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1-05 18:06 浏览量: 1339
稻香集团发展如此成功原因何在

  稻香集團由一九九一年成立至今,已建立了坐擁超過八十五間食肆的龐大網絡,分別在香港及華南地區擁有逾六十九間及超過十六間食肆。這些食肆均位於黃金地段,人流暢旺,吸引了大量生活豐裕的中檔市場顧客。稻香集團利用創新而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成功為食肆吸引新的顧客,並加強了各品牌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现在就一起来看看稻香集团发展如此成功原因何在?

  1999年3月,稻香在深圳开设第一间内地旗舰店,已然打响头炮,跟多间香港分店一样,人山人海,大排长龙。而刚于2000年12月28日开张的广州分店亦旗开得胜。稻香大老板钟伟平对发展大陆市场信心十足,并扬言稻香要在3年内,在广东省多开8间分店。

  被问到成功的关键,他说:“成功人讲勤奋,失败者才讲运气。”

  位于广州金融大厦二楼的稻香广州新店,当筹备工作踏入最后15小时的倒数阶段时,笔者曾到现场与钟老板有过一番访谈。当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眼见3000多尺的店铺内,到处都见装修工人在钻墙锯木,水电师傅忙着装“喉”(水龙头)驳线,还有侍应生们移台搬凳,连入口的木雕招牌都未开始雕刻,楼面几十张火锅台亦未装妥。一切尚在赶工之中,笔者为明早能否准时7时开张而着急之际,仍未见老板钟伟平的身影。

  在酒楼来讲,今次开张都算准备得挺充足的了!这间铺10月8号才装修,连设计筹备都不用60天,也算是一个奇迹。

  位于广州东风西路的稻香,离火车站约10分钟车程,比邻连接酒店,商业大厦和政府部门,比起火车站附近的新兴旺区天河区,这里以本地商务客居多。如果这里做得好,天河都会开多一间。其实他很有信心,要不也不会投资2000万元这么多。这里是中国银行广州的总部,虽然旁边的丝绸酒店不是五星级,但那里客人常满。

  钟伟平希望刚开始不要太旺,因为一旺就乱哄哄,得罪这些客人就不会再回来。有半个月给员工熟悉一下环境就更好。

  午市吃鲍鱼燕窝

  翌日早上7点,数小时前还未成“形”的稻香,已准备就绪开门做生意。开门后不足一小时,已经有10几台客;到了10时许,楼面的70多张台,有七成坐满,而午市时段,24间厅房,更有三分之一被订,其中有一台更是“大客”。钟伟平想不到生意这么好。他觉得这里的人很有趣,午餐都会吃鲍鱼和燕窝,香港就不会这样。

  广州新店旗开得胜,只因早于1993年3月,稻香首次进军大陆,在深圳打响头炮所致。香港营商环境始终有限,开十间二十间都只不过做600几万人生意,广州单是一个城市就已经千几万人,不到大陆开店,绝对是一个扩充危机。此外,他亦想借发展大陆市场,为日渐庞大的稻香集团进行改革。[nextpage]

  因为香港稻香做的时间长,形象已经深入民心,反而大陆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一切都重新开始。为一改稻香的“街坊”风格,钟伟平在深圳店开张前,特意请来高文安的徒弟为稻香改头换面,以清雅舒服取代金碧辉煌。棕木色为主的装修,配以干禾稻的装饰,突出“稻香”形象,桌上摆放不锈钢头的黑胶快子及色彩鲜艳的餐碟,又增加核化卡座,扩阔台与台之间的空间感,务求将稻香“年青化”。就连标志的字体都从隶书改为行书,更显活力。由于顾客对新模式相当喜欢,他表示香港的分店都会逐步转“型”,而刚于七八月开张的轩尼诗道及青衣城新店,正是转“型”的样板。

  反贪成契机

  以往港人在大陆做简单,一定要靠关系,搞“疏通”,今天情况不同,现在你请他们吃饭都不敢来的了,朱总理肃贪,内地营商环境改善很多。所以稻香初到深圳开店时,发现一切都比预期中好。

  以前香港经济环境好,一些业主不愁没生意做,不租给你可以租给第二个人。但这边业主很欢迎外资,而且国内地方大,他们都很开心找个好租客,所以会帮忙搞消防、环保措施等,比较合作。最后他选择了深圳位于友谊商场五楼全层共2000多平方的铺位,作为稻香在大陆的第二分店。

