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3-22 19:13 浏览量: 1337
山西剪子面:快剪如飞剪出两百根

    【慧聪网酒店用品网】山西剪子面:蒙着眼一分钟剪出两百根

    双眼被蒙住,快剪如飞,1分钟内均匀剪出200余根鱼形面条。2月10日下午,在北京顺峰酒楼农展馆店的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饮食文化专项展区,来自山西的剪子面师傅程樑的表演令观者大开眼界。当天,来自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9个省、市、自治区13家中华老字号的“非遗”烹饪技艺首次集体亮相,山西剪子面、东来顺手切羊肉技艺、都一处烧麦制作等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关注。

    普通人剪1分钟手就会发麻,五指僵硬,无法握住剪刀,但是经过训练后的剪面师傅剪一天都速度不减,手指活动自如。

    “剪子面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我奶奶从平遥把这门技艺带到侯马来的,那时的人们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但是现在很少有人会了。我们是侯马唯一一家专做剪子面的餐饮公司。”在现场,程樑的师傅刘宣萍说。张小泉剪刀制作传承人在看到程师傅的精湛技艺后,当场将两把张小泉剪刀赠送给他,希望他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山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据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介绍,山西省此次参展的6项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中阳剪纸”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定襄面塑”也叫花馍、礼馍,是在整个晋北民间流行的用于祭祀、馈赠的文化食品;“闻喜花馍”是一种富含艺术成分的食品;“上党堆锦艺术”俗称长治堆花,是古上党地区所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品等。

    2月9日下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式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图为开幕式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辽宁海城高跷秧歌表演。中国文明网王啸摄

    张克康是云南会泽斑铜工艺张氏生斑的第12代传人,也是生斑的最后传人。

    锻打斑铜是最早的斑铜工艺形态,其成品一般称为“生斑”,生斑是用高品质的优质天然铜制作的,这种铜的形成,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火山爆发以及熔岩活动有关,这种天然铜中含有金、银等丰富的有色金属,斑铜师傅经过剔渣、锻打等十余道复杂工序才能形成斑铜那离奇闪烁、变化微妙的斑花。

    百年老店御生堂是目前全国首家民办中医药博物馆,为北京市文物局较早批准的民营博物馆。御生堂是明代的中医药老字号,创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御生堂”牌匾即为乾隆皇帝所书。

    盛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上,山东潍坊人王绪德的展位,摆着几个他琢磨了近半世纪的小小桃核——实在不起眼。但正是“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让核雕在世界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在这个流行“求规模求速度”的时代,王绪德,做了中国核雕艺术最好的代言人——使《核舟记》所述栩栩如生“复活”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2月9日下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式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图为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为此次活动剪彩。

    中国文明网2月10日消息从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二十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