扬和欣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经营方式

  巴国布衣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营,包括独资和股权合作;二是特许加盟。目前以直营为主,特许加盟为辅。

  设施设备

  由于全国各店经营面积一般较大(1000—5000平方米),设施设备均按大型餐饮企业配备。全面引入信息化管理,使用电脑点菜系统、订餐系统和结算系统。

  服务标准化

  公司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各店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80%以上,服务人员以具有初、高中文化者居多。

  巴国布衣建立了一整套服务制度和培训标准。2003年,制定了《巴国布衣中餐操作手册》,2008年6月制定了《巴国布衣中餐操作规范》,为巴国布衣系统的标准化操作和人员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公司所涉足的其他领域情况

  2000年至2005年,巴国布衣连续六年进入全国餐饮百强行列。巴国布衣是目前四川省唯一的一个中餐“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餐饮行列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成都和四川的一张餐饮名片。

  经营涉足城市有成都、上海、北京、南京、深圳、杭州、拉萨、三亚、南充、大连、舟山、济南、蚌埠、晋城、常州、济宁等。

  背景:川菜没落 寻突破

  考察市场依“市”而动

  川菜也曾没落。在那个时候,市场急需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来拯救带动川菜市场,这时候,站出来的,就是巴国布衣。

  川菜正火遍天下。据统计,川菜已经占据中国餐饮市场份额的30%,川菜名牌已经占到餐饮行业的20%—没有任何一种菜系能像川菜一样在中国餐饮市场红透半边天,占据牢不可破的地位。[nextpage]

  而事实是,川菜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火爆,它也曾遭遇艰难时光。就在这样一个艰难时刻,打响“保卫川菜战”,一个企业拯救了一个行业,改写了整个川菜历史,为川菜立下汗马功劳的,就是巴国布衣和引领巴国布衣前进的何农、何学两兄弟。业内人士评价,如果没有巴国布衣,我们无法想象川菜会走向哪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川菜行情不好,数量庞大、以家庭为单位的“苍蝇馆子”很低档,高档川菜馆又比不得粤菜馆。一些高档菜馆进入了讲究精工细作的极端,勾芡很浓,或者将樟茶鸭按照鸭子的形状摆一小盘,旁边的配菜放一堆,虽然漂亮,但不实惠,给人看而不是给人吃。比起粤菜以海鲜鲍鱼等为原料,川菜的原料只是萝卜猪肉这些,非常家常。

  1996年,川菜市场更为低靡,粤菜、海鲜生猛火爆,成都各大媒体也竞相以“如何重振川菜”为题展开讨论,表示了对川菜前景的忧虑。当年9月26日,巴国布衣风味酒楼在成都挂出了招牌,这在当时,只是极其平凡的一件事,但在若干年后看来,这在川菜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巴国布衣的诞生开创了川菜全新时代的到来。

  川菜当时处在一个特别艰难和尴尬的境况中。普通四川人,并不喜欢粤菜的味儿,吃海鲜也吃不饱。但是如果宴请,一般的川菜馆档次上不去,还是去粤菜馆有面子有档次。粤菜馆从经营管理到装潢形象、服务管理都走在川菜前边。川菜一片低迷,只有火锅可以抵挡一阵,因为火锅的味道刺激性强、吃起来参与性强,所谓“火边论世界、锅里煮乾坤”,别的菜品难以替代。川菜属于山河文化,口味上高低错落,味型反差很大。

  诞生在此时的巴国布衣,在策划之初就想寻找一个突破点。其中,方案中核心的一条就是“依托巴蜀民间文化背景,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整合现代餐饮业”。

  背景:避开风行的粤菜 不与高档较劲

  定位市场就做民间菜

  面对来势汹汹的粤菜在餐饮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巴国布衣选择的招数是避开它,走出自己的路子。

  巴国布衣很早就对川菜做了重新的梳理和定位,当时大多数川菜馆档次都很低,卫生条件比较差。市面上高档餐馆是粤式酒楼,由于川菜采用的都是市场上很普通也很便宜的原材料,如果让川菜和粤菜比高档那会更没有出路。巴国布衣认为,川菜跟着粤菜风格走,只会是邯郸学步。当时川菜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就是,川菜羞于承认自己原本是个大众菜系。

  巴国布衣从一开始就思路明确,“提出川菜不要在是否高档的问题上与粤菜较劲,它就是一个大众菜系,我们要做的只是给它增强文化品位”。巴国布衣的装潢上颇有古意,运用了川剧脸谱、川剧表演、巴国文化等因素,把地域特色做出了雅致的风貌。1996年巴国布衣首先打出“振兴川菜”的旗号,从形象风格、经营氛围上在巴国文化上做文章,既是乡村风格又相当儒雅,使川菜形象提升了一大步。

  巴国布衣研究市场得出,现代食客开始追寻“返璞归真”的价值取向。巴国布衣尝试把纯民间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川菜经过改造后,在有特色的装饰大厅里,卖出高档风味来。寻找民间菜的过程就是一个采风过程。成都属于川西文化,川西菜口感做工细腻,与蜀文化的“柔”相贴近;重庆一带的川东文化刚烈有劲,川东菜味型浓烈,更加“江湖”一些。所以我们在成都推出川东菜时,一下子与粤菜拉开距离,打开一片新天地。

  巴国布衣董事长何农曾经在四川大学旁开了个有名的茶馆“东九时区”,后来又做了印第安文化的酒吧“红番部落”。虽然从来没有开饭馆的经历,谙熟经商之道的何农从一开始就思路明确:“市场上已经有的我绝对不要。”所以巴国布衣一开始就提“禁忌”:不要雕花门窗,不要雕龙画凤,窗子不用曲线,全部用大方格子。

  巴国布衣在菜品制作上颇下心思,1996年和1997年巴国布衣的一拨创办人,花了大量精力去四川民间找好吃的。凡是风闻的风味,都要去看去吃。虽然很多民间菜不成体系,但就是特别香,很好吃。1996年他们听说了都江堰有位厨师很棒,他炒的菜用自制泡椒,非常好吃。巴国布衣想挖他,特意又约了个时间去品尝。结果这位师傅为了表现自己,特意换了新灶台,调料也换了,用当时流行的做法来炒菜,反而让他们大失所望。他失去了自己最独特的风味,这不是巴国布衣想要的。巴国布衣想要的,就是独树一帜的味道。

  巴国布衣对传统川菜做了改良,紧扣“民间化”:不仅把纯正的川东家常菜端上了餐桌,更把民间的干豇豆、腌菜这些以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原料烹饪出了特别的味道。从此,民间和自然取代了雕琢之匠气;创新与整合击溃了世袭的秘方,文化和制度驱逐了陋习与行规……逐渐梳理出一条古朴粗犷又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