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2-09-25 15:18 浏览量: 1339
王新华:用执着演绎家乡菜传奇

  王新华,1958年出生,溧阳竹箦镇人,他是江苏餐饮界鼎鼎名人,有人夸他是“食痴”、“食圣”、“食神”,现任溧阳全聚香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他荣誉的背后,有艰辛也有快乐。

访溧阳全聚香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新华

  初见王新华,话匣子一打开,他三句话离不开家乡菜,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谈他的看法和见解,谈他对美食文化的研究,谈他对家乡菜的情感,给人印象不只是一个老板、实业家,倒像是一名教授,一个美食专家。听他谈家乡菜,就像在大学课堂听课,听他在传播美食文化,给人感染和享受。

  也许正是他对家乡菜的钟爱,对家乡菜整理收集、示范和推广,对事业的执着,他逐步走向成功,从下岗工人到成功的企业家,从普通的市民到当选为溧阳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兼任常州市工商联和溧阳市工商联执委、常州市餐饮商会和烹饪餐饮协会副会长;溧阳市餐饮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溧阳市美食文化研究学会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王新华于1996年创办的第一家全聚香快餐楼,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至今,全聚香已发展为大型餐饮连锁管理集团公司,旗下员工由10多人发展到600多名,拥有全聚香精品火锅店、全聚香火锅城、全聚香客房中心、全聚香家政公司、新华厨大酒店、新华盛休闲会所、新华山庄、王新华家乡菜天目湖店、王新华天目湖会馆、王新华家乡菜常州天宁店、王新华家乡菜武进店共11家连锁机构。

  荣誉的背后是艰辛和磨砺,也是王新华聪明才智的展示。

  做餐饮,源于对家乡菜浓厚情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新华有着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先是下放农村务农,后进服装厂当工人,再调入纺织公司做供销员,后又下岗。1996年初他开始把眼光瞄准餐饮行业,开始创办餐饮实体。

  谈起为何转行做餐饮实体,王新华边介绍边向记者递上他刚出版的《王新华家乡菜》一书,他在书中写了篇“我的家乡情结”,详细介绍他与家乡菜的不解之缘。

  他说,我这个人喜欢美食,年轻时到一个地方,不是先找旅馆,而是先问这个地方有什么好吃的,记得1985年,到乌鲁木齐,先去找美食,吃了羊肉炒面和羊肉串,那个美味,一辈子忘不了…做餐饮这行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他对家乡美食的眷恋也息息相关。他说,上世纪最后两年,他萌生了开办家乡菜馆的念头。那时,社会餐饮已经很饱和,很多人吃腻了宾馆酒楼的大鱼大肉,开始想念过去的粗茶淡饭,当时,人们的经济条件改善了,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了,很多大城市兴起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调子。这时的他很敏感,感觉人心所向,市场空间巨大,大有可为,于是,1996年,开办了第一家全聚香家快餐楼。

[nextpage]

  谈起开餐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自己的成长经历。王新华说,在他出生前,他家也算是殷实人家,爷爷开茶馆,外公开饮食店,他的父母得天独厚,他从小懂事就一直受着母亲的熏陶。他说,母亲很能干,不管什么食品原料通过她的制作,一眨眼就变成特别好吃的菜肴。他对烧饭做菜天生感兴趣,母亲做饭时总喜欢站在旁边观看,母亲高兴时就不厌其烦地一边做一边说给他听,父亲是个嗜酒的人,自然离不开佐菜,因此,他家的伙食还是比较讲究。逢年过节,他父亲不管手头是否宽裕,总要买点时令菜回来让大家尝鲜。加上,小时候,外公对他非常疼爱,他到外公家,即使外公生病在床,也会把他叫到房里,让他吃他做的糟鱼或是其他好吃的东西。

