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2-06 19:02 浏览量: 1347
记新疆天地集团创始人郑大清

  新疆天地集团创始人郑大清,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打工仔到创业之星,再到慈善爱心企业和全国百强冠军,郑大清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却充满了坎坷、艰辛、奇迹和苦难。

  创业从2004年底,郑大清为朱德故乡仪陇县无偿捐款修建了75座公路桥,又取名为“慈母桥”,这些桥从2001年开始修建,历时三年,前后共有五十多家建筑队参加了施工,在经过精心设计和紧张施工后,现已全部竣工通车了。这些桥梁的竣工使该县受益乡镇69个、受益村369个、受益人口39万,接通县内村社道路1010公里。“慈母桥”的修建,将全面改善仪陇县乡村的交通条件,加快全县公路村村通进程,结束部分村社农副产品外运和工业品购进肩挑背扛的历史,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村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德故乡恰好也是郑大清的家乡,他像爱着他的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他的家乡。

  郑大清创建的新疆天地集团,是新疆有名的民营企业之一,企业从九年前的零开始,到目前拥有资产19.6亿元人民币,负债率仅为8%.集团共有16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从事着商业、农业、房地产业、电子通讯、生产加工业、生物药业、酒店服务等众多行业,全员职工5000余人,并以原创资产在九年时间里增长5000余倍的非凡业绩创造了一个西部企业的发展奇迹!在“2004年全国成长企业”评选中,新疆天地集团获得“第三届中国成长企业百强冠军”。

  短短的几年时间,新疆天地集团先后还获得了“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国家级诚信单位”、“新疆先进私营企业”、“新疆纳税大户”、“新疆重点保护企业”、“创业之星”、“慈善爱心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视察该公司后给予了高度评价。郑大清先生个人在2004年中国慈善榜全国爱心企业家排名中,名列第41位。

  慈母爱心,塑造坚强性格

  郑大清出身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穷的山村,在艰苦的环境里,母亲悉心的教诲和贫困的生活练就了他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和勤奋好学的性格,这种诚实、勤劳、善良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得母亲的疼爱。

  他还在读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各小学三好学生到十几里外的乡镇去汇报学习,母亲给了他一角钱中午好让他在街上买点东西吃。他到中午就买了两个包子,但自己一个人却舍不得吃,一直等到天黑回家他把包子献给了母亲。母亲很感动,骗他说,她不爱吃包子,非让他一人吃不可……

  从小他便懂得了比大海更深的母子之情。

  母亲不但勤劳和慈爱,还特别擅长讲故事,在郑大清幼小的时候,母亲经常给他讲述些有关人生向善的美好故事,并时常教导他要作一个诚实善良和守信的人,而这些善恶均有不同结果的故事,在少年郑大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响着他的一生。至今都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他回忆到慈祥的母亲时,仍然感慨万分。

  刚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国家百废待兴,郑大清为给父母分忧和寻找人生道路,依依惜别父亲母亲,并第一次离开生他养他的村庄,走进了军营。在部队,他积极上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全团是第一批当班长、第一批获得团嘉奖的新兵,并在当班长第一年就带领全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在部队的几年生活里,练就了他刚强、果断的意志。[nextpage]

  可是,和母亲一别后,母亲因劳累过度,又无钱治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是他一生中最痛心的事情。

  “这都是贫穷要了母亲的命啊!”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的郑大清,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干一番事业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此,他开始购买大量书籍埋头苦读,忘我的学习各种知识。他这时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文学青年,并立志要最终成为一名作家。他学习写过散文、诗歌、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等各类文学作品,虽然由于自身知识、生活经历和经济上的不成熟等原因,均没有获得成功,但这些文学创作经历却大大提高了他的文化素养、知识面和增加了他丰富的想象力。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对他以后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梦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作为的郑大清深深感到文学创作是一条非常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苦于生计,他又不得不先到当地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糊口。调沙灰、砌砖头、扳钢筋……无论被安排做什么艰苦的活儿,他总是毫无怨言,不折不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干一行爱一行,他不畏劳苦、踏实肯干、待人真诚,深得老板和工友们的喜爱。

