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3-11 00:00 浏览量: 1337
2010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或达18%

      今天采访的嘉宾是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

  记者:首先我们这儿有一个数据请赵主任给我们解读一下,国家统计局显示说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5%。增速达到了24年来的最高水平。再来看数据的具体走势,2009年零售额上半年增长平稳,一季度增长了15%,到了下半年更是逐季走高,四季度同比增长15.6%,那我们都知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零售业都是遭到了冲击,为什么我国去年还能取得这样的增速呢?这种增速的走势说明什么?

  赵萍:我觉得去年整个零售业的增长是近24年来最好的增长时期,对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和整个行业内的发展情况也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去年我们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比较强有力的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措施。除了在扩大投资方面,国家有必要强力的举措之外。在扩大消费方面也有了很多项工程,比如说家电下乡工程,家电以旧换新工程等等,那么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当中,尤其是在下半年它的政策效果表现非常明显,像家电下乡工程达到了将近1千亿的销售额,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工程对整个消费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承作用。那么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2万亿多,那么超过12万亿,家电下乡1千亿,占这12万亿的比重就比较高,因此支撑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这是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看。

  另外除了这些政策之外,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也有了强有力的措施来调整一次分配当中,居民收入在GDP当中的比重,二次分配当中逐渐对低收入的人群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改善社会保障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使人们在购买商品方面,使他的购买力增强了,也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上来看。

  另外从业内来看,零售业也在去年整个上半年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进行了比较多的促销措施,所以带动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记者:今年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改变收入结构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今年会不会增速更高?

  赵萍:今年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而且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所以比2009年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好很多,从业内来看,零售业的扩张步伐越来越快了,所以他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应该比去年还要好一些。那么,有人说这个今年预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是16%,可能我感觉会更乐观一些,应该18%-20%都是可能的。[nextpage]

  记者:会这么乐观?

  赵萍:我觉得最少会增长18%。

  记者:目前大家都于通胀的预期也是逐渐的增强,CPI的上涨是不是对零售业的业绩形成更好的拉动?

  赵萍:我觉得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次级消费者购买是有益的。因为物价上涨它的结果可能会带动工资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工资水平上升他就夯实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另外一个就是价格的适当上升会激起消费者的一种购买欲望,我们俗话说买涨不买跌,当价格稍微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的时候,消费者购买的愿望会更加强烈,所以说CPI的适当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于消费的上升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当然对于整个零售行业来说也要分不同的业态来看,比如说对百货业可能比较明显,对超市的影响也会比较好一些。所以主要还是看它处于哪种业态,它的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

  二三线城市零售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更大

  记者:目前针对国内零售业的商业投资和政府投资有哪些方面?

  赵萍:针对零售业的投资可能更多的还是属于民营经济投资为主,就是民间投资为主,因为现在从整个零售业的所有制形式来说,还是属于国退民进的状态,政府投资更多集中在农村比较多一些。你比如像(万春千翔市场工程),像(双百工程),这都是商务部牵头搞的工程,是在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去引导民间去投资,通过政府补贴的刺激来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在农村农产品(000061)的批发领域和零售网络。

  记者:投资方最看重零售业哪些方面的投资、机会?

  赵萍:我觉得投资方最看重的投资机会最重要的其实是看重一个是零售业它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当中会保持一个稳定较快自增长态势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零售业可以带来比较多的现金流,它有稳定的现金流。很多企业投资零售业,一方面是看重了零售业的回报,另一方面也是看重了它的现金流。有了足够多的现金流之后,对企业在其他行业进行多元化或者多角化经营的话,对整个业绩是非常有好处的。

  记者:目前我们国家零售业是不是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就是一线城市远远强于二三线城市?

  赵萍:我觉得这种趋势好像我并没有看出来,我感觉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业它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比一线城市反而会更大。一线城市因为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那么无论是外资巨头也好,还是国内大型的零售企业也好,他们的布点基本已经完成了。除了这种新的小区或者新的居民区之外,空白点不是很多,而且业态分布也是非常的广泛,几乎所有的业态在一线城市我们都可以找得到。在二线城市一个是业态没有那么全,市场的空白点比较多,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国内大型的零售企业和外资巨头他们进入二三线城市之后他们的盈利能力非常好。那么,现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一些零售企业开业的当天几乎是人满为患,市场非常繁荣,所以我更看好二三线城市。[nextpage]

  零售企业布局农村需关注农民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城市化进程还有家电下乡涉及三农的一号文件等等,这些能给零售业带来多少机会?

  赵萍:我觉得从家电下乡来说去年一年就实现了销售额将近1千亿元的规模,所以从整个零售业来说其实农村市场还是相对比较空白的。很多大型的零售企业不愿意去到农村,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流通基础设施还属于这种一穷二白的状态,而且物流配送,农村如果要是网点不够密集的话,物流配送的成本也会非常高。因此很多城里的零售商并不愿意下乡。但是农村可能它的市场初期是需要培养的。在刚开始投入的一段时间不容易赚钱,所以需要一段的培养期。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培养期,但是当网点相对密集之后,农村的零售网络其实它的赚钱空间还是很大的。因为毕竟它的市场竞争是非常弱的。所以你只要这个市场网点足够的密集,能够使这个物流成本降低,另外一个就是你的产品能够适合农民的口味。因为毕竟农民对产品的要求和城里人对产品的要求不太一样。农村人对产品的关心更关注它的核心功能,就是比如说看电视,我只需要它的图象比较清晰,音响效果比较好可以了。可能至于你有没有画中画功能,有什么其他的花哨的功能并不太关注,在关注核心功能的同时,他希望这个东西性价比比较高。就是物美价廉。所以我觉得这个零售企业在对农村市场布点完成之后,或者在布点的过程当中,更多的关注农民的个性化的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消费信贷对零售业的影响不太明显

  记者:像消费信贷和租赁消费这些新的消费方式的涌现,对零售业来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新的盈利机遇还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