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3-08 17:49 浏览量: 1337
粤菜点心泰斗陈勋

  白天鹅宾馆团队联手87岁的粤点泰斗陈勋联手打造40年代怀旧点心宴,两代人,为了发扬粤菜文化这同一文化,共同奋斗了4个多月,勋叔更是无私把手艺传授给新生代厨师,最终将一场精美的怀旧点心大片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物档案

  陈勋,现任广东、广州地区烹饪协会粤点技术顾问,从事点心艺术70余载,特级点心师,粤菜点心泰斗。

  ◎初印象

  敏捷清晰的思路,铿锵有力的声音,一身休闲的西装,让人丝毫察觉不出眼前这位老人已是耄耋之年。看着一张张仿古的点心纸,聊起旧时的点心,好似翻看陈勋大师脑海中的回忆录一般,带有几分泛黄的色调,却不失淡淡的温暖。

  ◎经历艰苦的学徒生涯

  87岁高龄的陈勋师傅聊起学徒时的生活,依旧印象深刻。对于陈师傅而言,那段学徒生活时艰苦的,但却成就了他日后的一切一切。

  陈师傅说,“以前做学徒的时候非常辛苦,跟的师傅是出了名的‘巴闭’,也是业界最凶恶的师傅。如果无法适应或者在一些小细节的地方做不好被发现,师傅便会狠狠的赏你一记耳光。”正所谓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如果在卖点心时稍微坐偏了,也会遭受到师傅的训斥,可以说基本上日常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师傅严厉监视。

  虽说师从当时业内知名的点心大师崔强,但陈师傅并没有正式拜师做入室弟子,而是在厨房内跟着师傅打下手偷师学艺。关于偷师学艺的故事,陈师傅说,在以前做“雪酥”这个点心的时候,是需要“半夜搓,底面雪”的,真正的雪丝的酥需要半夜起来搓,因为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生雪,而不像现在,用先进技术就可以完成雪酥的制作。为了学会这个点心的制作,陈师傅也跟着半夜起来帮忙搓雪酥,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而类似这样的偷师学艺还只是冰山一角。

  上世纪30年代,陈师傅进入餐饮界做学徒,那时正值沦陷期,在那个生活艰难物资匮乏的时代,更是有不少人因为挨不住而饿死了。陈师傅说,选择做餐饮界的学徒是因为形势所迫,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逼迫你要进入这一行,至少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

  话虽这样说,但陈师傅也同样尝试过饿着肚皮过日子的生活,正所谓“一日七餐也试过,七日一餐也试过。”不仅如此,在做学徒时,为了躲避轰炸机就连骑楼底都睡过。对于陈师傅而言,到目前为止这一生可谓尝尽酸甜苦辣。就连陈师傅自己也笑着说道“醉酒当歌人生几何也试过,不枉此生啊”。

  ◎谈粤点

  传统粤点跌宕起伏

  说起点心的发展,陈师傅说早在40年代初,物质十分匮乏,人们的生活比较艰巨,所以那个时候的饮食业的发展也显得有几分萧条。到了和平解放后,随着逐步的对外开放,广州以其地理优势实现了省港澳互通,各种新鲜的因素在此时注入到广东地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稳定,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时的饮食行业,可谓达到了顶峰时期。也恰好在这个时候,陈师傅也凭借实力做上了当时广州地区最年轻的点心部长。[nextpage]

  据陈师傅介绍说,发展到了60年代时,粤式的点心一度进入了低迷期。那时人们的生活拮据,一日三餐无法正常温饱,街头见到的小孩很多都是营养不良的情况。很多家庭没有条件可以到馆子里吃点心或者买上一笼外卖。虽说低迷期,陈师傅也从未因此而徇私,即便厨房要试味,他也总是浅尝酱料的味道即可。正直不阿的性格,也让他在这么多年光景里都未曾尝试过失业的感觉。

  如今的陈师傅早已退休在家中养老,作为点心界泰斗,依旧会有许多机构或是酒店邀请其出席,为点心制作指点迷津或是表演等。铿锵有力的声音,穿着一身休闲笔挺的西服,让人丝毫察觉不出,他早已87岁高龄。走访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陈师傅频繁的接触外来的信息,对点心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在很多人看来点心似乎都要比粤菜低一个档次,然而陈师傅告诉笔者,“在旧时,点心与粤菜并没有划分得如此明显,就拿厨房的工人来讲,其实工资都是一个等级的,出粮也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组织结构发生了变法,才产生了一些区别。”这种区别是源于管理上,与菜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陈师傅表示,“点心与粤菜,二者应该是平起平坐。”

