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12 12:23 浏览量: 1337
大娘水饺的发展史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以“大娘水饺靠中央厨房创造6亿只水饺传奇”为题,对“大娘水饺”的成功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相继将“大娘水饺”作为中式快餐的成功典范进行了追踪报道,“大娘水饺”的掌门人也被推选为2006中国餐饮行业领袖人物。

  大娘水饺餐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4月2日,地点在常州商厦拐角处,面积约30平方米,员工6人。当时并没有做水饺,而是经营的中餐,店的名称叫“常州商厦美食园”。该店一天营业额为230元,1个月累计营业额为3万元,月亏损额约1.5万元。

  经历过生活磨难和餐饮市场摔打的老板吴国强并没有气馁和退缩。当过机关干部、新闻记者的他既不服输又正视现实,定下心来仔细琢磨:如今,中国的餐饮业已进入大众消费时代,餐饮市场的商机到底到哪里?

  面对现实问题,他反复推敲,从中国传统食品中认真寻找,这种食品必须能白天卖了晚上卖、一年四季都能卖,才能获得成功。在这段苦苦思考的日子里,吴国强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大学毕业后到青海生活时的一段经历,那时作为青海省作协会员的他每当风尘仆仆地回到家,邻居大娘总会端上自己家擀制的热气腾腾的水饺给他饱餐一顿,使远离家乡的游子倍感亲切。

  饺子源于中国古代隋唐年间,距今约一千四百多年,堪称中国的国粹。北方人喜爱把饺子当主食,民谚曰:“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 ”。南方人虽以食大米为主,但也把饺子当作一种点心和辅食。既然饺子为中国大部分人所接受,这中间会不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思路决定出路,吴国强当机立断,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于1996年5月8日开始在30平方米的小餐厅经营起水饺生意。他请来了一位退休的东北老大娘当起了包饺工,自己则亲自动手拌制饺馅。第一天包的水饺一卖而光,第二天、第三天同样如此。问问顾客,反映居然不错,于是他又请来了第二位、第三位包饺工,自然生意也日趋火爆。

  为了顺应快餐外卖市场形势的发展,公司于1996年11月23日成立了“ 大娘水饺 ”常州外送店,用摩托车把“ 大娘水饺 ”送到千家万户。外送店的开业,为公司创业阶段流动广告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大娘水饺”在常州知名度的提高,堂口店这个小小的30平方米餐厅已无法满足广大顾客的要求,每天有近300名顾客因吃不上水饺而离开店堂。潜在的市场需求,催促吴国强向前迈进,为此他千方百计筹集了10万元流动资金,于1997年1月1日开办了“大娘水饺”常州商厦超市店。超市店的开业标志着企业原始积累的开始,不但使吴国强还清了前面所有的债务,而且有了一定资金开办后续的连锁店,公司的发展初获成功。常州商厦“大娘水饺”超市店的开业,标志着公司进入第一个发展点。

  超市店成功后不久,1997年4月18日公司乘胜追击,“大娘水饺”常州中联店的开业又一炮打响。但此后一段时间内,由于选址等方面定位不准确,导致公司在发展上走了一段弯路。

  1997年9月8日至1998年5月7日,我们在常州亚细亚影城开办过一家连锁店,但苦心经营8个月后只能告退,半年多的努力竞换来了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在南XX庙“ 六凤居”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损失了5万元,连续的打击令我们暂时陷入了困境之中。

  1998年9月10日,经过缜密的调查和市场研究,公司再次鼓起勇气,迈出常州,在苏州石路成功落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踏上了一条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进行水饺堂食连锁快餐化经营的道路。苏州“大娘水饺”石路店的开业,标志着公司进入第二个发展点。[nextpage]

  此后的三年里,我们凭着“吴大娘”品牌、鲜嫩可口的饺子、汤品和独特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挥师南京、镇江、南通、无锡。

  1999年9月20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改建开街的日子,公司毅然将自己的“土招牌”竖立在了这个世界名牌林立的“中华商业第一街”上,成为首家进驻南京路的江苏餐饮企业。当时,火爆的营业场面轰动了上海滩,引起了上海政府机构及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徐匡迪市长还在一次商贸会议上提出上海各商业中心应多引进象“大娘水饺”类型的快餐企业。上海“大娘水饺”中联店的开业,标志着公司现代化连锁体系的初步建立,“大娘水饺”文化氛围、品牌号召力的逐渐成形。从此,沪宁线上品尝“大娘水饺”成为一种新时尚,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纷纷研究和报道江南“吴大娘”现象,上海、南京等各大报刊、电视、广播都不时推出专版、专题报道,“大娘水饺”已成为中国快餐业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上海“大娘水饺”中联店的开业,标志着公司进入第三发展点。

  2001年是大娘水饺的发展年和管理年,公司发展的步伐跨出了江苏和上海,分别在安徽的合肥与芜湖、北京、山东的青岛开办了五家连锁店,实现了公司多年来进驻北京的夙愿,使大娘水饺经营的地域扩展到五个省和直辖市,积累了跨地域经营的经验,标志着大娘水饺进入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北京前门店和青岛佳世客店的开张,标志着公司进入第四个发展点。

  水饺,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的影子。大娘人心中有一个梦,就是把蕴涵着深厚中华民族文化的水饺介绍到异国邻邦,让华夏文化之光通过水饺传遍全世界。2002年底,我们悄悄地开始了自己的梦。同时,我们对企业的结构也开始了新的探索,斥资五千万元建立速冻厂,并且对加盟店建立和建设进行了尝试。

  2003年元月1日速冻厂的奠基,以及加盟店的成功标志着公司进入第五个发展点。

  2006年7月28日,昆山大润发店开张。与以往不同,在这里人们发现大娘水饺提供了两种供餐形式--个性点餐方式与即点即取方式,分别适应闹中取静的休闲顾客和现代都市讲究效率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同汉堡包一样,水饺终于也可以即点即取。大娘水饺迈出了一小步,中式快餐跨跃了一大步。昆山大润发店的开张标志着公司进入第六个发展点。

  公司经过了十年多的发展,至2006年12月,连锁店总数逾200家,公司拥有餐位二万四千多个,营业面积五万六千多平方米,员工人数五千多人,成为国内十大“中国快餐连锁著名品牌企业”和“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