  这时的郑大清深深地感到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他更加酷爱学习,哪怕只有五分钟的空闲时间,他也要用来看书学习。在建筑工地上,他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买书看。夏季的夜晚天气闷热,蚊虫叮咬,当每天干完十几个小时的繁重体力活后,疲劳至极的工友们都已熟睡了,可他仍然光着身子,蜷缩在低矮的工棚里如痴如醉地钻研着建筑图纸和各类书籍。

  当时,很多人对郑大清的举动不能理解,甚至有少数人嘲笑他:“工地上专门有技术人员看图纸,有你一个小工的啥事?”但他们哪知郑大清的宏图大志呢。

  “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母亲从小就教给他的人生格言,已在他心中点燃了理想的火焰。

  很快他就自学会了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他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坚信,路只有从脚下开始。

  坎坷创业、练就翱翔本领

  1985年,郑大清怀揣从亲戚朋友筹集的70元钱路费只身来到新疆,踏上了一片未知却充满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他新的创业历程。

  3月的新疆,寒风凛冽。经过几天几夜的拥挤和奔波的郑大清在走出乌鲁木齐市火车站的大门时,全部的家当只剩下1毛2分钱和一床在部队用过的旧棉被。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疆,他不知道该走向何处?

  “有一个同乡在水磨沟当小工头”突然郑大清想到了一个人,就像找到了救星,想方设法混上了开往水磨沟的。

  天道酬勤。郑大清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那睿智、坚韧、自信、诚实、善良和不畏艰辛的品格博得了人生。在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迎来了1988年的春天,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和新疆制胶厂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三个月后,他就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工程,并受到了甲方的称赞。接着,他又干了几个小工程,那年,他除了还清所有的债务,还有了几万元的利润,就这几万元钱,成了他人生中重大的转折,并改变了他今后一生的命运。

  一个出身贫寒却有远大抱负,但又长期身无分文的人突然之间拥有了几万块钱,这对1988年的他来说简直充满了兴奋、满足和对所有人的感激。也就是这些钱使他从一个根本不知道城市为何物的闭塞山村青年有条件在城市里与城市人一起生活,并最终了解城市。就这样,到三年后的1990年,郑大清已经在乌鲁木齐市站稳了脚跟,此时的他,资产已有几十万元。

  当年下半年,郑大清花了二十万元在乌鲁木齐市闹市区租了一间大型地下室,经过装修后,开办了一家商场,同时,他还看到新疆土地辽阔,煤炭资源丰富,于是又投资在乌鲁木齐市东郊开了两个煤矿。[nextpage]

  按理说有本钱赚钱更容易,可是,天不从人愿,在这之后的两三年间,由于他人生经历太少,经验不足,决策失误等种种原因,导致两个煤矿连续破产;他的商场也因自己没有经验,被对方在合同上算计,最终落得了血本无归。管理无方、决策失误、被人欺骗、失败……一次次的不幸接踵而来。

  骤然间,从一个几乎就要成为百万富翁的他,却又变成了不但身无分文,还倒欠他人几十万元债务的穷光蛋……在这人生沉浮不定期间,他彷徨、痛苦,他真正尝到了“走投无路”的滋味。但每当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常常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在他幼小时母亲留给他的许多深刻不灭的印象……

  最难忘的一件事大约是在他两岁左右,自己在院子里玩耍时重重的摔了一跤,当时任凭他怎么哭喊,母亲却不拉他也不抱他,而是要让他自己站起来。随着岁月的流逝,郑大清才渐渐明白当时母亲这种几乎不近情理的方法其实就是在锻炼自己坚强、勇敢和不怕困难的意志,而郑大清就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又一次次从失败和走投无路的地方爬起来,从头做起,他凭借不怕失败的顽强个性,终于在经了无数次的成功和失败、失败和成功之后,于1995年,在他到新疆的十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