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17 17:44 浏览量: 1338
盲人罗红胜谈养鱼创业致富历程

  谁说盲人创业不靠谱,湖北武汉就有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叫罗红胜,靠养鱼创业致富,这是如何的一个人物呢,下面就跟着中国吃网的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记者采访罗红胜时,正巧碰到有客商来买鱼,由于不放心,罗红胜非要李四桥带他到现场去看看。

  罗红胜:“武昌鱼。”

  记者:“这有多少斤?”

  罗红胜:“这个大概1.3斤,这个鱼要大一点。”

  记者:“这是什么鱼?”

  罗红胜:“这是鲢鱼,这个鱼4斤。”

  记者:“你怎么辨认这个鱼呢?”

  罗红胜:“它这个重量,一般我们拿的多,鱼拿的多就知道了。”

  其实,罗红胜并非先天失明,在失明之前他已经是当地一个水产养殖大户。12年前的一天晚上,罗红胜骑着刚买不久的摩托车回家,车速很快,人和车冲进了路边的石灰坑。

  罗红胜:“当时掉下去的时候,眼睛就不行了。”

  罗红胜的母亲:“打电话说孩子掉进石灰坑里了。”

  罗红胜:“当时在武汉医院,北京、上海都去过了。”

  罗红胜的母亲:“我哭了多少年。”

  记者:“结果怎么样?”

  罗红胜:“结果教授说没希望了。”

  罗红胜绝望了,在回武汉的列车上,他几次都想跳车自杀,为了阻止丈夫的轻生行为,妻子跟他形影不离。

  罗红胜的妻子:“我们当时还不是劝他,说的,不为你自己着想,起码一条还有两个孩子,再还有我们,你如果丢下我们,我们如何生活呢。”

  回家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罗红胜一直很消沉,让他的妻子感到可怕的是,失明后的罗红胜变得异常暴躁。

  罗红胜的妻子:“心情变得比较暴躁,有点什么事就发火。”

  记者:“跟谁发火?”

  妻子:“给家里人,孩子,跟我发火。”

  其实罗红胜心情变坏是有原因的,在他眼睛失明以后他的生活全乱了,养殖场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罗红胜的妻子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在身边照顾他的衣食住行,鼓励他再创业。

  眼睛失明了,再创业只能从事最熟悉的行业,当时罗红胜的家乡兴中村有很多荒湖、荒塘、承包费用很低。为了收入不受影响,罗红胜又承包下2000亩的湖面,继续养鱼。凭着过去养鱼的经验,他当起了家庭养鱼技术顾问,具体的活交给父亲和弟妹做,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由三弟罗三桥带他到湖边转转,让弟弟把养鱼的一些情况讲给他听。

  记者:“这一般养殖户都知道,为什么还需要你来指导呢?”

  罗红胜:“因为我眼睛看不见,在家里也呆不住,自己的事自己每天想过问一下,在家里面闲着也蛮痛苦的,眼睛看不见。”

  养鱼卖鱼让罗红胜一年能赚一、二十万元,但是鱼的利润越来越低,想赚更多的钱就得发展新的产业。就在这个时候,失明以前养鱼时结识的一个湖南朋友,向他推荐种植湖南湘莲,投入小产量高。罗红胜打算试种一点看看,由于自己看不见他请来附近村里的几十个村民帮他种植。

  罗红胜:“第一年的时候种了200多亩,那时候还是在试验阶段。”[nextpage]

  记者:“为什么要试验呢?”

  罗红胜:“试验因为它投资大,投资一大了,它没产量了,因为我们对它不熟悉。”

  记者:“怕损失?”

