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1-19 14:54 浏览量: 1337
访在田公馆老板梁起龙

  在田公馆的老板梁起龙先生不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食主义者,还是个美食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一个真正的美食家是永远对美食充满着好奇、迷恋和执着的,与“好色”之徒无异,只是对象不同而已。梁起龙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田公馆老板梁起龙

  这是一个爱做菜的人,对美食非常的挑剔,天生一副“金舌头”对味道极为敏感。有过三年吃素的经历,误以为跟佛有缘。岂料这是他作为“食神”的再次升级,经过这三年他的口腹能立即识别食物中是否有“异类”的添加剂。他在广州有一间餐厅,餐厅名为“在田公馆”,“在田”源自周易“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为“一些好的事情刚刚开始”。

  在田的厨房做菜是梁起龙最喜欢的,对食物的烹调有独到的见解。为了做好一道肉菜,他首先将预备做菜的肉切下一小块--生吃!了解肉质松软程度以及鲜的程度,再对它作出适合做什么菜的判断。对他来说菜谱无用,最有用的是自己的舌头,“你需要知道什么样的味道才是最好,怎样的搭配才是最适合。要擅长用手去感受自己做的菜,确实了解它所达到的程度”。

  “我做两件事不会累,一就是做菜,一整天站着做菜,我也不会累;第二就是看书,喜欢看一些有关食品的文章。”

  喜欢做菜。虽然吃素三年,但对素菜不是很喜好。做菜尤其不喜欢使用味精、鸡精这类的调味料。曾经为几位大师做一顿素材,他提前三天用黄豆、香菇等一些味料较浓食材熬了一锅素膳汤,“到了那天做什么菜都用这个汤喂出来,需要慢慢的喂,喂透了,味道就很浓厚了。”鲜美的味道令对方很吃惊,盘问有没有在其间加了肉类,直到梁起龙道出当中奥秘,对方连连叹好!

  他对厨房情有独钟,对烹调之事见地独到。“天下有什么最容的事?那就是做菜!只要用心,煮熟调味就行。关键在于怎么煮熟?这个过程中很多细节就是菜味道好坏的关键。比如说:一个菜该怎么切才能很好的入味。看起来舒服,咬起来口感也容易。如果是做凉菜,则需要用手去感受,感受调料对食材的浸入程度,感受食材本身的一些变化。这些都是你用心去想就能想到,做到的。”

  这样的美食理念延伸到他的餐厅,他对厨师的考核是好学,肯用心,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很难被达到。许多厨师不理解这样的目的,为什么不能跟着别人做?他的“食神”特质开始显现,对待美食有执着的态度。为了做好一道肉菜,他首先将预备做菜的肉切下一小块--生吃!了解肉质松软程度以及鲜的程度,再对它作出适合做什么菜的判断。可要是告诉厨师们需要以吃生肉来确定一到肉菜该怎么进行后,大家不由地瞪眼看着他:“疯啦!”在“在田公馆”有三个房间设有小厨房,在那里可以尝到梁先生亲自下厨煮食的礼遇。朋友都说私房菜才是他真正能应付的餐厅,因为他实在太认真。

  在田的美食    对美食的诠释:需要有美的环境,美的餐具,美的菜肴,还要美的音乐,美好的心情,最好对坐的人能是个“美人”。在梁起龙看来:什么叫美食?答案是:在吃过一顿后能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nextpage]

  对美食一直有着由衷的热爱,开餐厅前太太根本不让梁先生下厨,然而这阻挡不了他对美食的幻想,吃到什么他都会去想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如果能加点什么料味道或许会更好!XO酱是大家都认识,不过没几个人知道它是由“利苑”的一位师傅调制出来的。这位师傅不是梁起龙,当XO酱出世的时候,利苑的老板跟师傅说:“这个酱要给梁先生吃过才能出。”在梁起龙尝过后对酱料的调制给出两点关键性建议,于是至今我们都能享受着这许多美食的友情伴侣。说道此处梁起龙并不谦虚:“我这舌头天生就是会尝味的!”有了这样的思维,一道菜放在你面前,很容易就能给出判断。这样的素养令他在美食界极有声望。最传神的恐怕还来自他那三年吃素食的经历……

