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16 17:36 浏览量: 1343
沈关忠:楼外楼生意好背后的故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林升本意是讽刺南宋政府偏安一隅,不思复国。不料几百年后,一位有商业头脑的落第文人洪瑞堂却摘取其中“楼外楼”三字为酒楼命名,从此揭开了楼外楼近160年的辉煌历程。

楼外楼总经理沈关忠

  记者:有人说楼外楼是餐饮业的第一楼,你觉得这是对楼外楼恰当的评价吗?

  沈关忠:我认为还算恰当,呵呵。近10年来,很多国际餐饮连锁企业进入中国,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现在杭州市区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有8000多家,但是经营状况好的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楼外楼目前在单位面积的盈利能力,国内无人可以匹敌。从改制到现在,每年保持着10%—12%的增长。楼外楼背靠孤山,面对西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很多来杭州的游客都把楼外楼当成必到的酒楼。杭州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西湖是杭州的窗口,楼外楼又是西湖的窗口。

  记者:很多人说楼外楼的成功主要是靠地理位置,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

  沈关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楼外楼的经营上,这个说法同样适用。地理位置的优越,一直是楼外楼很大的一笔财富,当然,重要的还有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经营策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楼外楼的生意远比不上杭州市区其他几家老字号酒楼。

  我们制定了有连贯性的企业战略,始终保持一流的产品质量。又通过体制改革,用按岗定薪等措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1999年刚完成改制时,楼外楼一年的营业额是8900万元,到今年,我们半年的营业额就已经接近这个数字。

  楼外楼还是全省首家导入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餐饮企业,这应该和楼外楼的地理位置关系不大。[nextpage]

  记者:西湖景区的建筑限制太多,这是否限制了楼外楼品牌价值的拓展?

  沈关忠:是的。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多元化发展,包括在西湖建水上餐厅,在萧山投资水产品市场等。

  楼外楼单位面积的营利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所以楼外楼现在的定位,是利用好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开发楼外楼食品,将楼外楼的名菜实现工业化生产,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如今,真空包装的东坡肉、叫化鸡等产品都很俏销。在杭州市内,我们已经开了11家外卖店,专门销售楼外楼食品。目标是,以每年开10家的速度,在市区开70—80家外卖店。

  记者:现在像川菜等其他外来菜系非常强势,楼外楼如何抗衡?

  沈关忠:这几年川菜等的发展势头确实很旺,可喜的是杭帮菜在经过几年的调整以后,也从川菜等其他菜系里面吸收优点,创出很多新菜,渐渐风靡。

  杭帮菜本身就是包容性很强的菜系,它的色、香、味、型本身具有西湖山水秀美的特点,很受顾客喜爱。楼外楼的抗衡办法就是不断创新,在保持传统名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菜品,擦亮百年老字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