  罗红胜:“怕损失,因为眼睛看不见,办什么事情都要小心一点。

  湘莲原产地在湖南,它只长莲子不长藕,第一年种湘莲罗红胜每亩投入了200元,由于他的湖底地肥,当年湘莲丰收亩产达到150公斤,莲子米的市场收购价是12元1公斤,罗红胜第一年种湘莲就赚了一笔。

  罗红胜:”第二年规模就扩展大了。种了1000多亩,但是面积大的话,它利润就小多了,它因为管理方面,什么方面的,它就一亩田赚个六七百元。

  一亩赚六七百元,1000多亩一年能赚六、七十万元,罗红胜靠种植湘莲赚钱了,很快周边的村民也跟着大面积种植湘莲,两年以后,莲子米的市场收购价跌了一半,这时罗红胜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项目。

  罗红胜每天早上给家人安排好一天的农活后,他就会到村子里找其他养殖户聊天,一次一个养殖户无意之间说起武汉市螃蟹的市场价卖的很高,罗红胜就动了养螃蟹的念头,不懂养殖技术,最后他在汉川市找到了一个叫罗丛海的螃蟹养殖能手。

  罗红胜的合作伙伴罗丛海:“通过朋友介绍以后认识,我们就来一起合作。”

  罗红胜:“他出技术也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跟他一起联营。”

  1998年,罗红胜带着合作伙伴罗丛海在武汉市水产市场考察时发现,螃蟹售价最高时1公斤能卖到500元,价格大跌时1公斤也能卖到200元,罗红胜在心底算了笔账,只要每公斤螃蟹的平均价格能达到300元,就有赚头。

  过完年,他们到上海进螃蟹苗,当时1公斤螃蟹苗卖560元,他们买了150公斤,在罗红胜的湖里进行小面积试养,由合作伙伴罗丛海负责养殖,罗红胜负责销路。

  罗红胜:“那年是产了有4000多斤吧。”

  记者:“市场价位怎么样?”

  罗红胜:“价位那个时候是100多元1斤。”

  记者:“能赚多少钱?”

  罗红胜:“赚了20多万元钱,二三十万元钱。”

  记者:“总共在这儿养了多少年螃蟹?”

  罗丛海:“养了8年。”

  记者:“你能赚多少钱呢?”

  罗丛海:“8年搞了70几万元钱。”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罗红胜对于螃蟹养殖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关心,他都要参与,特别是在卖螃蟹的时候他要亲自把关,坚决阻止不合格的螃蟹上市。

  罗红胜:“这个是公螃蟹,这种螃蟹它是母的。”

  记者:“看这只螃蟹能上市吗?”

  罗红胜:“这不能上市,这是没用的苗。”

  记者:“你怎么知道?”

  罗红胜:“这一点小也不能上市呀,再它的这个脚,它都是软的,它里面没有肉。”

  2000年,罗红胜试养螃蟹成功之后,恰巧在这时莲子米的价格一跌再跌,罗红胜决定将自己1000多亩湘莲塘毁掉,变成一个天然的螃蟹池。

  罗红胜的弟弟罗三桥:“我当时肯定是有些反对,为什么呢,他当时栽莲子米的时候,这一片湘莲塘里面,一只莲子米,一只藕苗就是0.5元,投资非常大,后来说搞水产快,赚钱来得快,我就同意了。”

  2年后,螃蟹价格逐渐下降,罗红胜在继续养好螃蟹的同时,一边种植湘莲,一边发展精养鱼池,同时还在琢磨着搞点新产业,他开始走特色农产品多种经营的路子。[nextpage]

  一天,收音机里介绍最新的农产品项目菜藕种植,这种菜藕在泥底一尺左右生长,比传统的莲藕更易采挖,每天每人的采挖量可以达到500公斤,是传统莲藕采挖量的6倍。而且产量高,每亩能达到2500公斤,听到这个信息罗红胜心动了。

  罗红胜:“我考察了一下,也在市场上面考察一下,现在一亩田产到4000斤,到最低的打算产4000斤,每斤只打算卖0.5元钱,就有一点利润了,如果说0.7元钱,0.8元钱的话,那利润就更高了。”

  经打听得知,已经有安徽人在洞庭湖大量种植这种菜藕,效果不错,而当地人又不懂菜藕种植技术。罗红胜心里盘算着,自己有地,如果找安徽人合作,就不用为种植技术操心,于是,他跑到洞庭湖找到了一个叫李四宝的安徽人。

  安徽合作伙伴李四宝:“碰巧,有缘吧。”

  记者:“怎么个有缘呢?”

  安徽合作伙伴李四宝:“我们在洞庭湖,就在一个饭店里吃饭,他的妹夫是我们安徽人,通过这个关系给我介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