  选酒楼铺最关键要整层,因为方便管理之余又减少人力消耗。而且这个商场集中了一班消费力较高的深圳客,这里卖的是贵价的东西,没有香港人来,香港人只会去买低档货的地方买便宜东西。

  在内地发展不可以只靠港客,一定要本地化,客源是这样,人手都一样。故此,深圳店内除了两名经理及两名厨师是香港人外,其余280人都是来自各省的内地员工。他希望2~5年后,稻香做到全而本地化,这才算正打入内地市场。

  内地生意利钱厚

  内地人工工资低香港很多,是肯定的,他用56000元请个经理,在这里可以请50人,但最重要的是他可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可以请到最好的。相比起香港的那些整天都是“骑牛找马”的心态,见工时第一句就问有多少钱工资。但内地人来现工时就多数会问公司稳不稳定。

  为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及减少流失,稻香的工资一般比市价高一成半。例如侍应生平均月薪市价是800~1000元;在稻香工作,则大概有1300元~1400元。即使如此,深圳分店一年总人工支出也不过40万,同样的规模的酒楼在香港光是工资都超过200万元。

  其次是租金方面,2000多平方的铺位在香港要差不多60万月租,但深圳店却只要不到10万元。两大开支,跟香港比较差不多赢了八成。

  至于定价,虽然午市点心平均比香港便宜三成,但由于稻香的特平优惠如“68元一斤龙虾”全线统一,所以晚市消费跟香港相差不远。反而内地人消费,比港人还轻松点,他们比较舍得吃。近来有人订了20围酒席,每围酒席都要4000元的!厅房结帐差不多都有9000元,酒都要六七百元一瓶。他们请客很讲面子,所以吃饭多数要订房,还要大房。既然菜价跟香港差不多,而营运费用又比香港便宜,利润可想而知了。

  服务水平胜香港

  虽然内地投资有不少优点,但有的内地人却不够香港人头脑灵活,而且员工来自五湖四海,质素一定有参差。钟伟平认为,装修做得好,有钱就可以,但有钱都未必做得叟的,是服务质素和公司管理。所以他非常着重人才培训。开张之前,上至店长下至侍应生,每一位员工都要先接受一个月职前培训,统一服务质素。

  开张到现在,要教员工学的东西有很多。比如他们会在客人面前将碗消毒后再上汤,一来可以保温,客人又会觉得他们很卫生,其他“欢迎光临”、“请慢用”、“不好意思让一下”等就一定要讲。

  就笔者所见,深圳店的服务员的确很细心。由门口到入坐,“欢迎光临”讲个不停。即使客人未有示意,他们都自动自觉斟茶加水,又替客人用“椅套”套着挂在椅背上的外衣,以免弄污。[nextpage]

  内地市场新出路

  要在不同饮食文化的地方立足,除了要做好本分外,还要有一定的坚持。在深圳有个特别的饮食文化,就是吃饭要打折、折扣多少就是面子大小的衡量准则。而经理陪酒,亦是“给面子”客人的行为。颇有原则的钟伟平,对此却颇决绝。稻香坚持明码实价,宁愿靠服务同品质,都不会打折,标明大众化形象。深圳店最初一个月生意较差,度过一市才几张台吃饭,还整天给人骂没折打。

  而最初的客路,亦以港人居多,占八成。其后本地人开始适应稻香做法,香港和深圳客的比例已是各占一半;到了第三个月,生意额增长至300万元,还开始在午市时出现人龙。如今深圳店午市,同旺角稻香一样人山人海。

  做饮食就好像存钱一样,一日一日地装到钱袋里,客人更要一个一个地存。钟伟平成功打开内地之门,深圳那么繁荣,广州又是有170000间饮食店,如果连一间稻香都容纳不到,问题就是出在自己。其实不用管那么多什么生意直觉和经验,都知道不成功就会失败的,关键是自己做得好不好。对内是市场充满信心的他,扬言在未来三年内,会于广东省开多八间分店。

  稻香结构较简单

  稻香集团之所以在10年内发展迅速,原因之一是股东结构简单。每间分店都由钟伟平及黄国占七成大股。69岁的黄国,早年经营稻香饭店,其后与钟氏合作搞稻香,日常业务由钟氏负责,而他只以顾问身份参与投资。至于各分店其余股份,则分散在一些资深的分店经理及大厨身上,街外投资者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