  对美食的挑剔,第一就是食材的健康来源。这只是生理的问题,跟美食根本没有关系,只是原始的生理反应。起初发现这一问题还以为是自己跟佛有缘,为了保住身体的健康索性吃素,这一吃就是三年,直到一次陪客人吃自己养的猪时,无意间吃了一块,没事!再吃一块,没事!哈哈~原来不是不能吃猪,而是不能吃那些有添加剂的猪啊!“害得我错过了三年美味啊!”如此生动的话出自一个61岁人的口中,或许会令人有些意外。梁先生是这样,没有年龄的界限,无畏的表达着自己对美食的热爱,他对食物的评价一针见血,不会有半点隐晦。“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田的农场  他曾因为肠胃不适而吃素多年。直到有一天猛然发现自己不是不能吃猪肉,而是接受不了“农业时代”下快速养殖出的催生猪肉。如若是遇到传统正常养殖出的猪,吃了就没事。于是他坚定地用传统方式来养猪。

  17年前,就冲着好玩在从化买了1000亩的土地,看着那个开阔的土地真是开心哇!为了改良土地梁起龙请了一位专业人士管理,开始了跟别人一样的“农业工厂”的养殖,“怎么样快大的猪?怎么样快大的鸡?产量达到多少……”结果发现自己赚不了钱,原因是用的饲料还不够“快大”,比如说养三个半月的猪200斤,别人用新的饲料三个月就能达到200斤,吃多了半个月的饲料,自然没法跟别人竞争,肯定要亏!梁起龙想,自己以前用食堂剩饭喂养的小黑猪7个月也才300斤!那肥肉有7公分,可以现在养猪场养出来的猪,不但短期就能到达数百斤,而且肥肉只有1公分。如果超过1公分的肥肉,那卖饲料的人就承诺赔钱。

  当时自己在吃素没有太大感觉,经人提醒,饲养场的鸡也最好别吃,最好吃那种喂食剩饭,自己上山跑的鸡。为什么?看看饲料包装上就知道了。没人肯说的“秘密”,梁起龙把这些化学名称一一记录,自己买来化学词典查,这一看不得了,“里面都是是什么激素、什么抗生素……这一类东西,当时就被吓傻了”。梁起龙再仔细想想,工人们总是在请病假,说身体不舒服,这难道跟“鸡”有关?农场的员工能以市价更便宜的价格买到鸡,“两三元一斤的鸡,不少员工几乎天天吃,难怪吃出毛病了”。这样连自己都不能吃的东西,干嘛要给别人吃呢?那不是害人吗?到此,粱起龙果断决定不养了!

  折腾了四年,直到一位从英国回国的朋友给了梁起龙一个建议--种植有机农产品。梁起龙开始了没有激素,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传统养殖。用最原始的方法养的猪,让鸡在山地自由奔跑,再用他们产生的有机肥种植的蔬菜。良性养殖开始后,有肉的生活重新向梁起龙开启。

  在田的餐厅   梁在龙的餐厅没有菜系之分,是无国界的有机菜。价位虽然高,但都说吃到了久违的味道。香港食神 梁文韬曾光顾这里两次,招呼朋友间不断说的就是:不要浪费!这些东西现在很难吃得到了……

  养殖了这么好的农产品,也想卖一些给酒家餐厅,但是因为价格比其它的猪贵出很多很多,很难让人接受。比如说:现在养猪用的麦皮、米糠、玉米、青菜、青草等,不算人工就已经比饲料养猪多出30%的成本,而且养殖期长达9-10个月,出栏的猪一般也就140-150斤。单是这么算成本就高出很多了。梁起龙4年前在从化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餐厅以在田农庄的有机食物为基础,传播健康食品,也通过餐厅结交了一些好吃的人。今年1月粱起龙把“在田公馆”开到了广州,选址低调--广东工会大厦四、五层,如不是口口相传,就算去到楼下也不见得能发现这间餐厅。但餐厅对食物始终追寻有机的原则。食物原材料除了来自“在田”农场的,其它供应商的来料都一定要经过馆主梁起龙的肠胃做检验。

  由于价格略贵,梁起龙收到了很多食客的降价建议,不过这是他做不到的。有位老人来“在田公馆”吃过后请来梁先生聊天,随便问:“你就不能把这价格买低一点吗?”梁起龙认真的回道:“如果价格低了就意味着品质低了,我做不到。”两人闲聊良久,最后老人说:“我做了50年的厨师,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有良心来做餐饮的……”这句话让梁起龙惊呆了,&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