  王新华说,由于耳濡目染,他12岁样子就开始自己动手做饭菜了,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他对烧饭做菜从朦胧到逐渐理解、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他向记者说,记忆最深的是学放盐,初学做菜毫无把握。于是,他就用盐兑开水搞实验,慢慢掌握了放盐的基本功。他说,他学每道菜都很认真,一边做一边思考,有时候向母亲请教,做菜做饭的水平也日益见长。20岁时,他便去常州独当一面烧过饭菜,开始帮乡邻帮忙办酒。参加工作后,也经常掌勺邀请亲朋好友相聚。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王新华说,那时,去做食堂也好,帮乡邻办酒也好,只是年轻时觉得好玩,想展示自己的手艺。但,谈到开家乡菜馆时,他说,更重要的原因是对家乡的爱,是对父母和长辈们的追忆。

  事业兴,得益对家乡菜潜心研制

  溧阳地处苏南,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物产富饶,有着天然的食材,加上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曾经孕育了无数地方美食,但很多经典菜肴散落在民间。同时,在全国烹饪界特别是青年厨师队伍里,普遍存在对地方土菜不理解,甚至有观念和技术上的鸿沟,市面上的所谓土菜馆,很多也是表里不一,很不规范。他感觉溧阳的情况尤为严重,家乡菜面临着严重失传或断层的危险。

  他是吃着家乡土菜长大的人,面对这种情况觉得有一种无名的紧张和责任感。他想,应该抢救家乡土菜,为地方这一饮食文化瑰宝不失传而做一点努力和贡献。

  1999年开始,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回忆自己过去品尝和经历过的菜肴,请教长辈和同辈们或到民间寻访,然后对这些菜肴原料、制作方法、要领等方面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并一一试制,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菜肴体系,逐步呈现给市场,后来陆续先后在本地开办的有三家经营家乡菜肴的餐馆进行推广。

  在谈到他对家乡菜的制作和认识方面,他认为大致概括为两点,风格上,特别是在菜品组配和工艺设计上,充分体现“简约”和“和而不同”的特点,同时,更为注意本地原料的利用,发掘与深加工,或腌、或风、或晾、或渍、或酱、或醉;此外,在烹饪方法上,以炒、烧、蒸、煎、炖、煮为主,调料以油、盐、酱、醋为主,继承和保持家乡菜肴的清口与入味,美味与健康紧密结合的特色。

  2004年,他编写出版了一本《家乡土菜100味》,并在全国发行。该书共收集了一百二十多道有历史考证的溧阳家乡土菜。该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后来因读者的强烈要求,该书又进行了再版,借机又增加了二十多道菜肴。此书的出版,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成为市场的畅销书。那时,在他的引领下,溧阳出现了家乡土菜热,这为今后塑造溧阳家乡土菜的大品牌,奠定了基础。

  今年4月,溧阳市新华书店又为他的新书《王新华家乡菜》举行了签名首发仪式。此书内容从原来的以技术型、传承性为主,调整为融技术、文化、艺术、传承为一体,还对菜肴品种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全书共计208道经典家乡菜。

[nextpage]

  在采访中,溧阳市文联副主席邓超告诉记者,对家乡美食文化,王新华不仅仅是个有心人,更是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可以这么说,王新华8年前编纂的《家乡土菜100味》是溧阳历史上第一本系统介绍本地佳肴的菜谱,对溧阳菜肴的发展功不可没。

  常熟理工学院烹饪系教授陈苏华说,展开《王新华家乡菜》一书,看到一个县级市,竟有二百多道乡土文化气息的精品菜肴,他感觉到震惊。他说,经过他的了解,在全国县级市餐饮界从业者,像王新华这样一连写出两本书,系统整理出这么多菜肴,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阐述,在全国公开发行,应该说,对家乡菜菜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称上江苏省乃至全国“传承家乡菜第一人”。

  王新华对溧阳家乡土菜成功的挖掘抢救工作,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引起了沪宁线餐饮界以及媒体的关注。为此,王新华本人开发家乡菜肴的事迹也被写进溧阳市(县)志。

  2003年,溧阳市旅游局组织牵头举办了首届“全聚香杯农家菜大赛”。从此,在溧阳饮食界掀起了学习王新华家乡菜的高潮。

  同年,台湾东风卫视与上海东方文化传媒公司的《天下食神》栏目慕名专程赶来为他拍摄两集专题篇,真实反映溧阳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在全国诸多电视台播出。从此,溧阳地方土菜名声赫然,香飘万里,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了溧阳家乡菜的知名度,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游客在溧阳旅游的内涵。

  发展快,确立文化核心价值观

  谈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就先从王新华初办的小餐饮店的起名和对联谈起吧!

