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12-26 15:32 浏览量: 1336
关泉海:稳打稳扎,做百年老店

  关泉海,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餐馆总经理,海碗居老北京炸酱面是具有老北京特色的餐饮企业,具有京居建筑的风格,灰砖青瓦,雕花格窗,朴素淡雅,宽阔明亮、充满京味风格的大厅,“高梁桥”、“厂甸”、“白塔寺”等诸多包间,再现京味儿民俗民情,地道京味儿餐饮建筑文化。

  在北京国际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挖掘整理并创新了百余道老北京菜肴和小吃。关泉海还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对传统美食进行了现代标准的量化认定和管理。

  关泉海的执著精神让“海碗居”在京城豪华酒楼林立,高档菜肴风行的餐饮潮流中,开创了“平民精致美食”之路。而传统的本土京味餐饮文化也在他们这里得以保留和弘扬。

  在京城这块餐饮流行的前沿阵地,曾几何时,粤菜称霸,川菜风靡,湘菜当道,餐饮江湖各大菜系“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一两年”,反倒是本土京味餐饮文化似乎被边缘化了般,变得难觅“芳踪”.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并自言有深深老北京情结的关泉海,骨子里有着一股执著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让“海碗居”在京城豪华酒楼林立、高档菜肴风行的餐饮潮流中,开创了“平民精致美食”之路,而传统的本土京味餐饮文化也在这里得以保留和弘扬。

  除却几家蜚声中外的餐饮老字号,在北京,真正能把传统老北京风味做得风生水起的,海碗居绝对排得上头几位。追寻其中的奥秘,关泉海说,首先在于一个“地道”.走进海碗居,看到的是久违了的方桌条凳子、鸟笼瓷瓶、民俗年画,听到的是店小二那字正腔圆、不绝于耳的京味儿吆喝,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老北京风味小吃不仅品种全,做法和口感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除了这些京韵十足的店面要素,关泉海强调说,经营传统餐饮文化项目,关键还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和梳理,“倚老卖老”是跟不上变化了的市场形势的。多年来,关泉海通过寻名师、访名店,一方面对传统小吃或保留或改进或淘汰,形成了海碗居独一无二的菜品结构,另一方面对老北京文化中“古道热肠”的部分进行全新演绎,形成海碗居独特的“爷文化”,这些都构成了海碗居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

  谈及与文化餐饮的这份情缘,关泉海坦诚地说,刚入行那会,更多的只是想证明个人的价值和能力。上世纪80年代,关泉海在国营单位当过领导,下海给自己打过工,但发展得并不是很顺利。当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面对新的发展时,关泉海下定决心要在新的领域大展拳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关泉海对老北京文化有着深深的情结,他发现市场上那些打着老北京旗号的馆子,要么口味不正宗、工艺不地道,要么门面陈旧、不上档次,关泉海在痛心本土文化缺失的同时,也认准了自己的市场所在。于是,1999年7月,以老北京炸酱面入手,以京味文化为主打的“海碗居”品牌诞生了。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做传统京味小吃,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工艺复杂、流程繁琐,利润却非常薄。但在关泉海,他的想法很纯粹:找回正在逝去的京味、京情,让过去只在市井流传的北京小吃提升一个档次,登上大雅之堂。[nextpage]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关泉海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餐饮文化如何与现代餐饮市场融合?十年的摸爬滚打,他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唯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根植于企业内核,他的文化餐饮事业才能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具体来说,关泉海将标准化管理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制定出标准化操作手册,重点对企业的出品进行详尽的量化,并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监督。此外,企业还建立了配送中心,集中采购、运送食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菜品的品质。近十年来,海碗居红火的餐桌景象就很能说明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目前,海碗居旗下共有四家直营店。对于前方的路,关泉海表示,“发展是必须的,扩大规模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但我更想将海碗居做成”百年老店“,没有成熟的市场我们不做,没有精干的管理和服务团队,我们不做。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品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稳打稳扎,相信关泉海脚下这条弘扬本土京味餐饮文化的道路将会愈走愈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