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3-22 19:14 浏览量: 1337
断火80年 老字号庆云楼银锭桥旁原址重张

    抬头就见纵横交错的榫卯结构,脚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中午的阳光穿过木窗直接打在历代画家的真迹上。昨天(16日),一间名为“庆云楼”的老字号断火80年后在银锭桥旁原址重张,唤醒了1920年前后出生老人的童年记忆,甚至有101岁的老妪当拥趸赶来捧场。

    庆云楼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坐落于西城区烟袋斜街内,面积1000多平方米,距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仅一步之遥。

    点下当年的招牌菜九转肥肠,谈起庆云楼,80多岁的钱老先生脸上显现出生动的光彩。钱老先生告诉记者,庆云楼作为京城第一家经营鲁菜的饭庄,是昔日诗酒流连之地,每天不接待散客,只接婚丧庆寿或者团拜等聚会,是当时最有名的“冷庄子”,林则徐、黄爵滋、中国最后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陈继昌都在这儿留过墨迹。

    虽然聚会已是往事,但当年著名的南派画家顾洛和名噪一时的女画家廖云锦的大作依然悬挂在餐厅的大堂之中,三楼仍然悬挂着陈继昌题写的对联。

    一名101岁的老妇人听说庆云楼试营业了,在外孙的搀扶下专门来吃黄河鲤鱼,吃到以后连连称赞,说“就是这个味儿”。

    说起庆云楼的停业也很离奇。20世纪初,庆云楼老板的另一个重要营生是古玩收集。据说有一天,他在德胜门鬼市得了两幅名画赚了钱,为了避免“树大招风”和专心经营艺术品,于是结束了庆云楼的生意,在烟袋斜街后面开了个专门经营字画的小门脸。而遣散了的伙计和厨师们,被以往的老主顾们争相请走,逐渐形成了后来名震一时的“京城八大楼”。老庆云楼历经多次易主,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来的庆云楼烟袋斜街52号就已经变成了普通住家,由朱家居住,家中经营裱画。

    1990年前后的一天启功来裱画,说这里是庆云楼饭庄原址,然后写下“庆云楼饭庄”和“揭褾古今名人字画”两幅字。如今,重张的庆云楼由朱家后人原址重装,并根据历史资料复原了几十道传统名菜,并请来了仿膳的厨师掌勺。