  全聚香——王新华解释说,那时就是取“服务周全、产品齐全”、“聚八方之友、聚菜肴精华”、“香飘溧阳、香飘苏南”。其实,企业的名称图个吉祥不稀罕,但我们从中看出王新华对家乡菜孜孜追求的热爱和执着,如今王新华又充实了名称的内涵,凝练为“全而不缺、聚而不散、香飘万家”。全聚香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凝聚下一步步扩张,一步步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还有个关于对联的故事更会触动你的心灵。王新华对服务员站在店门口揽客行为非常反感,这源于他曾经作为顾客的一次次境遇:门外很新,进门扫兴。要得到顾客的认可,应当门外好看,入内刮目相看!有感于此,他创作一副对联贴上店门:第一回你不来是你的不对,第二回你不来是我的不对。这幅对联既让顾客好奇,又引出许多争议,最终的效果是,因此而来的顾客给原来火爆的生意如同添了把柴。有位香港作家被这幅对联的创意所吸引,他在体验消费后,满意致信溧阳市统战部……颇有心计的王新华干脆将对联进行着作权注册登记。

  王新华认为,企业短期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只能从优秀的企业文化中获取,适宜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无穷的驱动和向心力。

  从创办开始,公司就确立了“文化兴企”的战略, 把“爱员工、爱顾客、爱企业”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组建了以王新华董事长为首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展开对企业文化资源的整合,采取不喊口号、不走形式的务实作风,切实把核心价值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nextpage]

  具体表现在多方面,如起一个好店名、研究一套好菜肴、开发系列招牌菜和特色菜、培养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环境、树立一个好信誉,走特色化、差异化、品味化之路。

  再如向员工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创作一些生活、工作箴言与员工共勉,如:“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指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付予对这份工作的探索;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善交朋友。幸福的人生是适合与满足的人生,是被别人认可的人生!”和“人人都说管理难,难于上青天!王新华认为只要懂得管理哲学,管理根本就不是难事!管理哲学就是肯苦的哲学、务实的哲学、负责的哲学、无私的哲学、尊重的哲学、关爱的哲学、服务的哲学、助人的哲学、谦让的哲学、宽容的哲学、虚心的哲学。”

  公司兴办了内刊,向员工推荐各种好的书刊,为每个部门置办了图书柜,给员工创造一个精神文化家园。

  关爱员工也是落在实处,投资兴建了溧阳一流的员工公寓,组织员工关心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培养员工爱老人、助弱势和援灾难的意识,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聚香员工自愿主动向灾区捐献了4万多元。

  现在,无论你走进王新华家乡菜的哪个店或者会所,你都会感觉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员工们都会仪容端庄,笑容可掬,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里折射出员工的精神面貌。

  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在天目湖环山深处,建造了新华山庄。新华山庄坐落青山绿水之中,被青山、茶园环抱,被绿水萦绕,宁静典雅、匠心别致,内设高档餐厅、会议室、接待室、休息间等。门匾、室内挂满了书画家的作品,在这里,既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呼吸,观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品天目湖鱼头,品溧阳名茶,品王新华家乡菜,鉴赏大家作品,是休息养生的绝佳之境。这里既是高档餐饮会所,更是文人荟萃胜地。王新华告诉记者,建造新华山庄,目的是与江苏国画院联手合作,建立书画家创作基地,着力丰富王新华家乡菜肴文化内涵,使其提升和凝华。