  新派粤点改头换面

  月夜逢燕侣、脱衣换锦袍这些听都没听过的点心名来自70年前的点心纸上,虽说名字吸引,然而在旧时同样面临着一个星期换一次点心纸的命运。据陈师傅介绍说,在过去提倡“星期美点”,茶楼里每个礼拜的甜点都会换花样,这样才不会容易让客人产生厌恶感。

  面对更换频率如此之高的要求,师傅们同样想出了各种妙招来应付。例如虾饺,原材料的选材不变,在调味方面稍微下功夫,加入番茄酱便能成为味道酸甜开胃的茄酱虾饺。立足于原材料的基础上,万变不离其宗的办法在其他的工序上略做改变,便可成为独树一帜的新菜式。

  说起过去与现在的点心,陈师傅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相同的,例如“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当然也有一些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来的。例如凤爪、牛腩粉等都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

  对于一些当代的人们从未听闻过的点心,陈师傅表示,其实并非失传了,而是因为工艺性大而逐渐被取消。时代背景的不同,人口密度的增大,点心的销量自然日益增加。一些工序繁复的点心来不及供应,索性也就走上了被取消的命运。

  陈师傅说,“和现在不同,过去的点心都是手工一个个包制的。例如小笼包上的折子,过去一定会数清楚多少个折子,如今却能批量生产出一袋袋的速冻面包来。因为是纯手制,出品的样貌也不尽相同,不会像现在这般雷同复制。”

  不仅如此,点心的口味上也发生了一些变法,过去的点心在食材的选择上相对简单,都是以当季的食材作为主料,制作出一年四季不同的美食。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食材的供应源丰富,大部分的食材四季皆有,原材料丰富,点心的供应也更稳定。点心师傅们也开始在制作的工序上想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味道丰富的酱料便成为了首选。

  陈师傅说,过去对于酱料的选用十分少,用得相对频繁的酱料是日本的味之素、咖喱等。而像鲍鱼汁、鸡精等都是后期出现的一些调味酱料,让点心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从而也造就了今夕点心的口味大不同。

  ■传统粤点逐个数 脱衣换锦袍

  虽说卖相比较一般,让人颇感惊喜的是其考究的做法。选用适合的香蕉段,将中间的果肉挖走,接着再填入适当的豆沙,裹上点心皮一起在油炸,寓意“换袍”。

  月夜逢燕侣

  一红一绿的两个饺子,暗指红男绿女。红色的饺子选用胡萝卜做馅料,而绿色的饺子则选用香菜做馅料。用顶烫作为汤底,同时在汤盅的底部放上适量的燕窝搭配,最后放上一两朵夜香花,仿如燕子一般,而金银剔透的饺子皮透出微微的淡红和淡绿,好似在夜里见到一位身材婀娜的美女,朦胧的美感让人印象深刻。

  窝烧鸭脑饼

  北派做法的引进,如苏式月饼一般的饼皮,用鸭脑作为馅料颇为新鲜。乍一看类似咸口味的馅饼,而轻咬下去,鸭脑的香味充满口腔,搭配上薄而香脆的饼皮,让人回味无穷。

  网油牛肉丸

  据白云宾馆的主厨介绍说,网油(猪肌肉逢里成网状的油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使用了,不同于其他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网油与猪油的口味接近,但因为造型特别而适用于包裹在猪肉丸的外部。选用陈皮、柠檬叶、马蹄、芫荽等调制的牛肉丸,口感略微清淡,包裹上网油后再加工至熟,一肥一瘦搭配得当,咬下去时伴有猪油的阵阵香味让人唇齿留香。

  赤绳欣系足

  赤绳在旧时称为红绳,指男女双方通过媒人介绍的方式成亲认识的方法途径。选用鸡蛋做成的外皮将去骨的鸭掌和胡萝卜等系在一起,伴以甜酱作为调味。从点心的名字看点心,暗带几分寓意,颇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