  获成功,依托家乡菜美名传扬

  有人说过,王新华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对美食却是一个绝对的完美主义者。用王新华自己的话说,家乡菜是我的生命,一个执着事业超过生命的人,能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溧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天目湖景区位于溧阳城南10余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有南山竹海等观光名胜。全国每年来此观光人达数500-600万人(次)。

  2005年,王新华首次把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的家乡菜馆开到了天目湖,打造“王新华家乡菜”天目湖总店。因为当时租用的一栋民房,位置冷僻,不少人有不同看法,是王新华的坚持,投入150万,进行了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装修,使得内外环境十分宜人,很快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家乡菜馆。“王新华家乡菜”天目湖总店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餐饮名店”, 经典招牌菜“溧阳扎肝”和特色菜 “湖鲜蛳螺”分别荣膺“中国名菜”和“中华名小吃”称号。今年已经扩增新楼,实现两楼联结,更加彰显出中华餐饮名店的气势与底蕴。

  依托天目湖旅游的旺势,自2008年以来,“王新华家乡菜”天目湖店共接待了各地游客、政企宴请等50多万人次,外来游客到溧阳基本形成三大定向:品朱顺才砂锅鱼头,吃王新华家乡土菜,赏天目湖天然美景。

  采访中,天目湖总店的店长周仁娟告诉记者,王新华曾经为一道炒萝卜召开数次会,反复尝试,反复品味,直至成功。像这种萝卜干故事的会议在全聚香公司举不胜举。正是王新华对餐饮事业的执着,王新华家乡菜形成具有溧阳地方风味且自成一体的特色菜系,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王新华家乡菜赢得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和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成为政府在旅游工作会议上经营和推广溧阳家乡土菜学习的示范,从而,带动和提高了整个溧阳旅游农庄农家土菜的制作和经营水平。

  去年,溧阳被评为“全国长寿之乡”,王新华受政府之命研发长寿宴,他勇挑重担,以十多年积累的健康美食理念和团队实力认真研发长寿宴。

  他设计的长寿宴菜单,季季宴席不同,席席菜品不同。全年12席,共288道菜肴。同时,每席还分3个档次,相互又有菜品的不同。

  为了营造溧阳养生长寿宴席的氛围,他还特地组织编写了“宴席解说词”,做到每席有讲点,或讲特色或讲故事,食客们不仅仅是吃了养生长寿宴,更知道这长寿宴的养生奥秘所在,让“长寿”这个概念根植人心。

  中央电视台七套《相约》栏目走进溧阳,特邀请王新华上台展示了长寿宴中的10道菜肴,引起了满堂喝彩,成为了节目现场的热点。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今年5月18日,由中国烹饪协会和溧阳市旅游产业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2中国养生长寿宴烹饪大赛暨天目湖美食节,吸引了来自河南夏邑、宁陵,安徽亳州以及江苏省溧阳、如皋等“中国长寿之乡” 16支代表队的近百位厨师展开一场美食大PK。王新华家乡菜馆的长寿宴组合和“田园狮子头”也获得了美食节金奖和最佳菜肴创新奖的殊荣。

  十多年来,王新华高扬家乡菜的旗帜,从一个快餐店起家,形成了多形式的业态与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经营模式,获得了巨大品牌效应,成就了创业和财富梦想传奇。

  谈及今后家乡菜可持续发展之路,王新华告诉记者,目前,全聚香正在积极筹划两件事:一、定向培养家乡菜专门制作人才,并且是从无工作经验的青少年和下岗工人抓起,采用标准化制作,流水化作业的教学方法。二、在溧阳天目湖与安徽周边交界地建立绿色有机原料基地,初步计算每年能消耗3000万—1亿元的农家菜原料。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王新华家乡菜,将采取直营和加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连锁发展,向苏锡常、南京、上海和杭州方向发展,并逐步进军全国市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相信,在王新华用执着演绎家乡菜传奇、传播美食文化的征途上,摆在王新华面前的画卷将会更加波澜壮阔,王新华用生命扞卫美食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王新华家乡菜会更加美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